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被來自宜賓的同事Rain安利過李莊古鎮(zhèn),當時心里想的是:不就是古鎮(zhèn)嗎,能有多與眾不同?最近和家人約了一次李莊,大家都表示非常滿意,白肉好吃,景色好看,有文化底蘊,不商業(yè)化……
這座位于川南長江邊上的千年古鎮(zhèn),以低調、婉約的形象給了我們極好的印象。
離開李莊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營造學社戰(zhàn)時舊址,也是林徽因、梁思成故居。小小的院子里,有大樹,有菜地,屋子里還保留著他們生活的痕跡,臥室里擺放著書籍、唱片機、皮箱、竹椅、茶杯……他們夫婦二人在此生活了6年,期間林徽因因肺病經常臥病在床,但從臥室、飯廳、繪圖室等房間的陳設來看,他們依然保留著對生活的熱情與趣味,也從未停止過有關建筑的研究。
因為一群文人志士的停留,因為國立同濟大學輾轉內遷至此,以及隨后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國地理研究所大地測量組等文教科研機構陸續(xù)遷駐于李莊,讓這個當時“地圖上找不到的”偏僻小鎮(zhèn),因此成為抗戰(zhàn)時期的文化重鎮(zhèn),也讓李莊成為今日的李莊。
薄到透光的李莊白肉
李莊有“三白”,白酒、白肉、白糕。
從成都自駕3小時抵達李莊,第一頓白肉是在民宿吃的,忘記拍照。當天晚飯選擇了去呼聲很高的何三白肉第一刀。兩天觀察下來,不管是不是飯點,這家都是大排長隊。
據服務員介紹,這家創(chuàng)立于1989年,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何三師傅因刀工一流,多次受邀參加電視臺美食節(jié)目的錄制。
店鋪門口一側有廚師終日切著白肉,一塊煮好的二刀肉,一把黑乎乎大刀,一身武藝的師傅手起刀落,切出一大片肉,肥瘦肉紅白分明,薄到透光,卻絲毫沒有破碎散開。
圍觀的人圍了幾層,個個舉著手機一頓猛拍,嘴里嘖嘖稱贊,躺在案板上的肉看上去像是一塊帶著年輪的木樁,切肉片時掉下的渣渣肉,像是木樁上掉下的木屑。看完切肉,眾人才心滿意足踏進飯店,老老實實取號排隊,等著自己那一份白肉。
飯館靠著長江邊,等位的同時可以走幾步到江邊看看渡輪和夕陽。江面開闊,水氣氤氳,靠近便能感到絲絲涼風,不時有大大小小的船只從江面經過,載著貨物或者游人。
排號還沒到,再去周圍的白糕鋪子買幾種不同口味的白糕墊墊肚子。憑緣分挑中一家,憑緣分再抽到一塊香芋味,沒想到口感如此綿軟,有濃郁的米香和淡淡的甜味。白糕口味得到一致認可,我媽最后打包了100個回去送好姐妹。
李莊白糕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代道光年間,最早叫白糖糕。1938年,張萬清為幫家里小孩調理脾胃,在父親張世杰的傳統(tǒng)白糖糕做法中加入山藥,將白糖融化成糖漿后再混合,于是開了第一家名為“白糕”的店鋪,李莊白糕也由此正式得名。如今李莊白糕店鋪有很多,大多以姓氏命名。
終于排到了號,我們的位置在飯館3樓,先是點了大份白肉,再為白肉配了一桌菜,后來沒吃夠,再來了一份白肉。詢問之下得知,李莊白肉選用的是豬靠近臀部的第二刀肉,俗稱二刀肉或者坐墩肉,為什么非要這個部位呢?因為這個部位的肉肥瘦相間,層次分明,肉質緊實,形狀規(guī)整,切出來好看,吃起來肥而不膩。
豬肉部位和刀工OK了,重點來到蘸料。調料有兩碗,一碗地方傳統(tǒng)風味蒜泥糍粑辣椒醬,蒜香濃郁,微辣;一碗蒜泥紅油味,口感麻辣,兩碗主角皆是蒜泥。個人更喜歡蒜泥糍粑辣椒醬,辣而不猛,讓肥肉部分也絲毫不膩。
除了白肉必點,這家的排骨橋(忘了名字)和雞蛋炒竹花也讓人印象深刻。竹花又名竹菌、竹菇、竹燕窩,吃起來口感很像地衣,一口喚起小時候的記憶。
由竹花聯(lián)想到武俠意境濃厚的蜀南竹海,從李莊古鎮(zhèn)駕車過去需要1個小時左右,這次時間不夠,只能下次再去啰。
第二天吃的這家李莊土菜館是導覽冊上推薦的,味道家常,也十分不錯。
萬里長江第一古鎮(zhèn)
