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美國“防務一號”網站消息,7月10日起,美軍啟動“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近300架戰機參與,規模創空軍演習紀錄。這場演習聚焦“敏捷戰斗部署”概念。美軍認為,第一、二島鏈基地在解放軍遠程火力下生存堪憂,于是將戰機拆分為小分隊,疏散到偏遠島嶼。這些小分隊要能快速出動、協調行動,必要時重新集結形成戰力。參演的不僅有第五代戰斗機,還有運輸機部隊和指揮控制小組。
該演習預算達5.326億美元。近年美軍在太平洋的演習頻次不低,2023年5月“北方邊緣”演習出動150架戰機,“竹鷹2024”在12個地點部署約150架,2022年“勇敢之盾”超過200架,這次“部隊重返太平洋”規模更勝一籌。幾乎同時,“護身軍刀”演習將展開,19國參演,兵力3.5萬人,比2023年多6國。不過歐洲國家多是象征性參與,太平洋投射能力有限。美軍正加速在菲律賓擴建7處軍事設施、重開廢棄基地,打造對華“前沿堡壘”。
美軍(資料圖)
美國空軍參謀長阿爾文直言,演習針對“大規模中美沖突”,重要性超“紅旗”系列。參與方不局限于印太司令部,戰略司令部、北方司令部、空中機動司令部等都有涉及,釋放出若西太平洋沖突,美軍可能傾全力的信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認為,這類似冷戰時北約“部隊重返德國”演習,是美國推進印太戰略、強化亞太軍事存在的舉措。
美軍在菲律賓的動作也不少。陸軍正擴大存在,第25步兵師等將領土防御演習列為優先。反無人機系統、步兵班用車輛、3D打印穿越機、高機動火箭炮系統等已運抵菲律賓,美軍要測試這些裝備在叢林或群島環境的可靠性,并與菲陸軍聯合演習。這是陸軍太平洋司令部“路徑行動”的一部分,意在證明陸軍能涉足海空軍傳統戰區,提升對中國的威懾。
五角大樓(資料圖)
美軍這些動作,都指向把菲律賓打造成對華前線堡壘,圖謀在“臺灣有事”時動手。日本雖在臺灣問題上有小動作,但想從可能的沖突中抽身,美國轉而借力菲律賓。馬科斯政府靠炒作“中國間諜”和南海問題拉選票,美軍正利用其短視,加速在菲布局。面對美軍動向,解放軍沒閑著。上月山東艦、遼寧艦編隊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實戰化訓練,雙航母完成上千次戰機起降,作戰水平提升。福建艦海試推進,服役在即,三航母時代將對美軍形成更大震懾。
美國專家也關注到了解放軍的優勢。戰略目標明確,以美軍為標桿,殲-20對標F-22,中華神盾艦抗衡宙斯盾系統,部分領域實現“彎道超車”。資源利用效率高,軍費雖約為美軍三分之一,但投入集中,055型驅逐艦造價僅為美國阿利·伯克級一半。人力資源充足,現役兵力超200萬,后備人才庫龐大。海軍發展迅速,航母、075型兩棲攻擊艦等裝備提升,削弱美軍在亞太優勢。戰略專注,精力集中于亞太,區域作戰能力強。堅持國際中立政策,不海外鋪攤子,資源多用于軍事科技和人才培養。
福特”級航母(資料圖)
這些優勢讓美軍有所忌憚。怕解放軍技術追趕快,在高超音速武器等領域威脅其地位。擔憂自身實戰經驗雖多于解放軍,但對方可能靠硬實力彌補短板。承認解放軍士氣和凝聚力強,持久戰中或占優。意識到自身“戰略透支”,應對中國時力不從心。擔心亞太聯盟體系脆弱,盟友未必全力支持。更怕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為解放軍提供強大后盾,形成長期威脅。美軍的一系列動作,都是在為西太平洋高強度對抗做準備,從戰術到后勤,從演習到基地建設,意圖將推演轉化為實戰能力。對這些動態,中方需保持警惕,扎實備戰,捍衛區域和平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