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盛夏七月,蟬鳴與熱浪交織出一幅蓬勃的青春畫卷。7月11日下午,合肥新站高新區黨群服務中心三樓報告廳內,一場以“以青春之名赴家鄉之約”為主題的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現場對接會暨青年人才座談活動正熱烈進行。73名即將開啟暑假實踐的返家鄉大學生與區團工委、人才服務中心負責人齊聚一堂,在思想碰撞中共話青春擔當,在實地探訪中感知家鄉脈動,為新站高新區“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注入青春動能。
實地探“新”:觸摸家鄉產業躍動的脈搏
活動首站,大學生們的腳步踏入新站高新區戰新企業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在企業展廳內,從動力電池核心技術到全球化產業布局,從新能源產業鏈生態到綠色低碳發展愿景,一組組數據、一件件實物模型、一段段動態演示,生動勾勒出這家“鏈主企業”領跑全球新能源賽道的奮進軌跡。“沒想到家鄉的新能源產業已經站在世界舞臺!”武漢大學大四學生莢雨晴邊看邊拍,“課本里的‘動力電池’在這里變成了看得見的技術突破,這種‘家鄉制造’的自豪感特別強烈。”
活動現場。
政策解碼:搭起青年與家鄉的雙向橋梁
“今年我們的‘揚帆計劃’社會實踐將提供73個優質崗位,覆蓋基層治理、志愿服務、文化宣傳等多個領域,還特別設置了‘導師帶徒’機制,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學真本事、長硬功夫。”活動現場,區團工委負責人詳細介紹了2025年返家鄉社會實踐的總體安排、崗位設置及保障措施。從實踐期間的安全保障,到結束后的成果認定,一系列“貼心禮包”讓在場大學生吃下“定心丸”。
“留肥就業,大學生能享受3000元補貼,創業項目最高可獲得50萬元低息貸款……”區人才服務中心負責人的政策解讀引發熱烈掌聲。針對大學生最關心的“留肥發展”問題,有關負責人還介紹了新站區的基本情況、重點產業和發展平臺,幫助返鄉大學生進一步了解新站。
青春獻策:共繪家鄉發展新藍圖
“建議打造‘新站青年文化IP’,將磨店老街、少荃湖等特色地標與國潮元素結合,吸引更多年輕人打卡。”“社區可以增設青年議事廳,讓我們參與基層治理的具體事務,在實踐中提升能力。”“希望加強校企合作,為理工科學生提供更多產業前沿課題研究機會。”大學生們結合自身專業與觀察,從產業升級、文化傳承、基層治理、民生服務等角度提出20余條“金點子”。
“同學們的建議既有高度又有溫度,很多想法與我們正在推進的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不謀而合。”區團工委負責人現場回應,“我們將建立青年建議采納臺賬,定期反饋辦理進展,讓每一份青春智慧都能在家鄉落地生根。”
活動現場。
安全護航:筑牢實踐成長防護網
“遇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聲呼救,利用救生工具施救,切勿盲目下水……”活動尾聲,區應急救援隊的專業教官為大學生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崗前安全培訓課。從防溺水、消防急救到應急逃生,吳寶昊教官通過情景模擬、實操演練,手把手教授實用技能。“這些安全知識太重要了!”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學生劉博表示,“掌握急救技能不僅能保護自己,更能為他人撐起安全傘。”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搭建了大學生了解家鄉、服務家鄉的實踐平臺,更搭建起青年與城市對話的連心橋。正如區團工委負責人所言:“新站高新區的發展需要青年,青年成長也需要沃土。我們將持續完善引才、留才、用才全鏈條服務,讓更多青年在新站這片熱土上成就夢想、收獲幸福。我們期待,這場揚帆之旅,終將成為他們與家鄉共同成長的美好起點。”(劉冬駿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