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前段時間刷到個視頻,感慨了許久,也因此嘗試做出了一些改變,收獲很大,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視頻里,一個18歲的小姑娘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jīng)歷。
她說高考完和家人去吃麥當勞,期間坐在旁邊位置上的倆男孩一直打打鬧鬧,把自己桌子上的可樂打翻了,女孩的衣服和褲子均被可樂淋濕。
其中一個男孩馬上撿起可樂杯子跑去了洗手間,而另一男生則呆坐在位子上,不知所措,尷尬得左顧右盼,也并沒有道歉的意思。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女孩的媽媽,說道:“沒事沒事,這能洗掉嗎?”男生立馬接過話茬說:“能,能。”然后就轉(zhuǎn)過臉繼續(xù)假裝吃飯。
女孩說自己當時非常生氣,媽媽見狀安慰她說:人家也不是故意的,讓自己小肚雞腸、斤斤計較。
一開始,女孩只希望對方真誠地道個歉,而如今又是被對方無視,又是被媽媽指責,于是她決定要出一口氣。
在那個逃走的男孩回到位子上后,她站起來走過去,眼神堅定地看著倆男生說:“你好二位,我的衣服和褲子因為你倆的過失弄臟了,我需要清洗,需要你們賠我30塊錢干洗費,你們商量下到底是均攤還是怎么處理。”
女孩全程面帶微笑,語氣溫和,態(tài)度強硬,倆男生一臉尷尬,最后招架不住,給女孩轉(zhuǎn)了錢,也認真地道了歉。
女孩說自己男孩道歉后,發(fā)現(xiàn)有遠處幾桌的客人都在偷偷地瞅著她。她的媽媽則是直接翻了個白眼,似乎覺得她的行為有些丟人,什么話都沒說,拎著外套直接出門走人了。
此時女孩飯還沒吃完,就自己坐下來淡定地吃完了飯才離開。
回顧起這次經(jīng)歷,女孩說她絲毫不后悔,甚至覺得很值得。她這樣總結(jié)道:“雖然我是膽小鬼,但我還是會為了自己不斷嘗試勇敢一些。”
視頻下方,評論區(qū)300多萬人點贊,我一個80后老男人也看得心潮澎湃——因為這要是換作當年或是前段時間的我,恐怕也只會“熱情”的裝作大度,觍著臉說句"沒事找事"!而我相信,不少中年人,大概率也會這么做。
所以這些天我一直在想,為什么我們這代人,活成了連被可樂撒一身都不敢吭聲的"老好人"?我們內(nèi)心有沒有一個敢愛敢恨的自己存在?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先問小伙伴們一個扎心的問題:你上次理直氣壯維護自己權益,是什么時候?
我猜不少人得想半天。但是,如果問你上次忍氣吞聲是什么時候,可能你一下子就能想起來,委屈嘛,總會記得很清楚。
這毛病得咱們小時候說起。不小心打碎個碗,家長說"怎么這么不懂事";上學被同學欺負,老師說"為啥就欺負你";就連考試考砸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檢討"是不是不夠努力"。
咱們這代人從小就被裝在"懂事"的套子里,套到三十多歲,早就忘了怎么喊疼。
去年公司新來了一個00后實習生,一天當著不少同事的面,跟老板吵起來:"說好的項目提成,憑什么給別人?"
整個辦公室鴉雀無聲,我們幾個老員工紛紛上前勸解,避免尷尬。可后來那實習生真的拿到了該得的獎金,晚上請我們吃飯時說:"哥,你們怕啥?為啥不敢提合理的要求?"
這話像巴掌抽在我們幾個臉上,讓我想起去年我被隔壁工位搶了功勞,愣是沒敢找領導對峙,躲在樓梯間抽了半包煙。
說真的,不是不想爭,是腦子里總有個聲音在說:"算了算了,都是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那天才明白,我那根本不是大度,就是“慫”!
心理學上管這叫"討好型人格",但在咱們這兒有個更體面的說法——"成熟"。
可成熟不該是委屈自己的遮羞布啊!就像視頻里那姑娘說的:"雖然我是膽小鬼,但我還是會為了自己鼓起勇氣。"
這話聽著讓人心疼,也讓人羞愧——我們這些"成熟"的大人,承受了多少委屈只有自己知道。
肯定有小伙伴會說:"站著說話不腰疼,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誰敢折騰!"這話我當然理解,房貸、車貸、孩子奶粉錢,一家人吃喝拉撒,哪樣不要錢!
可仔細想想,我們怕的真是沖突本身嗎?
