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鯨魚
編輯|洲洲影視娛評
一個《吃面條》的節目,就足夠讓觀眾多年對他念念不忘。
每年各大節日晚會時,都會有讓陳佩斯重回舞臺的聲音。
陳佩斯天生就是為喜劇而生的人,可惜一場官司撕破了他和娛樂圈的聯系。
如今71歲的陳佩斯帶著作品回應了之前的紛擾,讓大眾看到原來他的隱退是在努力耕耘。
這一次,他讓整個娛樂圈沉默了。
1.
陳佩斯從小受父親陳強的影響,酷愛表演,他經常模仿父親威風凜凜的動作和表情,這一模仿就把未來當演員的路定好了。
可在長大后,因為父親陳強演“黑幫”太過逼真,陳佩斯報考文工團、話劇團,都沒人想用他。
直到八一電影廠開始招收演員,陳佩斯從內蒙古一路緊趕慢趕地跑來北京報名,隨后才正式開始拍電影。
在八一電影廠,陳佩斯出演的第一部喜劇電影《瞧這一家子》。
上陣父子兵,陳佩斯能演這部電影,是因為演員這一路上離不開父親的悉心教導。
后來陳佩斯和父親一同演電影,用父子之間一強一弱的生活,創造了一種新的喜劇模式。
就這樣陳佩斯成了那個時代的明星,但真正成名是在央視的春晚舞臺上。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吃面條》因為太接地氣的原因,在演出30分鐘前,領導還在思考讓這個小品登臺是否正確。
最終,兩人賭上前途為約定堅持演出,沒想到這個12分鐘的表演,讓全國觀眾都記住了那個吃了七碗面條的傻小子,也讓觀眾念念不忘了許多年。
2.
此后十年,《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接連封神。
觀眾說,陳佩斯天生就是吃小品這碗飯的。
但是沒有人能夠一直輝煌,陳佩斯也難逃命運的起伏。
1998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王爺與郵差》登上舞臺。
可是因為后臺操作失誤,節目現場出了很大的紕漏。
這讓陳佩斯內心很不是滋味,畢竟這個小品是歷經多次打磨和構思才搬上舞臺。
可惜出現了這個結果,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剛出世就夭折了。
現場出了差錯只是崩盤的第一步,后來《王爺和郵差》被央視未經授權售賣光盤。
陳佩斯為人干凈,內心正直,他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于是陳佩斯和朱時茂一紙訴訟把央視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他據理力爭,最終勝訴了,法院賠付金額33萬余元。
這筆錢實在不多,陳佩斯也就是為了爭一口氣,可贏了官司,卻輸了江湖。
從那之后央視節目徹底對他關上大門。
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對老搭檔也分道揚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真是“成也央視,敗也央視。”
生活最窘迫時,他和妻子一起去河北開辟荒地,以賣石榴為生。
陳佩斯種地的那段時間,精神和身體都是富足的,可就是隱隱約約覺得缺了點什么。
直到妻子王燕玲拿出最后的家底,決心讓陳佩斯重新站到臺上。
看著妻子堅定的眼神,陳佩斯決定重操舊業,這一次他并沒有選擇大熒幕。
反而是去了一個敲門都聽不見響的行業,那就是話劇。
3.
千禧年前后,話劇是個有些沒落的行業,但陳佩斯硬是一頭扎進去。
他帶著團隊去登臺表演話劇《托兒》,飾演的反串角色,把戲演成了經典。
從那以后話劇《托兒》屢破紀錄,經典延續了15年,當初在臺上表演的陳佩斯已經變成了在臺下指導的陳導演。
他深知戲不能壞,但機會還是要留給年輕人。
于是陳佩斯嚴謹地教每一個青年演員,甩頭彎腰的動作一絲不茍。
有時候嚴格起來,自己都會手舞足蹈地演起來。
陳佩斯的"較真"在業內出了名。
排練《戲臺》時,為讓演員找準民國戲班的步態,他帶著大家觀摩京劇武生訓練。
為確定一件水衣子的藍色,劇組推翻重做三次。
這種小事其實在觀眾眼里區別不大,可在他眼里戲比天大,他就是要認真。
2015 年《戲臺》首演成了里程碑。
這部融合京劇元素的荒誕喜劇,讓觀眾在笑淚交織中看懂藝術與權力的博弈。
有 90 后觀眾連刷12場,在豆瓣寫下:"原來喜劇可以這么有分量。"
截至 2025 年封箱,這部劇巡演 350 余場,足跡遍布全球 70個城市,連加拿大溫哥華的海外場都座無虛席。
陳佩斯《戲臺》的話劇票一票難求,連倪萍去看話劇也是很艱難地才搶到四張票。
到現場后發現話劇院中座無虛席,甚至沒有人提前退席。
這也是陳佩斯后來把《戲臺》搬到大熒幕的原因,劇場人太多了,容不下那么多人。
從2015年到現在《戲臺》已經演了15年了,連細節都改了無數遍。
在這場話劇中,他是演員,是導演,是編劇,可把話劇搬到大熒幕上,他是第一次。
4.
在陳佩斯的那個年代,電影都是膠片拍攝,現在的電影都是數字化。
他一心一意想把電影做好,就一直往攝像師那邊跑。
連電影上細節的道具也是借來了質感很好的文物。
這不是電影的虛頭宣傳,是他一貫認真的態度。
陳佩斯今年已經71歲了,依舊對戲臺保持真誠。
就像是他對這場電影的期待一樣,他投資上億,破釜沉舟只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話劇。
在片場的陳佩斯看著拍出來的戲,一邊點頭一邊說著“太心酸了”。
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下來,隨后把眼淚擦干,轉頭又笑起來。
或許這一哭一笑之間,他想起了30年前那個在臺上表演小品的自己。
今年電影《戲臺》官宣時,網友發現演員表堪稱"神仙打架".
黃渤演的包子鋪伙計、姜武扮的軍閥,每個角色都透著陳佩斯式的荒誕感。
他用十年話劇功底,給浮躁的電影圈上了一課。
如今的陳佩斯早已不是"小品王"能定義的。
他創立的大道文化培養出 200 多位話劇演員,編寫的《喜劇表演理論》成了中戲教材。
帶著《戲臺》三部曲走進高校,在臺上侃侃而談講著喜劇的力量。
結語
藝術這回事,從來不怕晚,就怕不較真。
陳佩斯用大半生證明:真正的熱愛,能讓面條成經典,能讓荒地長石榴,更能讓戲臺從劇場火到銀幕。
至于未來,這個 71 歲還在片場擦眼淚又笑出聲的老頑童,大概早就把答案藏進了那句“戲比天大”。
好戲,永遠在后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