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乳業第一股"期貨巨虧信披違規遭立案背后
近日,北交所乳業上市公司騎士乳業因期貨投資虧損未及時信披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內蒙古證監局擬對公司處以200萬元罰款,并對董事長黨涌濤等多名責任人給予警告及罰款。這一處罰使這家"北交所乳業第一股"陷入上市以來最大危機,消息公布后公司股價應聲下跌。
(來源:騎士乳業官網)
全產業鏈布局難掩業績頹勢
作為內蒙古特色乳企,騎士乳業構建了"農牧乳糖"全產業鏈模式,業務覆蓋飼料種植、奶牛養殖、乳制品加工等環節。然而這種多元化布局未能抵御行業寒冬:2024年在營收微增3.22%至12.97億元情況下,凈利潤同比暴跌108.2%,虧損769.51萬元,創下多年最差業績。
為對沖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公司2024年開展豆粕、白糖等期貨交易。但缺乏專業風控體系導致虧損持續擴大,截至年末累計虧損達4167.88萬元,相當于2023年凈利潤的41.12%。更嚴重的是,公司未及時披露這一重大虧損,直至監管介入才被迫公開。
現金流承壓債務高企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短期償債壓力陡增:2024年末短期債務達4.47億元,而貨幣資金僅2.34億元;至2025年3月底,短期債務增至4.6億元,現金卻縮水至1.6億元。同時存貨規模突破3.89億元,應收賬款同比激增72.1%,營運效率持續惡化。
此次事件猶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騎士乳業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系統性缺陷。
從決策層面來看,公司高層對期貨交易的風險預判存在嚴重不足,既未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也缺乏必要的止損機制設計,暴露出風險管理意識的薄弱。
作為公司掌舵人的董事長黨涌濤未能切實履行督促信息披露的職責;財務負責人王喜臨在參與期貨交易業務過程中,既未發揮專業財務人員的風險預警作用,也未及時提示信息披露的必要性;而作為信息披露直接責任人的董事會秘書陳勇,更是未能主動關注期貨交易風險并及時組織信息披露工作。
騎士乳業的案例,給所有上市公司提了個醒:風險控制得扎扎實實地建起來,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重大投資不能藏著掖著,該公開的就得說清楚,市場透明了大家才放心;公司治理更不能玩虛的,得真真切切落到實處;還有,搞金融操作沒專業人可不行,這是底線。這些事兒要是能從頭到尾落實好,才能別再走彎路,讓資本市場穩穩當當的。
眼下,騎士乳業正一頭挑著業績回暖的擔子,一頭扛著合規整改的壓力。乳制品行業競爭越來越兇,原奶價格又忽高忽低,這種時候,能不能重新贏回投資者的信任,把經營實實在在搞好,直接關系到能不能邁過這道坎。說到底,這件事也在告訴市場里的每一個人:現在的資本市場就像 “帶電作業”,規規矩矩做事,企業才能活得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