這學期剛開學,朋友老張家兒子在學校被同學不小心撞倒,手腕骨折,對方家長就一句"小孩子打鬧很正常"。老張媳婦氣得要去學校討說法,老張攔著:"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別把事情鬧大,不然孩子在學校難堪。
結(jié)果對方就出了醫(yī)藥費,連個正兒八經(jīng)地道歉都沒有,孩子遭罪不說,學習還耽誤了兩周,老張也請假照顧了兩周,工資都少了一半。
我問他后不后悔,他嘆口氣:"我爸當年就是這么教我的,吃虧是福。"
你看,這就是代際傳遞的"怕事基因"。我們從小被灌輸"槍打出頭鳥",被警告"退一步海闊天空",久而久之,連維護基本權益都覺得是在"惹事"“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更可怕的是,我們把這種馴化當成了"智慧"。
前段時間某輔導機構員工被要求長期加班,猝死在工位上。評論區(qū)有"理性人"說:"為啥不早點辭職?"
辭職說起來簡單,可他卻忘了,很多人早就被訓練成了"玻璃球人格"——看似堅硬,實則一碰就碎。怕失業(yè)、怕差評、怕別人說閑話,唯獨不怕委屈自己。
想起我剛工作那會兒,領導讓我替他背鍋,我愣是扛了下來。不是因為勇敢,是因為怕失去那個"飯碗"。現(xiàn)在回頭看,那點工資連現(xiàn)在一個月房貸都不夠,可當時卻覺得天塌下來了。這就是咱們這代中年人的悲哀:把生存的繩索勒得太緊,忘了自己也需要呼吸。
而這樣的“處世哲學”,還在被不少中年人,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孩子。
說到這兒肯定有小伙伴急了:"別光吐槽,你倒是說咋辦!"別急,這段時間我試了幾個做出改變的方法,大家覺得有用的可以自己嘗試。
第一招:每周做一件"不合理"的小事
我上周干了件"大事"——在星巴克要求店員重做咖啡,就因為奶泡打太厚了。
放在以前,我肯定捏著鼻子喝完,在心里罵罵咧咧。但我想起那個麥當勞女孩,深吸一口氣說:"不好意思,麻煩您按標準做。"店員先愣了一下,但隨后乖乖重做了。
你猜怎么著?天沒塌,地沒裂,店員也沒給我甩臉子。反而我自己爽了一整天。后來我總結(jié)出一個規(guī)律:這世上90%的"不好意思",都是我們自己瞎想的。
試著每周做一件"不合理"的小事,比如退掉不合身的衣服,飯店菜品咸了淡了不將就,同事之間該計較就計較。
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世界沒那么脆弱,你也沒那么卑微。
第二招:建立"情緒記賬本"
我現(xiàn)在手機里有個備忘錄,專門記這些事:今天被哪個客戶刁難了沒懟回去,幫誰訂外賣對方?jīng)]給錢,誰惡意開玩笑我沒有翻臉。每記一條,后面都標個"損失"——可能是50塊錢,也可能是兩小時好心情。
一個月下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情緒損失"就差不多價值700塊。更重要的是,這本賬讓我看清了:咱們并不是不在乎,而是習慣了假裝不在乎,并且非常善于自我安慰。
現(xiàn)在每次想忍的時候,我就翻開賬本,算算自己那些“窩囊費”!
第三招:給孩子當"沖突示范員"
上周和朋友聚會,吃飯時倆孩子一個想吃烤肉,一個想吃火鍋。大人們自然覺得一起出來就應該一起吃飯,孩子們也不想分開,可是倆人也都不想吃對方想吃的食物,又都說服不了對方。
最后我和哥們對視了一下,他大概懂我的意思了,于是我就提出了建議:咱們分開吃飯,約定好1個小時后這個地方會面,接著玩。朋友也幫我附和:這個方法好,你們都能吃自己想吃的東西,等下還能接著一起玩。
我之所以和哥們對視,是心里有些擔心會尷尬,因為咱們都習慣了一起出來玩,就應該一起吃飯。朋友那邊當然也有這種心理,但是孩子們的分歧,讓大人們又都不想委屈自己的孩子去吃不想吃的食物。
同樣的心理,如果都不肯說出來,勢必有一方心理會稍微有些不舒服。可說出來了,雙方的心理包袱很容易就會被消除。
很多時候,咱們?yōu)榱嗣孀佣酥男睦恚鋵崨]啥實際意義。
寫在最后: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
視頻里那個女孩說得對:"勇氣不是用一次少一次的東西,相反勇氣是越用越多的。"我們這代人不是沒有勇氣,是把它藏得太深了。
從今天起,做個"有勇氣"的中年人吧——不是讓你變成刺頭,是讓你不要再委屈自己。
咱們認真生活不是為了給誰當好人,而是為了對得起自己這幾十年生命。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