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南京西路商圈的太古匯揭幕其全新概念地標“路易號”。時至今日,“路易號”已亮相兩周有余。作為LV全球第三座以硬箱為靈感、唯一采用巨輪造型的藝術地標, “路易號”的打卡熱潮能帶來多少消費轉化?“路易號”創造了怎樣的消費新場景?網紅消費場景如何實現長紅?
2025年6月25日,上海,“路易號”吸引眾多游客拍照打卡。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7月1日至9日,澎湃研究所研究員多次造訪“路易號”及其周邊商圈,采訪了13名前來打卡的市民和游客,7家周邊店鋪的店長,并采訪了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包亞明,探討消費場景的意義與可持續運營的方法。
何為消費場景?舒適物的集合,生活方式的容器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文件在“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業功能”章節中提出“營造現代時尚的消費場景,提升城市生活品質”。這是“消費場景”概念首次出現在中央文件中。
但包亞明表示,在進入中央文件之前,“消費場景”這一概念已經在學術界持續了很長時間的討論,形成了成體系的“場景研究”領域。美國新芝加哥學派學者克拉克(Terry N. Clark)將場景理論發展成城市研究新范式,強調城市空間中的文化消費實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克拉克著有《場景:空間品質如何塑造社會生活》一書,他認為場景等于生活方式的容器。城市的場景主要由一些舒適的設施、活動和服務組合而成。這些舒適物組合不僅具有功能性,還傳遞了特定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場景會吸引不同的群體聚集,從而釋放出場景的動能。該書譯者、國內場景研究代表性學者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教授吳軍認為,消費場景賦予了消費更多的意義,它不僅把消費看作經濟行為,還將消費拓展為具有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重意義的豐富概念。
“場景理論”在當下有較強的解釋力,尤其在消費與城市空間的關系、新消費現象與形態上。“場景可以涵蓋一個街區、一個景區、商業中心、園區,甚至把整個城市作為一個整體來塑造和運營一個IP。所以它涵蓋的內容包括餐飲、文化、演藝、非遺、購物,以及很多其他新型物理空間。它的帶動力、涵蓋廣度和帶來的體驗復雜性,都是傳統消費業態無法比擬的。”包亞明表示。
“路易號”創造出了怎樣的消費場景?從內部業態來看,“路易號”并非旗艦商店,而是融合展覽、美食、零售為一身的復合型概念空間,打造了一個新的消費場景。由于限流,7月的第一天,當月的全部名額已經預約滿。這也意味著,大部分人無法體驗巨輪內部的消費場景。
但該消費場景并不限于巨輪空間內部。在“路易號”開幕之后,興業太古匯又啟動了“邂逅瀚海”的藝術項目,集合了來自中、英、日的三位藝術家,共同做了一個海洋主題的項目,將整個商場的空間打造成一片浩瀚海域。
2025年7月9日,興業太古匯中“邂逅瀚海”項目的藝術裝置。本文除特殊說明外,均為戴媛媛 攝
“‘路易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場景消費嘗試。首先,這是由奢侈品品牌特質決定的,為給消費者提供比較舒適的消費環境,它不能讓很多人進去。但值得肯定的是,至少它并不是用錢來決定誰能進去。只要你預約了就可以進去,不買也沒關系。其次,作為消費場景,最終埋單的是品牌方,而不是用公共資金來承擔。LV愿意做這個事情,這對整個社會來說也是多贏。”包亞明表示。
“路易號”熱在一周后明顯消退
在“路易號”開幕的第一個周末,興業太古匯的客流量達平時的3倍。6月28日,太古匯及周邊達到客流高峰17萬人次,說明了網紅地標的客流帶動作用。7月10日,靜安區表示,展覽啟幕以來,興業太古匯周邊客流日均超8萬人次,周邊商業體和商戶銷售額普遍增長20%至30%。研究員在走訪周邊店鋪時也發現,大部分店鋪的人流都成倍激增。
吳江路上一家運動品牌店的店長表示,平時工作日的客流在200-300人次,周末700-800人次,“路易號”開幕后,人流量約為平時的1.5倍。另一家雜貨店的人流增長更明顯,約為平時的2倍,“工作日2000人次左右的客流變4000人次,周末3000人次左右的客流變6000人次”。
增加的人流產生了多少消費?業態不同,提升幅度也有差別。上述雜貨店店長表示,營業額大約提升了20%,但運動品牌店店員卻表示,“只增加了一兩單的消費”。餐飲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一位果汁店店員表示,營業額約提升30%,“高溫天氣,大家很容易口渴。”
受訪的大部分游客都表示,“只是過來打個卡”。來自溫州的21歲游客小侯自日本旅游回來,從浦東機場乘坐地鐵到虹橋火車站,順道打個卡,打完卡就走。“這個船在網上很火,一個奢侈品品牌造了一個龐然巨物,感覺很好奇,過來一探究竟。”
“巨輪-巨人”打卡視角。受訪者供圖
小侯只是路過,但來自山東的18歲游客小廉卻表示,在上海的2天行程中,“路易號”是重要一站。她是“時代少年團”粉絲,“時代少年團”受邀參加開幕式,她此行也是為了去偶像去過的地方。但很遺憾沒能預約成功無法入內,打卡完后,她打算就近就餐,晚上會再次來打卡,“據說夜景更好看”。
但是,研究員連續走訪的一周多時間里,明顯感受到人流的消退。周圍的多家店鋪表示,人流量的成倍激增只出現在“路易號”開幕后的一周內,一周之后,人流量明顯下滑。附近一家炸串店店員表示,“6月的營業額和4月差不多,我們體感上覺得來了很多人,但在店鋪的營業額上沒有體現出來。”
網紅消費場景如何避免曇花一現?超越景觀,成為生活方式
為變流量為留量,7月10日,靜安區商務委與文旅局攜手啟動“靜安樂購之旅”主題促消費活動,聯動14家周邊商場、酒店推出“靜安航線紀念船票”,將打卡地標“路易號”與周邊商業資源串聯起來,充分發揮“船票”的票根經濟作用,擴大消費場景的范圍。
“靜安航線紀念船票”。上海靜安 供圖
“打卡地標,每個時代都有。上海有很多優秀的歷史建筑,在武康大樓之前,標志性的打卡建筑是國際飯店,因為它是上海的‘零公里處’,那個時候它比武康大樓更有名。我覺得打卡地標所創造的消費場景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屬于景觀型,國際飯店和‘路易號’屬于此類。二是生活方式型,典型的就是武康大樓,它是整個衡復風貌區的組成部分,背后有整個街區的支撐,其創造的消費場景在于空間敘事力的演繹。”包亞明說。
有網友表示“路易號”有超越武康大樓成為上海新晉網紅打卡地標的趨勢。但包亞明卻表示,“不能比”。“‘路易號’只是抽取了航海和上海作為東方港口的簡單符號,但支撐武康大樓的是背后的整個街區。在武康大樓所構筑的消費場景中,消費者體驗的不僅是建筑物,而是它背后的歷史文化,以及整個街區的生活方式。”
但是,包亞明也表示,公眾需要對“路易號”持鼓勵、包容的態度。他以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舉例,“埃爾菲鐵塔剛建好的時候,巴黎人覺得要拆掉它。但是后來大家更包容,把它保留了下來,慢慢發展成了一個長期的地標。”“路易號”最終走向如何,包亞明認為,“如果只是停留在奢侈品的層面,難以長存。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與普通人建立情感上的共鳴”。
2025年7月1日晚間,很多外地游客打卡拍照。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公眾關切,探討城市議題。
歡迎前往征訂公告頁面,獲取更多訂閱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