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記趣||11年我踩過的“坑”
自從馬拉松火了,跑步也成了全民運動的代名詞。身邊的朋友不是在跑,就是在準備跑的路上。11年前,我也跟著潮流,興沖沖地買了一雙專業跑鞋、一套運動衣,還有一頂酷炫的遮陽帽,仿佛自己下一秒就能成為“跑圈達人”。結果嘛……現實很骨感,跑步路上的“坑”,一個比一個深。
第一坑:天還沒亮,我就醒了!為了趕早練,我決定早上五點前出門跑步。結果天黑得像鍋底,連自己的腳都看不見。剛跑兩步就被路邊石頭絆了個趔趄,差點來了個“空中轉體三百六十度”。更慘的是,我們茅園巷遛狗的大爺還以為我是可疑分子,一路盯著我跑完三公里。后來才知道,專家建議早上六點后才是跑步的好時候。
好吧,原來我不是起得太早,是太“猛”。不過,跑步11年,每天早上4點多準時醒來,生物鐘早已形成。同時,夏天跑步,這個時候出門要涼快很多。
第二坑:馬路是我家,尾氣隨便吸?剛開始不懂事,覺得沿馬路跑既方便又風景好。結果跑著跑著,感覺自己像是進了汽車尾氣博物館,每口呼吸都帶著一股“工業風”的味道。肺活量沒見長,咳嗽倒是多了幾聲。后來換去長沙理工大運動場,才發現什么叫“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果然跑步也要講究“環境美學”。
第三坑:說跑就跑,肌肉不答應!熱身?那是什么?以前總覺得直接開跑才叫“雷厲風行”。直到有一天,跑著跑著小腿突然抽筋,疼得我在路邊單腳跳了半天,像個滑稽演員。從此以后,我學會了慢走十分鐘、拉伸拉腿,雖然動作有點像廣場舞大媽,但至少再也沒抽過筋。
第四坑:空腹晨跑,胃不同意!有次空腹跑步,跑了不到一公里就開始頭暈眼花,肚子咕嚕咕嚕叫得像敲鼓。最后實在撐不住,在便利店買了根香蕉,邊吃邊跑的樣子被路人拍下來發了朋友圈,標題是:“奔跑的吃貨”。現在我出門前都會吃點東西,哪怕是一片全麥面包,也是對自己腸胃的基本尊重。
第五坑:大汗淋漓=鍛煉到位?有一次我特意加大強度,跑完感覺整個人都在滴水,像從水里撈出來的一樣。結果第二天渾身酸痛,連蹲下系鞋帶都成了奢望。后來才知道,大汗不一定代表高效,適度出汗才是王道。現在我跑步時追求“微微出汗”,不僅舒服,還能堅持得更久。
要想少出汗,肯定是慢跑。
第六坑:感冒硬扛,跑出“新境界”。有次感冒發燒,我還是倔強地出門跑步,想著“出出汗就好了”。結果跑完之后鼻涕橫飛,嗓子比砂紙還粗糙。第二天燒得更高,只能躺在床上看別人朋友圈曬跑步成績。從此明白,身體不適時最該做的不是跑步,而是休息。
第七坑:天天跑步,以為能成超人。剛開始每天都跑,覺得自己快成“鐵人”了。結果膝蓋開始抗議,腳踝也開始罷工。后來才知道,跑步不能貪多,一周三四次最合適,剩下的時間可以騎車、游泳、打球,既能鍛煉又能換個心情。現在的我,跑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跑步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它不是一味地拼速度、拼距離,而是一場與自己身體對話的過程。避開這些“坑”,才能真正跑出健康、跑出快樂。所以啊,別急著當“跑神”,先做個“聰明的跑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