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我是國防部長,我說了算,彭啟超必須授中尉。”
1955年,全軍大授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馬上就輪到了正在哈軍工就讀的學生授銜了。陳賡在評定軍銜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彭老總的電話。
沒想到,卻因此和彭老總產(chǎn)生了爭執(zhí),最后還被彭老總力壓……
操心的校長。
陳賡對哈軍工的感情很深,當初為了成立哈軍工,他天南海北地跑,就是為了找個合適的地址建校。
后來還是毛主席告訴他,這所學校未來會有蘇聯(lián)教官,所以還是選在東北比較合適。畢竟東北距離蘇聯(lián)較近,對蘇聯(lián)教官來說也方便。
但東北那么大,適合建校的地方卻沒有幾個。為了一個校址,陳賡在東北跑來跑去,最終決定將學校建在哈爾濱。
陳賡年輕的時候在戰(zhàn)場上傷過腿,后來雖然治好了,但還是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每到陰天下雨或者刮風的時候,他的舊傷就隱隱作痛。
但即便這樣,他還是頂著東北刺骨的寒風,完成了哈軍工創(chuàng)建的一系列事宜。這還不算什么,為了給哈軍工找到足夠的老師,陳賡才算是嘔心瀝血。
當時我國已經(jīng)有了好幾家軍事學校,但性質都比較單一,不如哈軍工是綜合性的。
哈軍工要成立的事情一出,這幾個學校就知道自己肯定要出點老師的。畢竟他們也都經(jīng)歷過什么都沒有的時候,自然是能幫襯就幫襯。
他們想幫襯陳賡,所以提前就準備好了可以支援哈軍工的老師的名單。但陳賡帶走這批老師之后,感覺遠遠不夠。
沒辦法,哈軍工的性質,決定了它需要各種各樣的老師。但其他學校也要運行下去,陳賡屢次三番要人,讓他們的學校都快沒法上課了。
他不僅在軍事學校要人,還在各大高校挑人才,軍區(qū)里的人才他也要。人才都到他手里了,讓別人怎么辦呢?
大家不想配合他了,每次聽說陳賡來了就趕緊走。沒辦法,他只能去找周總理,讓周總理直接下調令。
但周總理也清楚這些人心里的想法,他不愿意這樣做,誰知陳賡專門堵他。
最后沒辦法,周總理只能下了這個調令,哈軍工拼拼湊湊終于成立了。
陳賡作為首任校長,對哈軍工有著深沉的感情,對哈軍工的學生們也非常關心。
55年授銜儀式開始之后,他還仔細核對了學生們的軍銜。這是一項龐大的工作,但他絲毫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
在核對軍銜的時候,他看到了彭啟超這個名字,后面跟了個上尉。
彭老總的侄子
這個彭啟超不是別人,就是彭老總的侄子。彭老總一生無兒無女,他對侄子和侄女都是當自己的孩子養(yǎng)的。
在彭老總的侄子侄女中,彭啟超的年紀最大。
彭啟超的父親是彭老總的三弟彭榮華,彭老總在平江起義之后,兩個弟弟也相繼參加革命。
彭老總是個鐵面無私的人,他從不給自己的親人開后門。兩個弟弟即便是參加了革命,彭老總也不會因為自己的關系,將他們調到后方去。
他相信兩個弟弟在參加革命的時候,已經(jīng)做好了犧牲的覺悟了。正如彭老總想的那樣,他的兩個弟弟覺悟很高。
他們沒有因為大哥位高權重,就覺得自己應該獲得一些特權,而是像普通的革命者一樣奮斗。
但就像彭老總說的,參加革命一定要有犧牲的覺悟。
1940年,也就是百團大戰(zhàn)不久之后,國民黨頑軍再次掀起了針對我軍的陰謀。
他們這次瞄準的,是彭老總的老家彭家圍子。當時彭老總的兩個弟弟都在老家工作,侄子侄女也都在老家生活。
尤其是彭老總的兩個弟弟,在剛成立的黨支部里擔任要職。其實彭老總的兩個弟弟回老家,就是為了重建彭家圍子的黨支部。
敵人精心布置了陷阱,在我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包圍了彭家圍子的黨支部。他們趁著半夜闖進彭家,彭榮華當場犧牲,彭金華被捕五天后也犧牲了。
和他們一起犧牲的,還有當時一起被抓的幾個同志。
1945年的時候,在王震的安排下,彭啟超被送到了延安。本來王震是打算將彭老總的侄子侄女全都送到延安的,但當時彭梅魁身體不好,還有幾個孩子年紀太小,最終只帶走了彭啟超一個。
來到伯伯身邊之后,彭啟超就開始參加革命了。
他雖然年紀小,但在家人的熏陶下,早就開始接觸革命了。甚至因為他年紀小的優(yōu)勢,有些信都是專門讓他去送的。
來到伯伯身邊之后,他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伯伯本身勤儉,對侄子也是非常嚴格。在伯伯的以身作則下,彭啟超養(yǎng)成了良好的革命習慣。
壓侄子軍銜
新中國成立之后,彭老總覺得得讓侄子多學點知識,就鼓勵他去報考哈軍工。當時彭老總手中是有推薦名額的,但他并沒有給侄子用。
彭啟超也是個有志氣的年輕小伙,最終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軍工。雖然他年輕,但在同學們之間,卻是個老革命了。
他并沒有因此自滿,反而將伯伯說的話都記在心里,在學校努力學習。
等到55年大授銜之前,他得知自己將要被授予上尉。再怎么老成持重,他也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得知自己能授上尉還是非常高興的。
但他沒想到,授銜的時候,自己居然只被授予了中尉。
明明憑借自己的資歷和條件,評上尉綽綽有余,為什么給了自己中尉呢?
最后還是陳賡親自給他解釋,他確實能評上尉,但彭老總堅持要授予他中尉軍銜,誰都說不通。
當初彭老總給他打電話,專門問彭啟超的軍銜。陳賡知道彭老總對侄子嚴厲,但在軍銜方面,陳賡不知道還能有什么理由嚴厲。
所以他告訴彭老總,彭啟超要被授予上尉軍銜了。之所以是上尉,是因為他參加革命較早,革命資歷深,功勞也很大。
但他還沒說完,彭老總就打斷了他,言明彭啟超必須降一級授中尉。陳賡不明白,為什么彭老總非要將彭啟超降一級。
彭啟超取得如今的成就,可是靠自己得來的,和彭老總沒什么關系。但彭老總卻說,彭啟超太年輕了,授上尉難免會有人說閑話。
他們確實知道彭啟超這個上尉是靠自己得來的,但不知道的人更多。所以為了讓大家都感覺到公平,還是授予他中尉最好。
當然,彭啟超并不明白伯伯的良苦用心。得知是伯伯非要自己降一級之后,他第一次打電話質問了伯伯,質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對于侄子的質問,彭老總難得沒有生氣。他耐心給彭啟超解釋自己這么做的原因,解釋他授中尉的必要性。
彭老總說,雖然他自己知道自己沒有靠過伯伯,但別人不知道。別人看到彭啟超年紀輕輕授上尉,第一反應就是,因為他伯伯是元帥,所以他能授上尉。
解釋完之后,彭老總讓他想想自己的父親。那么多為革命犧牲的人都得不到軍銜,他們這些已經(jīng)得到軍銜的,還有什么必要在這里爭個高下呢?
聽了伯伯的話,彭啟超羞愧不已。他接受了自己的中尉軍銜,也明白了伯伯的良苦用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