到達李莊的路上,途徑宜賓市區(qū),剛抵達便聞到一股醇厚的酒香,鼻子比眼睛先抵達。地處云、貴、川過渡地帶的宜賓自古出美酒。早在先秦時期,今宜賓市境內就有水稻和荔枝生產,為釀酒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李莊地圖
古鎮(zhèn)無需門票,逛展館只需15元通票,包括中國營造學社陳列館、中國營造學社戰(zhàn)時舊址、東岳廟(同濟大學工學院舊址、戰(zhàn)時新聞社。
此次,我們想重點探訪的便是中國營造學社戰(zhàn)時舊址和陳列館。中國營造學社1930年2月在北平正式創(chuàng)立,朱啟鈐任社長,梁思成、劉敦楨分別擔任法式、文獻組的主任。
·中國營造學社陳列館
1940年秋,營造學社搬遷至李莊,一待就是6年。梁思成女兒梁再冰在日記里寫道:“我們的房很大很好,院里有芭蕉,我很高興。我們都坐在樹下,把芭蕉葉撕成一條一條的,編成涼席。晚上大家合在一起吃面,很是熱鬧。”
·中國營造學社戰(zhàn)時舊址
在李莊的幾年里,梁思成與林徽因攜手完成了《中國建筑史》初稿,第一次把中國建筑史學納入了科學研究的領域。
·梁思成、林徽因臥室
·林徽因給女兒梁再冰的漫畫手稿
除此之外,《殷歷譜》《六同別錄》《居延漢簡考釋》《上古音韻表稿》《中國對日戰(zhàn)事?lián)p失之估計》等扛鼎之作在李莊相繼付梓。《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tǒng)計》等一批開創(chuàng)性著作完成前期準備。
·中國營造學社成員集體辦公場所
·梁思成、劉敦楨辦公室
1946年,客居6年的先生們踏上歸途。臨走前,留下“留別李莊栗峰碑銘”,拜謝當地百姓。董作賓用甲骨文寫了“山高水長”的碑銘。
碑文寫道:“本所因國難播越,輾轉入川,適茲樂土,爾來五年矣。海宇沉淪,生民荼毒,同人等猶幸而有托,不廢研求。其為借助,有不可忘者。今值國土重光,東邁在邇。言念別離,永懷繾綣……”
·中國營造學社戰(zhàn)時舊址里的菜園
抗戰(zhàn)時期,李莊以“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十六字電文盛邀,迎來同濟大學、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等科研和學術機構,與重慶、成都、昆明并稱為“四大抗戰(zhàn)文化中心”,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yǎng)地”。
·同濟工學院舊址
除了人文景點,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古鎮(zhèn),李莊的自然景色同樣值得一看。盛夏,向日葵明艷,荷花清冷,泛舟湖上,與荷葉擦身而過。
·小雨后的李莊荷塘,荷花進入盛花期
逛累了,可以在江邊歇一歇,喝杯茶,尋一份清涼,看江水滔滔,船來船往。
李莊之所以讓人感到舒適,大概在于恰到好處的分區(qū),原滋原味的古鎮(zhèn)風貌區(qū)域和精心設計的商業(yè)區(qū)域各自安好。
這次淺逛李莊,沒有來得及逛完所有景點,更沒有細細走完所有角落,但對李莊的印象已經足夠深刻。
·李莊的細節(jié)處,處處有美
勝絕驚身老,情忘發(fā)興奇。
坐從歌妓密,樂任主人為。
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
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
回來讀到杜甫這首創(chuàng)作于唐永泰元年(765年)盛夏的詩歌,畫面感更強了。那日,杜甫從嘉州乘舟東下,船至戎州(今宜賓),受到刺史楊使君的熱情歡迎,并在城內東北角的東樓設宴款待,他即席賦詩《宴戎州楊使君東樓》。
·李莊的細節(jié)處,處處有美
編輯/攝影丨書書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紅書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