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唐代陶瓷中的絲路文明》展展出的唐代陶瓷器。馬健 圖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每到暑假,電視劇《西游記》就會在一次次重播中喚起一代代觀眾的“童年記憶”。作為中國四大名著,《西游記》的故事家喻戶曉、影響深遠,書中不乏對絲綢之路及相關器物的描繪。其實,除了西行求得真經(jīng),還有金銀器、玻璃、葡萄、胡椒等西域“舶來品”以及思想藝術隨著絲路的交流東傳中土,在數(shù)千年的時光中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思想。
7月12日,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的《西游記——唐代陶瓷中的絲路文明》展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開展,將通過近百件唐代陶瓷器,帶觀眾走進陶瓷版“西游記”的世界,“重返”大唐絲路的輝煌歷史,感受東西方文明交流發(fā)展的繁榮歲月。
三大篇章再現(xiàn)絲路文明
2000多年前,隨著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開通,西方文明沿著絲路逐漸東傳,而絲綢、茶葉、瓷器等“中國造”也源源不斷運往亞歐各地,奏響了中西方文明在藝術、宗教、思想等精神層面相互碰撞、影響的動人樂章,誕生了一批批絲路文化交融的藝術結晶。
據(jù)了解,《西游記——唐代陶瓷中的絲路文明》展以唐代陶瓷為載體,通過“沙漠之舟”“西域奇談”“胡風唐韻”三大篇章,全方位展現(xiàn)了唐代陶瓷中蘊含的豐富絲路文明元素,為當代觀眾了解絲路文明提供重要窗口。
在“沙漠之舟”篇章,觀眾可以看到不同形態(tài)的駱駝俑及牽駝俑。這些駱駝俑不僅展示了駱駝作為“沙漠之舟”的重要地位,還生動再現(xiàn)了絲路商隊穿越大漠的壯觀場景,體現(xiàn)了古代商旅的艱辛與勇氣??脊抛C據(jù)表明,駱駝的馴化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早在阿拉伯半島,后逐漸傳播至中亞、北非等地區(qū)。到了漢唐時期,駱駝成為絲綢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交通運輸工具,其性情溫順、不畏風沙、耐饑耐渴的特性,使其能夠馱負著東西方文明的成果穿越蒼茫大漠。
“西域奇談”則聚焦于各類宗教經(jīng)絲路傳入中原并與本土文化融合的過程。佛教文化在隋唐時期達到鼎盛,吸收了儒道思想,形成了許多自成體系的中國化佛教宗派。“天神降魔像”“彩繪天王俑”“僧人俑”等展品生動再現(xiàn)了當時佛教藝術的獨特魅力。此外,鎮(zhèn)墓俑和鎮(zhèn)墓獸(祖明、地軸)也是本篇章的亮點之一。這些器物不僅用于唐代的喪葬儀軌,更是絲路文明交融的“時空膠囊”,它們將佛教的威嚴、祆教的神秘、漢地的莊重熔于一體,也見證了一條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如何重塑人類對死亡與永恒的想象。
“胡風唐韻”篇章通過胡人俑、異域器物及文學意象等,展現(xiàn)了絲路上的多元文化與傳奇故事。粟特人作為唐代主要的來華胡人,他們在中亞建立了多個城邦國家,并大量東來經(jīng)商貿(mào)易。展覽中的胡人俑形象生動,展現(xiàn)了粟特人的生活風貌和文化特色。唐代文學家對粟特文化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李白、岑參、白居易等詩人的作品中都留下了對粟特人及其文化藝術的贊美。
此外,陶瓷文化也是本篇章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由于中國使者的西去和西域商賈的東來,西域的許多珍貴物產(chǎn),如玻璃等不斷輸入中國,對古代中國的陶瓷業(yè)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追尋絲路文明禮贊絲路精神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與“中國”同名的“CHINA”陶瓷,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綿亙?nèi)f里、延續(xù)千年的絲綢之路上,一件件蘊含豐富中國文化元素的陶瓷杰作,伴隨著駝鈴跨越千山萬水,描繪出中外文明互鑒與融通的生動畫卷。
縱觀歷史發(fā)展,中國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同時保持著吸收各國文明優(yōu)質(zhì)營養(yǎng)的胸襟。古絲綢之路的開通,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交流,不僅異域佛教等相繼東傳,中國儒道思想西漸,歐洲也曾廣泛接觸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堅持‘和而不同’理念,承認文明多樣性、包容文明異質(zhì)性,讓不同文明互相借鑒、和諧共處,這在當今世界仍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编嵵荽笙筇沾刹┪镳^館長何飛談及策劃此次展覽的初衷時表示,流通于絲路的陶瓷器就是當時一種非常生動的媒介,器物的造型、紋飾、技法,可以讓不同國家的民眾相互了解各自的風土人情、科技水平和精神信仰,同時在相互學習借鑒和交流中共同進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古代中國與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廣泛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誕生了輝煌燦爛的絲路文明,此次展覽的舉辦,不僅是對絲路文明的展示,更是對絲路精神的禮贊。
架構歷史與公眾的橋梁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頭?!段饔斡洝拼沾芍械慕z路文明》通過展示唐代陶瓷中的絲路文明,帶觀眾深刻感受古代絲綢之路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方面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彰顯出博物館作為社會課堂“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使命擔當。
“在當今時代,開放與包容的絲路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焙物w表示,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mào)通道,更是友好往來、相互學習、共同發(fā)展之路。通過陶瓷的角度重溫絲路文明,廣大觀眾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還能更好地傳承文明。中國影響世界,世界也回饋中國——展覽中的唐代陶瓷器珍品,見證著世界對于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意義和中國對于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
據(jù)悉,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今年年底,期間還將舉辦一系列學術講座、文化體驗活動等,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絲路文明的魅力。期待廣大觀眾進館參觀,一同開啟這場千年絲路文化之旅。(記者 左麗慧)
關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機報(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資訊
來源:鄭州日報
編輯:王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