去客廳化,成為當下社媒最時興的話題之一。
隨手一搜,就有成百上千萬的瀏覽量。
原因在于這種設計高度契合年輕人對空間個性化、功能復合化的需求而廣受歡迎。
核心就是一種空間美學,打破傳統觀念的邊界,利用布局匹配全生命周期的生活需求,進而優化生活方式。
追求的是松弛感和精神上的一種滿足,在這樣的布局之上再疊加中古風、極簡風亦或是奶油風這樣的裝修風格,自己的房子也在媒體上成為了“網紅”。
實際上,這也引發了一次“樓市思考”。
畢竟,迫于“房價壓力”業主不能總是換房,但房子終歸有舊的時候,很矛盾。
有沒有一種能夠穿越周期的設計,能滿足業主每個階段的需求?
已經有房企開始致力于打破功能區的邊界了。
就像種地一樣,地還是那塊地,想種什么就是農民說了算了。
萬科,又一次成為了市場中的嘗鮮者。
萬科獨創
這兩年,萬科在天津已經開始嘗試新的賽道了,企業的方向發生了轉變。
脫離了“規模擴張”的路徑,開始關注業主的生活方式。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萬科的“造城”水準一流,關注老舊社區的改造升級。
有一說一,這些都是站在“城市視角”的操作。
現在,更深入了。
之前在一線城市推行了“滿配精裝”,天津也有新盤落地了。
甚至開始關注已入住的老社區,以部分項目當作試點,幫助業主進行裝修翻新以及空間結構重組。
這一次,萬科又對在售項目進行了設計上的重大調整。
必須要承認,現在的樓市產品越卷越烈,新一代產品層出不窮。
有的項目已經開始研究“第四代產品”了。
那么,問題來了!
抵抗周期變化的房子,一定是靠產品迭代嗎?
答案是否定的。
就像電子產品一樣,換代呈現“摩爾加速”,越來越快。
再新的產品也避免不了過氣、過時。
所謂“經典款”,一定是能穿越周期的,外觀也好、內核也罷。
也就是說,很多設計必須要適應任何階段的需求變化。
那么,萬科在不“擴張”的情況下,對“存量”進行改造升級,相當于給程序打了個補丁,給生活方式加了個“外掛”。
在天津,萬科運河文化村6期約105㎡三居洋房,就成為了首批勇于打破邊界、締造夢想家的代表。
空間變革
先看看這個戶型的“初始設置”是什么樣子的。
南向三開間+飄窗、U型廚房、儲藏間……
戶型設計基本沒有什么“硬傷”。
左為改造前,右為改造后
但是建筑規范放開之后,附加值變高了,戶內有條件做出大尺度。
這樣的設計并不是不好,而是有點吃虧了。
為了補齊所謂的“短板”,萬科通過五大非承重墻設計,實現七大空間升級。
空間更開放
一方面,優化了戶內的生活動線,充分利用過道、拐角等空間,增加儲物功能,提升美觀度。
另一方面,將戶內的“封閉”空間打開,加強空間的聯動性。
最明顯的就是餐廚部分。
以前,廚房與客廳之間有一道屏障。
出于當時的考慮是避免油煙進入到生活空間當中。
但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更偏向于“輕食”,少油少鹽。
而且,全家的交流時間大多集中在這個部分。
基于這樣的考慮,把餐廚部分打通,設計成一個半包圍的封閉廚房,有點近似于“深夜食堂”。
萬科運河文化村建面約105平米樣板間實景圖
一來,尺度感更強;二來,增加了氛圍感。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采光,視角更寬廣。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比如家里有孩子的話,不論是學習還是玩耍,大人在廚房做飯可以關注到他們的動向。
也就是說,在空間的布局上更加關注到業主的“照料”功能。
松弛感填滿
為了提升居住的松弛感,運河文化村做了兩件事。
一個是視覺上的松弛,主要體現在裝修風格上。
中古風的設計,沒有現代風的那種冰冷感,色調上會讓人感覺到家庭的溫度。
萬科運河文化村建面約105平米樣板間實景圖
稍顯復古的搭配,還顯得室內很有調性。
不過,這對于建材的選用還有顏色的搭配是有很高要求的。
顯然,萬科在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而且,現在年輕人對于生活底蘊要求很高,就像著裝一樣,是要有配搭的。
也滿足了業主的彰顯感。
另一個則是空間上的松弛感。
“去客廳化”的核心不是做減法,而是做加法,增加客廳的活動空間。
按照原來的設計,約105平米這款戶型有一道電視墻,邊界感太強。
家庭生活有點過于“教條”了。
經過拆改之后,騰挪出一處約30多平米的公區,家庭成員都能找到自己的專屬區域,而且更有條件招待賓朋,進行家庭聚會。
萬科運河文化村建面約105平米樣板間實景圖
更關鍵的是,之前只有將近4米的客廳開間,秒變約6.8米的大寬廳,尺度感一下就上來了!
