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收官,被批爛尾。
以萬海集團定性為黑社會性質為由頭,劇情展開36集,結果要為萬海翻案的檢察官喬振興被害、弟弟秦峰被殺,還有那個一直在坐牢打電話的萬海在真相大白之前死了。
那么犯罪集團及其那么保護傘呢?
禹天成、陳勝龍、江遠、熊磊、賴東明、賴東朗,六人被判死刑。
程子健、孫飛,2人被判無期。
星子被判7年,江旭東被判10年,姜紅軍被判16年,溫琴被判8年,監獄護士被判12年。
柳韻被降職,李人駿調離司法機關,蘭景茗被撤職,而王華山出逃國外。
在專案組眼皮底下,萬海會被搞死,駐監獄檢察官王華山居然還能逃亡國外,那個下毒的監獄護士居然只判12年,這是不是現實魔幻?
為萬海辯護的萬海集團的法務總監兼辯護律師,同樣也被認定為誣陷為犯罪團伙骨干的張文菁曾經悲憤的說:“正義沒有資格遲到,遲到的正義不叫正義,那頂多算是真相。”
劇中的這句臺詞,說得很現實。
不容易。
因為,遲到的正義就不是啥正義。因為遲到,很多就物是人非了,遲到的正義讓當事人根本就無法感知了。
張文菁這句臺詞也算為這部《以法之名》的大結局寫了一個注角。
實施具體犯罪的那些人死有余辜,但看看那些保護傘,他們人活得滋潤啊。
遲到的正義能讓喬振興、秦峰看到嗎?當然,還有那個一直在坐牢的萬海能看到嗎?
肯定不能。
這就像人的宿命,一切都有定數。
本劇其實最大的看點就是張譯飾演檢察官洪亮。
這么說呢?這只是換了一身制服的張譯。
依然是那個小心謹慎,唯唯諾諾的張譯,這是他演戲的舒適區。
就像現在不少人在抵制的雷佳音一樣,張譯說休息一段時間是正確的,一個角色反反復復,自己都會厭煩的。
張譯的高光時刻就是《士兵突擊》的史班長,特別是退伍時在車上路過天安門的那場戲,也是是他演藝生涯的最佳。
當然,說回劇中的洪亮咋說呢?長期延誤戰機,本來相對簡單的事被他搞得很復雜。
劇中,省檢察院院長張放認為洪亮是一把快刀,但從他隱瞞他老丈人及小舅子的犯罪線索必須要對專案組說明情況看,他是把刀,不快,算鈍刀,更像檢察長的一枚棋子。
洪亮在整個案件中是一枚棋子,舉棋落子的有兩人,一個是他老丈人,曾經的政法系統老領導,現省級政協副主席江旭東(有點疑問,現在很多反腐劇黑惡勢力最大保護傘大都落在省級政協這個協商議事機構副職頭上),另一個就是才上任不久一直在挑動洪亮情緒,一直不給他離職報告簽字的省院檢察長張放。
洪亮,妥妥的工具人。
江旭東一直想把女婿調離政法系統,因為這里面水太深,主要還是不想以后搞職務犯罪調查的女婿查到自己頭上。
這可以理解。
畢竟不知道什么時候女婿就把手銬銬在自己手上了。
當然最厲害的是張放。
他知道洪亮的背景和關系,先后把洪亮放在指導組及專案組任副組長。
副組長這個職位這么說呢?最后做決定,肯定不是他,但沖鋒陷陣,利用他的關系查案,沖鋒陷陣就得靠他。事實上,洪亮有在市院、市政法委及省政協這層關系,才能讓他看到和查到別人看不到查不到的東西。
張放是最具謀略的大師,三言兩句能讓洪亮熱血沸騰。
不管什么事情,終究是人情世故,誰也逃不過,就看誰的心更狠而已。
《以法之名》總的來說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反腐劇,說不上啥驚艷,但有爛尾嫌疑。
你說,他有多爛尾其實也說不上,這就只是和其他眾多反腐劇一模一樣的結尾而已,沒讓人看到“以法之名”給人帶來的希望,反而讓人感嘆和絕望:為什么?為什么會是這樣?
“正義沒有資格遲到,遲到的正義不叫正義,那頂多算是真相”,還是以這句話來給《以法之名》結尾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