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二繞城高速涉鐵工程建設
即將迎來歷史性“決戰”!
7月15日,
昌北樞紐A匝道
一座重達14000噸的T型剛構橋,
將在短短90分鐘的鐵路“天窗點”內,
完成45度逆時針精準轉體,
跨越繁忙的京九鐵路干線。
這場被稱為“萬噸斜坡芭蕾”的施工,
核心技術在于克服巨大高差下的動態配重
與毫米級平衡控制。
目前,
各項準備工作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高難度挑戰
記者了解到,這座位于AK0+777處的A匝道橋是串聯西二繞與福銀高速的咽喉要道。其2.99%的設計縱坡形成了3.6米的顯著端頭高差。“這相當于要求一艘萬噸巨輪在傾斜的甲板上平穩轉向。”中鐵二十四局南昌公司西二繞涉鐵項目總工程師白彥杰現場告訴記者,“橋體兩端的3.6米落差導致重心偏離旋轉軸線,產生的傾覆力矩遠超常規轉體。更嚴峻的是,橋體邊緣距京九鐵路下行線僅16.48米,轉體后梁底與接觸網立柱的間隙必須精確控制在1.79米,容錯空間近乎為零。”
面對這一高難度挑戰,項目團隊創新采用了動態平衡控制技術。白彥杰詳細介紹道:“首先,我們在梁體澆筑階段預埋了應力傳感器網絡,通過微轉試驗和大數據模擬,以千分之一的精度測算出橋體的實際重量分布與不平衡力矩。其次,在核心球鉸中心預設了5厘米的科學偏移量來調整旋轉支點位置。最關鍵的是,依據動態稱重數據,我們在結構底端實施了精確配重。”
轉體操作被嚴格限定在鐵路部門批準的90分鐘無列車通行“天窗點”內,京九鐵路相關區段將全程封鎖。項目創新采用“時空分治法”提升效率:核心轉體在寶貴的90分鐘內一氣呵成;而其余下部結構則利用列車通行的間隙“見縫插針”施工。這種方法使整體效率提升40%,為8月底通車目標爭取了寶貴時間。
7月14日進行試轉體
為確保轉體萬無一失,項目將啟動網格化動態監控系統:全站儀實時追蹤轉體軌跡;球鉸、撐腳等關鍵部位的傳感器定時回傳一次應力與位移數據,偏移一旦超過設置值即觸發預警。現場還配備了三重應急保障:備用液壓系統應對設備故障、風速監測儀鎖定安全閾值(風力大于6級暫停作業)、鐵路限界侵入自動制動系統確保運營安全。
昌北樞紐作為串聯東外環、昌九高速的八向互通核心,其A匝道轉體成功將徹底打通這一“卡脖子”節點。項目預計9月底全線貫通,屆時將有效分流昌北機場30%的過境車流,緩解福銀高速擁堵;南昌繞城高速也將實現全線閉環,顯著提升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的過境效率。
“此次施工成功攻克了大縱坡萬噸轉體的大難題。”市建投集團西二繞項目辦主任仇新成強調,“為確保萬無一失,我們將在7月14日進行試轉體,為正式轉體筑牢最后一道防線。”
7月15日,
這條承載著城市發展使命的“鋼鐵巨龍”
能否完美演繹驚險的“空中平衡術”?
洪觀新聞記者將現場直擊轉體全程,
共同見證南昌基建史上的新奇跡。
來源:洪觀新聞記者 萬磊/文 劉銘 成奔/圖
編輯:姚西林 二審:劉培堃 終審:鄒嵐
南昌發布
微信公眾號:nc_fa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