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第七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盤錦分會場暨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將于7月13日至14日在我市紅海灘濕地科學館舉辦,博覽會以“糧安天下聚合力、產銷融通促發展”為主題,以“助力遼寧建設農業強省和食品工業大省”為目標,將全方位展示盤錦糧食產業發展成果,同步舉辦主題招商活動、稻蟹產業實地觀摩、盤錦全域旅游推介,拓展區域經貿合作空間,推動產業合作、經貿交流、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今日推出《以資源稟賦為筆 繪就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重點展示我市全力推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
在遼河三角洲腹地,盤錦如一顆明珠鑲嵌其間。這里河海相擁,水土豐饒,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孕育出盤錦大米的溫潤醇香、盤錦河蟹的膏滿黃肥,也催生出堿地柿子的清甜多汁與水飛薊的獨特價值。立足這份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統籌擘畫,全力推動四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稻谷全產業鏈產值突破百億大關,達105億元;河蟹產業緊隨其后,以102億元的全產業鏈產值彰顯活力;堿地柿子與水飛薊亦不甘示弱,分別創下6億元與4.2億元的產業產值,共同譜寫出盤錦特色農業的蓬勃篇章。
請旋轉手機橫屏瀏覽
盤錦大米
從“黑土糧倉”到“品牌傳奇”
大自然對這片土地格外偏愛,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讓盤錦成為我國優質水稻的重要糧倉,亦是遼寧水稻生產的核心基地。147.6萬畝高標準農田如錦繡鋪展,占比高達76.3%,在全省遙遙領先;166萬畝稻田四季流轉,春播時碧波連天,秋收時金浪翻滾,年均百萬噸以上的產量穩居全省前列,更撐起了遼寧四分之一的水稻產量。每一粒飽滿的稻穗,都凝結著這片土地的豐饒,訴說著稻米之鄉的深厚底蘊。
水稻插秧。 記者劉楊攝
育種科研力量雄厚。遼寧省農科院鹽堿地所等育種單位,培育了鹽豐、鹽粳、錦稻等系列10余個優良水稻品種,銷往山東、河北、江蘇等國內重要糧食產業集群省份。“紅海灘1號”榮獲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優質產品金獎、第十六屆廣州IGO世界糧油展優質產品金獎等多項殊榮。
水稻秧苗管理。 記者劉楊攝
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全市擁有稻谷倉儲、物流、貿易、加工類企業190余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9家,其中,盤錦鼎翔米業有限公司和益海嘉里(盤錦)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榮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榮譽稱號。全市糧食倉容倉儲能力584.3萬噸,水稻加工處理能力550萬噸。盤錦稻谷全產業鏈被列入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名單。
無人機噴灑農藥。 記者劉楊攝
地方標準規范生產。我市發布實施了盤錦大米“1+7”地方標準,推行標準化種養。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98%,獲得農業農村部首批“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市”榮譽稱號。
“紅海灘1號”。 記者劉楊攝
品牌價值逐年攀升。盤錦大米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先后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糧油榜十佳糧食地理品牌”。通過舉辦食味品質鑒評會等活動,盤錦大米品牌價值持續提升,2024年以606.82億元第六次蟬聯遼寧省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名榜首。
盤錦河蟹
從“土池育苗”到“中國蟹都”
科技的光芒,照亮了盤錦河蟹產業振興的航道。回溯1995年,我市開創性孕育出國內領先的河蟹土池生態育苗技術,如一顆種子落地生根。三十載光陰流轉,昔日的“技術萌芽”已長成“繁茂森林”——36家育苗企業星羅棋布,年產31萬斤河蟹大眼幼體,穩穩占據全國蟹苗市場份額的30%,更在北方市場創下95%以上的占有率,成為當之無愧的全國最大河蟹種苗“搖籃”。而“光合1號”的誕生,作為我國首個通過國審的中華絨螯蟹新品種,更見證著科技與自然共生的奇妙回響。
稻蟹共養。 姜德軒攝
