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今天做了一朵郁金香,送給你!”7歲的小月舉著手工作品,興奮地向家長展示。在科研社區"科小童"暑期愛心托管班,這樣的驚喜每天都在上演。這個由社區聯合多方力量打造的公益項目,正在為轄區兒童帶來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暑假。
破解"暑期帶娃難"的暖心方案
隨著暑假來臨,"孩子去哪兒"成為困擾雙職工家庭的難題。科研社區急群眾之所急,整合轄區資源,推出為期8周的"科小童"愛心托管服務。項目自7月5日啟動以來,已吸引20余名6-12歲兒童參與,獲得家長一致好評。“以前暑假要么送老家,要么鎖在家里看電視,現在孩子在托管班既能學習又能交朋友,我們上班也安心多了。”家長李女士感慨道。
托管班開展"學玩結合"的創意課程,打破傳統托管模式,精心設計了三大特色板塊:
智慧學堂,在學中樂
除了大學生志愿者針對小學生作業輔導的常規課程外,還特別增加了提升小朋友藝術修養的聲樂課堂。在課堂上來自音樂學院的梁老師秉承簡單易學、通俗易懂的原則,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特別的音樂體驗。首先,梁老師為小朋友們講解了基本的發聲技巧,并用做游戲的方式帶領小朋友們進行氣息練習。小朋友們按老師的要求邊吹紙巾邊發出S音、唇顫音,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氣息練習之后是開嗓訓練,開口音、閉口音、元音……這些平時不熟悉的專業名詞,在梁老師的講解下,同學們很快就按要求唱了出來。課程后半段,老師給孩子們發了樂譜,隨后用吉他伴奏,帶領大家找到高音,校正音準,以此訓練孩子們對旋律的感知力。課程的最后,小朋友們齊聲演唱歌曲《上春山》。學習了老師科學的演唱方法,在老師彈奏的悠揚琴聲中,小朋友們高聲合唱,一同譜出了屬于這個夏天的悠揚樂章。
奇趣工坊,在玩中學
“奇趣工坊”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一個板塊,用豐富多彩的活動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紅色記憶之旅:在每周三的"紅色課堂"上,孩子們不僅參觀了社區紅色記憶展,還親手觸摸我們的大國重器模型感受我國偉大的國防科技。"這個坦克和電視里的一模一樣!"10歲的小軍興奮地說。更讓孩子們激動的是,退伍老兵帶來的"過去的故事"分享課,讓孩子們在互動中感受國家日益強大的力量。
指尖上的非遺傳承:“老師,我的小兔子剪好啦!”在非遺剪紙課上,7歲的朵朵舉著作品歡呼。特邀轄區李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們創作十二生肖剪紙。從折疊到剪裁,一張紅紙在孩子們手中變幻出各種生動圖案。而創意美術課更是腦洞大開,用樹葉拓印、泡泡畫等新穎形式,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小小藝術家"。
社會實踐,走出教室,遇見更大的世界
在"科小童"托管班,社會實踐板塊可不是簡單的參觀游覽,而是讓孩子們真正"觸摸"社會的沉浸式體驗。“托管班”每天會安排一名小朋友化身"社區圖書管理員"。8歲的小杰正踮著腳尖整理繪本:"這本《明朝那些事》要放在歷史區!"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孩子們學習圖書分類、借閱登記,甚至策劃了一場"童書推薦會"。"看著其他小朋友借走我推薦的書,特別有成就感!"小杰驕傲地說。
接下來“科小童”托管班將陸續推出博物館奇妙日、社區小主人行動等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學會了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收獲著比課本更生動的人生課程。同時鏈接多元政府資源、社會資源開展交通安全、智慧逃生、急救演練等實用講座;帶領孩子們參與社區環保活動,提升個人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