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解放軍有幾百萬職業軍人,但只有1052名軍人能夠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分別是10名元帥、10名大將、55名上將、175名中將和802名少將。
基本上,這1000多個人的軍銜都經得起推敲。
如果說上將、中將、少將人數太多,很難一一去鑒定是否能換換軍銜,但十大元帥、十大大將的人選歷經幾十年了,還是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我們可以用下假設法,上將、中將、少將里面的任何人,都難以擠下十大元帥、十大大將其中一個。
可以說,元帥以及大將是開國將帥中最頂級的軍銜,這兩者之間有一定差距,但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大。元帥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這是屬于國家層級的榮耀;大將全稱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這側重的是軍事范疇的榮耀。
元帥和大將這20個人,都有政工方面、軍事方面的頂尖人才,每個人都是軍隊統籌領導性質人物,只是在榮譽方面,一個傾向于國家,一個更傾向于軍隊,有不少元帥、大將就算有了軍銜,也主要不是在軍隊工作了。
舉一個類比,元帥以及大將相當古代的公和侯,雖然有差距,但都是榮譽性質。而且,元帥以及大將有著嚴格的限制人數,就好比古代爵位的數字限制,尤其是像10,12,24,28,36這種中國自古以來有特殊意義的數字,東漢的云臺28將,唐朝的凌煙閣24功臣,甚至于著名文學作品紅樓夢里的四王八公十二侯,對于數字都講究一個圓滿。
元帥和大將都是分別嚴格控制在10人,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這種榮譽要限制。
上將則不同,上將人數55名(后續再補授2名,合計57名),在數字上則沒有那么特意選擇,這主要是因為上將其實就是解放軍軍銜,做上將的人,除了榮譽以外,更多的是責任,意味著要承擔軍務職責。
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凡是開國上將,都是在軍事一線工作,進行軍事斗爭準備,不可能離開軍隊。
但元帥和大將,則有的在中央層面統籌軍事戰略,也有的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做黨務或者政務工作。
因此,元帥和大將屬于榮譽性質更重的級別,但上將與大將的差距則比較大,授予上將的數量設置,更多是出于軍隊管理的需要,可以55名,也可以57名,甚至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