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傳媒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三下鄉”暑期實踐團隊懷著滿腔熱忱,來到安順市西秀區把士村,開展為期7天的“青春賦能鄉村振興”主題實踐活動。
團隊將重點圍繞“碼上未來”紅領巾數字鄉村行、薪火相傳·文化新村、“銀齡守望”青春助老暖心行三大板塊,以“科技賦能+文化傳承+人文關懷”三位一體的創新模式,通過青少年數字素養提升、非遺活化傳承、智慧養老志愿服務等具體舉措,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貴州傳媒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三下鄉”暑期實踐。
活動伊始,把士村黨支部書記陳平向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把士村的歷史沿革、地理風貌及文化特色,為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把士村坐落于西秀區舊州鎮西側,距鎮政府駐地僅1.5公里,與歷史悠久的舊州古鎮相鄰,是一座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目前,全村共轄5個村民小組、756戶、2600余人。
隨后,在陳支書的帶領下,實踐團隊實地參觀了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詳細了解該村創新實施的民宿助力鄉村振興“11611”工作模式,并就志愿服務與基層治理展開交流學習。
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榮譽墻上展示的各類獎項見證著把士村在文明實踐工作中的突出成效。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專為留守兒童設立的活動區域,這個每周六定期開放的“童心港灣”已成為村里孩子們假期的快樂天地。志愿者們會精心組織勵志觀影、讀書分享會、故事大賽、手工創作、書法練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有效解決了留守兒童假期“看護難”問題,真正實現了“離校不離教、放假不放學”的關愛目標。
實踐團隊實地參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交流中,陳支書表示:“多付出就是多收獲,大學生志愿者的加入,不僅帶來了專業活力,更搭建了城鄉互動的橋梁。”與此同時,實踐團隊帶隊老師劉佳鷗書記也表示,要充分借鑒把士村將基層黨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的創新做法,這將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鮮活的樣本。
陳支書如夏日暖陽般的熱情講解,感染著每一位實踐團隊成員,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把士村“一磚一瓦皆歷史,一村一落總關情”的文化魅力,也為后續“數字鄉村行”“文化新村建設”等實踐主題提供了重要參考。
接下來,實踐團隊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信息技術為橋梁,以文化傳承為紐帶,以敬老助老為基點,全方位助力把士村實現產業數字化、文化活態化、服務人性化的鄉村振興新圖景。(圖/文 黃永勝、王 露、顧先英、白廣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