產業鏈條補強固延。盤錦河蟹產業聯合會,帶動發展河蟹種苗繁育、養殖、加工、貿易各類企業1200余家、其他經營主體約2.86萬戶,其中,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榮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榮譽稱號,榮獲第十屆遼寧省省長質量獎。全市年交易量超10萬噸,年出口河蟹約5000噸,創匯1500萬美元,年河蟹出口量和創匯額居全國之首。
捕撈蟹苗。 記者虞偉攝
稻蟹共生全國推廣。我市率先在全國開展稻蟹共生立體生態高效養殖模式,被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范圍推廣。2021年,發布實施盤錦河蟹“1+6”地方標準。2024年全市推廣面積達到95萬畝,稻田成蟹養殖、扣蟹養殖、成扣蟹混養3種模式得到優化推廣。
喜獲豐收。 記者劉楊攝
品牌強度連年提升。我市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河蟹第一市”“中國稻蟹之鄉”榮譽稱號,盤錦河蟹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通過舉辦蟹王爭霸賽等系列活動,盤錦河蟹市場影響力和品牌價值不斷提升。2024年品牌價值達到432.91億元,位居遼寧省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名第二位。
河蟹深加工。 記者潘浩攝
盤錦堿地柿子
從“地頭鮮品”到“地標名片”
堿地柿子在我市書寫著獨特的生長傳奇。依托盤錦鑫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堿地柿子種苗繁育基地如一座“育苗寶庫”,精心篩選培優出“京彩”“紅灘綠葦”等系列優質種苗,讓這片土地孕育出別樣鮮甜。
包裝堿地柿子。 記者葛玉成攝
如今,萬畝種植基地鋪展綠意,6600棟日光溫室如繁星點綴田野,年產5.7萬噸的豐碩果實,不僅帶來超6億元的產值,更串聯起5000多農戶的幸福生活,讓致富的藤蔓在田間地頭悄然生長。
澆灌。 記者王克威攝
產業的蓬勃,離不開聯盟的聚力。以盤錦錦輝農業有限公司為引領,32家上下游企業與197戶種植戶攜手組建盤錦堿地柿子產業聯盟,如同編織一張緊密的協作網絡。聯盟聚力之下,循環接續產銷節律標準與產業產銷行業標準應運而生,為堿地柿子的標準化生產注入動能,讓每一顆果實都承載著品質的承諾,推動這份“堿地饋贈”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采摘。 記者葛玉成攝
數字化質量監管控。制定盤錦堿地柿子關鍵技術環節地方標準,盤錦堿地柿子溯源監管平臺納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全產業鏈技術集成在地理標志農產品盤錦堿地柿子發展中的應用項目》獲得2024年度遼寧農業科技貢獻獎三等獎。
直播銷售。 記者葛玉成攝
叫響區域特色品牌。通過舉辦盤錦堿地柿子文化節、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活動,盤錦堿地柿子知名度不斷提升。2024年,盤錦堿地柿子以46.63億元的品牌價值躋身遼寧省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名第六位。
盤錦水飛薊
從“田間作物”到“世界標桿”
在我市,水飛薊正舒展著蓬勃的生命力,鋪就一條堅實的產業之路。近萬畝種植基地,綠葉搖曳間藏著豐收的密碼;6家加工企業如穩健的基石,年加工能力達6萬噸,年加工量超3萬噸,將一株株水飛薊轉化為1400噸提取物,其中880噸遠渡重洋,走進德國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占據全國同類產品出口份額60%以上。
水飛薊及相關產業孵化園。 記者孫疆攝
更令人矚目的是,我市水飛薊素產量占據全球產量的九成,讓盤錦成為當之無愧的全國最大水飛薊加工基地與水飛薊素出口基地,在國際舞臺上寫下屬于自己的分量。
游客在水飛薊綜合種植示范基地打卡。 記者孫疆攝
從田間到車間,水飛薊的價值在不斷延伸中愈發豐盈。除了水飛薊素、水飛薊賓、水飛薊籽油、水飛薊粕這些核心產品,產業鏈正向著藥品、保健品、食品三大領域悄然拓展,豐富的品類如同綻放的繁花,讓這株特殊的植物在產業鏈的延伸中綻放出更多元的光彩。
水飛薊機械采收。 記者孫疆攝
企業協同發展壯大。水飛薊產業協會為會員提供技術支持和產業鏈延伸等服務,實現原料統購、資源共享、技術共享、市場信息共享。地理標志培育工作正加緊推進。
水飛薊濃縮膏密度檢測。記者孫疆攝
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在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內搭建水飛薊研發中心,并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校合作,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品牌力量世界彰顯。盤錦水飛薊系列產品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13項產品專利技術認證書,并遠銷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蘇薊品牌產品2024年榮膺“中國國禮”稱號,彰顯了盤錦水飛薊品牌價值。
監制丨李 磊
責編丨孫 超
編輯丨王忠超
來源丨盤錦發布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