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家長們紛紛開始規劃孩子的假期活動,希望他們在玩樂中放松身心。
然而,某些看似熱鬧、受歡迎的場所,卻可能隱藏著健康隱患,成為兒童疾病傳播的“高風險區”。
去年夏天,我閨蜜帶著5歲的兒子去了趟室內游樂場,結果第二天孩子就高燒不退,去醫院一查——細菌感染。
醫生一問,孩子前一天在游樂場的海洋球池里玩了半天,手上、臉上全是汗,還時不時揉眼睛、啃手指。閨蜜后悔得直拍大腿:“早知這樣,還不如讓他在家搭積木!”
類似的情況真不少。有些地方,表面上是“溜娃天堂”,實際上卻是病菌的“培養基地”。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哪些地方容易讓孩子中招,以及怎么玩才能更安全。
一、室內游樂場
我的同事小李上個月帶女兒去了一家網紅蹦床公園,孩子玩得滿頭大汗,回家當晚就開始拉肚子,后來發現是諾如病毒感染。
醫生說,這種病毒在密閉游樂場所特別容易傳播,尤其是孩子們摸完游樂設施又摸嘴,防不勝防。
為什么危險?
- 海洋球、軟墊、攀爬架很難徹底消毒,細菌和病毒能存活很久。
- 孩子們玩瘋了,手上沾了汗和口水,再去摸臉、揉眼睛,病菌直接“送貨上門”。
如何防護?
?選擇人流量較少的時段前往,減少交叉感染概率。
?游玩前后嚴格洗手,避免孩子用手揉眼、摸嘴。
? 選人少的時間段去,比如工作日上午。
? 帶上濕巾和免洗洗手液,玩一會兒就擦擦手。
? 玩完立刻換衣服、洗手,別讓孩子邊玩邊吃東西。
二、水上樂園
我的發小一家去水上樂園玩,孩子回來后腹瀉,后來才知道那天去的孩子爆發集體腹瀉,幾十個孩子中招。
后來查出來,是泳池里的隱孢子蟲惹的禍。這種寄生蟲特別耐氯,普通消毒根本殺不死,孩子只要嗆一口水就可能感染。
盡管泳池水經過氯處理,但隱孢子蟲、綠膿桿菌等病原體仍可能存活。
水上樂園是夏季兒童腹瀉病暴發的常見源頭,尤其是嬰幼兒不慎吞水后易感染。
如何防護?
? 盡量選人少、循環水系統好的水上樂園。
? 給孩子戴好泳鏡、耳塞,避免嗆水。
? 玩完立刻洗澡,重點沖耳朵、眼睛和嘴巴。
?避免讓孩子飲用池水,哪怕少量。
三、動物園/農場:小心動物帶來的“驚喜”
朋友家孩子去我們附近的農場喂小羊,摸完動物沒洗手,直接拿餅干吃,結果當晚就上吐下瀉,醫生說是沙門氏菌感染。
與動物親密接觸是許多家庭的選擇,但禽流感、沙門氏菌、弓形蟲等可能通過糞便、羽毛或唾液傳播。劍橋大學研究指出,兒童因免疫系統未完善,更易感染動物源性病原體。
怎么玩更安全?
? 帶足濕巾和洗手液,摸完動物必須徹底清潔雙手。
? 別讓孩子隨便撿地上的草料喂動物。
? 6歲以下的孩子盡量別摸禽類(雞、鴨、鴿子),它們更容易傳播病菌。
四、快餐店游樂區
我表妹的兒子特別喜歡某快餐店的滑梯,結果有一次玩完回家,手上長了一片紅疹,醫生說是接觸了不干凈的東西導致的皮炎。
為什么會這樣?
- 快餐店的游樂區通常只是簡單擦拭,很少深度消毒。
- 孩子們光腳跑、用手爬,汗液、口水、食物殘渣全粘在設施上。
怎么玩更安全?
? 玩之前用濕巾擦一遍孩子常摸的地方(比如滑梯扶手)。
? 別讓孩子邊玩邊吃,玩完立刻洗手。
? 如果孩子有傷口,最好別進去玩,避免感染。
五、 電影院/室內兒童劇場
去年冬天,鄰居家孩子跟同學去看動畫電影,結果回來就感冒發燒,后來發現同場好幾個孩子都中招了——密閉空間里,病毒傳播速度超快。
為什么會這樣?
- 空調房里空氣不流通,咳嗽、打噴嚏的飛沫能飄很久。
- 3D眼鏡、座椅扶手很少消毒,摸完再揉眼睛,病毒就趁虛而入。
怎么玩更安全?
? 選人少的場次,盡量坐靠邊或通風好的位置。
? 自帶消毒濕巾,擦擦3D眼鏡和扶手。
? 如果最近流感高發,可以等等再去。
假期,孩子玩得開心,更要玩得安心,暑假溜娃,安全第一。不是說這些地方絕對不能去,而是要有意識地做好防護:
? 勤洗手(尤其是摸完公共設施后)。
? 少摸臉(病菌最愛從眼睛、鼻子、嘴巴入侵)。
? 選人少時段(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孩子玩得盡興,我們當家長的,才能真的放松。姐妹們,下次出門前,先想想:這個地方,真的適合孩子嗎?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琦想媽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