一不小心,又出現了市場的爆款設計。
多場景體驗
空間的拆改、精裝品質的提升,就是為了一個目的——生活場景趣味性的提升。
還是以客廳為例,之前不到4米的開間,沙發+茶幾+電視柜,基本沒有什么多余的空間。
孩子的鋼琴、主人的茶臺和書案……住在家里除了看電視、睡覺之外,就不能有其他的業余愛好了。
就算有一個功能間,還得多口人協商使用。
空間打開之后,生活場景變多了,觀景飄窗、百變次臥、無界客廳,家庭成員可以互不打擾。
同時,疊加家具的可移動性,場景、功能是可以隨時切換的。
自然,生活的趣味性也就增強了。
萬科運河文化村建面約105平米樣板間實景圖
可拓展的百變空間
這次,業主可要把飄窗好好利用上。
在室內,萬科做了5大非承重設計,意味著業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改造。
像飄窗,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用于休憩賞景,也可以改造成寫字臺或者是茶桌,甚至干脆不用,騰出空間。
三居的布局,可以根據家庭人口的數量進行使用。
比如,現在是三口之家,未來一段時間有老人陪住,或者是有了“二寶”,相對來說會更從容一些。
萬科運河文化村建面約105平米樣板間實景圖
大容量收納空間
其實在不做任何改造的情況下,約105平米洋房的收納功能已經很優秀了。
畢竟,同等面積段能配置收納間的已經是鳳毛麟角。
在這次的改動中,萬科又對收納空間“潤色”了一下。
把主臥、次臥、廚衛、飄窗的收納功能全部升級了一遍。
只要空間足夠大,何必非要“斷舍離”。
萬科運河文化村建面約105平米樣板間實景圖
全明三陽的光感空間
北方人對陽面是有“執念”的,而這個戶型的三面全陽戶型可謂投其所好,明廚、明廳、雙明衛,不論是采光、通風都能再上一個臺階。
即便是改動后的6.8m全陽飄窗,也能給出喝茶、讀書、放空自己等多種選項。
憑欄而坐,看到的是主景觀軸的滿目碧綠,難免心生歡喜。
萬科運河文化村建面約105平米樣板間實景圖
實用主義空間美學
既然是打造夢想家,設計師的第一要務必然是以主人翁的角色帶入,每一寸空間的打造,無不凝聚著對生活的解讀和對場景的營造。
步入式衣帽間,無非是受疫情教化,進門脫衣、換鞋成了“剛需”;
洗手盆抬高30cm,無非是彎腰洗衣服扭傷過腰;
靈動島設置天使拉籃,無非是零食的誘惑與收納的強迫癥不能和解;
洞洞板上設置可移動插排,無非是小家電“智商稅”沒少上……
每一處巧思,未必增加多少成本,確是對生活的細致解讀。
大概只有認真生活過,才會讀懂這其間的用心與貼心。
萬科運河文化村建面約105平米樣板間實景圖
更重要的是,萬科的眼光不止放在交付之后業主的反饋,更看重了未來十年對業主生活的關懷。
萬科的這波操作,實際上給所有房企提供了新的思路。
產品的創新不是炫技,而是解決業主的痛點。
痛點即買點,用設計驅動產品的價值。
很明顯能感覺到,萬科的理念正在與家庭生活高度關聯,提供“成長型”的生活空間。
看家本領
再好的產品,也要有地段作為背書。
萬科,是行業中少有的“基石房企”,其中最重要的“看家本領”就是造城。
之所以它一直被奉為“行業標桿”,離不開萬科創造的一個又一個新城。
從2016年,萬科成為北倉示范鎮一級土地整理單位,再到今年。
北教新區,已經完成了從板塊到城的轉變。2025年上半年,萬科運河文化村項目榮膺北辰區銷售套數TOP3,是持續不斷的探索與深耕,真正造就了品牌造城,以一座城帶動板塊騰飛的完美閉環。
都說房價長期看人口,不論板塊如何建設,配套如何豐富,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吸附人口。
截至目前,萬科運河文化村已經交付超過2000戶,隨著后續陸續交付,至年末將達到3500戶的體量,業主超過萬人;
萬科運河文化村實景圖
這期間,已經跨越了樓市周期,經歷了樓市洗牌,兌現能力毋庸置疑。
人口的持續補充,也意味著板塊進階勢在必行。
因為需求擴充,考驗的是板塊的承載力。
目前板塊的“成品指數”正在上漲。
首先是公共服務配套。
片區內規劃了2所中學、7所幼兒園、以及5所小學,切實做到了“就近入學”的同時,也形成了15年的全齡教育體系。
其中,公辦綠境華庭幼兒園已經開園、北辰首屈一指的優質教育資源——華辰教育集團運河小學已于2023年開學。
華辰教育集團運河小學實景圖
華辰教育集團運河小學實景圖
同時,萬科還在“適老性”配套上做出了巨大努力。
村民食堂、村民菜場,為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日常生活所需下樓就能滿足。
村民食堂實景圖
在商業化運營方面,萬科憑借這特有的優勢,引進了很多品牌餐飲、商超等等,補充板塊內的繁華多樣性。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還特意引入業主公交專線,通行于學校和劉園地鐵站,緊密連接板塊與主城。
其次,在自然資源上,萬科還在大干快上,推動北運河沿線建設。
在板塊東北側還規劃有面積約45萬平米的潞河公園,不僅提升了宜居指數,更為業主提供了休閑放松的絕佳場地。
萬科運河文化村實景圖
這座超300萬方的超級大城,正在逐步兌現。
一張藍圖繪到底,彰顯出萬科“長期主義”的精神。
在推動兌現的同時,未來萬科還將繼續深耕板塊。
據了解,還將在板塊內開發新地塊,啟動產品換代,實現城市與居住的雙升格。
更難得的是,6年間萬科還在不斷加大投入,為板塊增配,即將售罄的項目仍然進行創新。
對品牌來說,收官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