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在7月8號爆料,去年一場私人籌款晚宴上,特朗普對支持者說,他曾電話警告普京,意思是你敢打烏克蘭,我就派兵炸平莫斯科!他聲稱眼下俄羅斯沒得選,但普京壓根不信他這套。
晚宴后續
特朗普在去年那場私人籌款晚宴上越說越激動,剛表達完要炸莫斯科的意思,轉頭又將矛頭對準中國,表示中國要是有出格舉動,他會連北京也一并炸了。這話讓在場的金主們都愣住了。
據稱,普京對這類威脅根本不當回事,而中方若得知此類言論,恐怕也只會認為這是失智之言。
這些話在晚宴上或許能讓富豪們覺得他夠強硬,但傳到國際社會,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
狠話與現實的巨大落差
吹牛無需成本,但現實會給出最直接的回應。特朗普曾有炸平莫斯科的說法,可結果呢?俄軍裝甲部隊開進烏克蘭,這場沖突持續至今,陷入誰都無法體面收場的僵局。
他的威脅不僅沒能震懾對手,反而讓自己陷入尷尬。沖突爆發后,戰局走向完全偏離了他的預期,所謂的 “速戰速決”“強力威懾” 全成了泡影。
從軍事層面看,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不少裝備,像 “海馬斯” 火箭炮一度發揮了作用,但俄羅斯的軍事力量絕非等閑之輩。其 “伊斯坎德爾” 導彈射程遠、精度高,在戰場上持續發揮影響力。
即便美軍裝備先進,也沒能按特朗普的設想左右戰局。
這使得他后來在公開場合抱怨盟友、怒斥援助不力時,更像是無能的宣泄。那些脫口而出的臟話,恰恰反襯出 “炸平莫斯科” 的言論有多蒼白。
一個簡單的邏輯是:當威脅只停留在口頭,而對手已用行動回應時,每一句狠話都會變成回旋鏢,最終打在自己臉上。就像在競技場上放言要擊潰對手,結果卻被對方步步緊逼,只能眼睜睜看著局勢失控。
中美關系豈是一句狠話能左右
如果說對俄放狠話還算是 “秀肌肉”,那有關 “轟炸北京” 的言論簡直就是脫離現實的妄言。
中美關系是全球最復雜、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經濟上,兩國深度交融,中國是美國重要的貿易伙伴,美國市場上的服裝、電子、家居等諸多商品都依賴中國供應鏈。
若真如特朗普所暗示的對北京采取極端行動,美國國內物價必然暴漲,民眾生活將受到嚴重沖擊。
軍事上,中美誰都承受不起沖突的后果。美軍雖有先進航母戰斗群、隱身戰機等裝備,但中國的國防實力同樣不容小覷。東風系列導彈中,東風 - 21D 被稱為 “航母殺手”,對大型水面艦艇構成有效威懾;中國的防空體系也已形成多層次防御能力,絕非輕易可突破。
就連五角大樓的將領和太平洋艦隊一線官兵,都反復強調要守住 “不發生直接沖突” 的底線。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曾經的美國最高統帥,竟能表達出類似 “轟炸北京” 的想法,這已不是口無遮攔,而是對國際格局認知的嚴重缺失。
他似乎真的認為,國際政治就像簡單的博弈,只要態度夠強硬、嗓門夠大,就能讓對手屈服。這種將復雜地緣政治簡化為 “誰拳頭硬誰說了算” 的思維,本身就極具危險性。
把商業談判中的極限施壓套用到大國關系上,無異于用單一策略應對復雜棋局,最終只會滿盤皆輸。
募捐與外交背后的相似邏輯
這些錄音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在于暴露了他的外交策略與募捐手段在邏輯上的一致性。
他曾向金主們提及,自己如何讓原本只想捐 100 萬美元的富豪,最終掏出 2500 萬。
其方法是 “敢開口,能營造氛圍,讓對方進入你設定的狀態”—— 說白了,就是靠施壓、吹噓和情緒渲染,迫使對方做出超額讓步。
這套邏輯與他所謂的 “對普京施壓” 如出一轍:用夸張的威脅和承諾進行心理博弈,一切只為達成自身目的。在他眼中,世界仿佛是一個巨大的交易場,國家是籌碼,領袖是談判者,而他自己則是 “交易藝術” 的掌控者。
這種毫不掩飾的炫耀,暴露了他的政治本質:沉迷于扮演 “全能掌控者”,無論面對國家元首還是富豪,都想用同一套邏輯主導局面。但國際政治不是商業談判,現實世界沒有 “主角光環”,僅憑強硬姿態和心理博弈,根本無法應對復雜的全球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