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長城老總魏建軍發布了一則短片,叫《年方35》。相比之前的炮轟這個,敲打那個,魏總這次的言辭倒非常合適。提到長城汽車已經35歲了,第一批90后也已經35歲了,然后宣布長城開啟“35+計劃”,面向全球35歲以上人才開啟專場招聘。
老實說,這部短片看了還挺令人動容的。一方面感慨國內的第一批民營車企已經到了35歲的“人生分界點”,包括我自己在這個行業的從業年限,也拉長到了20多年;另一方面也意識到,那批被認為重視個性表達、叛逆的90后們,居然已經到了35歲。當然還有現如今的35歲職場危機,雖然長城給出的招聘時間是7月8日-18日,等傳播開恐怕黃花菜都涼了。但有企業站出來做這件事,總歸是一件好事。由此也可以看出來,魏總的網感相當不錯了。
互聯網舶來品,真實的職場危機
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所謂的35歲危機其實算是不折不扣的舶來品。最早是從互聯網行業傳入的,因為技術更新太快,編程領域的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每隔幾年,編程語言、框架和工具這些全換一輪,大齡員工的學習速度和精力往往比不上年輕人。因此一線程序員的35歲危機,確實是客觀存在的。
而對于汽車行業來說,這個問題倒不那么明顯,尤其是在機械設計、生產管理、質量控制這些崗位,技術迭代是相對比較慢的,經驗積累直接影響工作質量。再看看長城35+員工招聘的范圍,主要是生產工藝、供應鏈管理、技術研發這些領域,都是非常依賴經驗積累的領域。這些崗位35+的員工,對于大多數車企而言都是香餑餑。他們其實是不愁工作的,只能說長城的這個舉動可能象征性的意義更大。
其實看一下招聘信息就知道,一些銷量增長迅猛的車企招人可猛了。比如比亞迪,從2020年到2024年,銷量從42.7萬輛增長到了427.2萬輛,一下子就變成了11萬人研發隊伍、集團總員工數超過了100萬人;
再比如奇瑞,銷量從44.9萬輛增長到了260.4萬輛,招聘員工成為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自然集團規模也在成幾何倍數地增長。
還包括一些突然崛起的新勢力,理想這些年年銷量也都到50萬級別了,背后都是大量招聘成熟的工程師。這么說吧,至少過去的這五六年,真正技術過硬的汽車行業從業者,都是不愁工作的。
那對于35+的從業者,有沒有職場危機呢?當然也是有的。一線操作崗需要面臨 “體力與技能更新”, 要快速掌握新設備的操作技能,也要擔心自動化、智能化升級;研發崗要面對 “技術迭代適應力”,如果一直停留在傳統技術領域,競爭力是不斷下滑的,要成為“經驗 + 創新” 的復合人才,要求也會更高;至于管理崗位,比如項目經理、部門主管、車間主任等等,需要溝通協調的事情也更多。
這幾年汽車行業競爭這么激烈,從業人員難不難呢?當然是很難的。尤其是35+的中堅力量們,拿著不錯的薪水,付出也是極多的。我之前也和車企的項目經理們聊過,他們表示壓力簡直是“如影隨形”,項目迭代一個接一個,睜眼就是必保的節點,閉眼滿滿是下一步怎么走,自己快要“扛不住”了。
這些人提過一個很有意思的點,說特別懷念剛上班當普通工程師的時候。雖然賺得不算多,但每天打卡上下班,畫個圖、做個試驗,也挺幸福。可惜到了一定年齡之后,想做回原來的崗位是不可能了,因為企業“不招”。這個倒是我們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歧視”,哪怕你有更強的能力,完全能覆蓋這些基礎崗位,社會也是沒這個需求的,因為剛畢業的年輕人就能做了,你能做得更好也沒用。
叛逆又有實力的90后,該振作了
常年泡在互聯網上,也不可避免會接觸一些年輕人的抱怨。比如經常看到90后們吐槽,自己受到了“多重擠壓” 。要扛住升職壓力,屬于年輕人的位置越來越少;要面對 “成家立業” 的期待,結婚越來越難;還要適應社會觀念的快速迭代,比如 “穩定至上” 已經沒有了,現在更強調 “多元價值”。
我也理解大家的難,但我想說的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我們50 后、60 后的青春撞上了物質最貧瘠的年代,很多人十幾歲就要下鄉插隊,或者本來就生于農村,天天在田埂上消磨最該讀書的年紀,那個年代,個體命運完全是被時代洪流裹挾的;70后大學已經不包分配了,既要贍養還在用 “老規矩” 生活的父母,又要教育已經接觸網絡的孩子;80后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很多已經成了第一代 “無人幫襯” 的父母,在低錄取率的時代讀書拼千軍萬馬,進企業拼 “996”,很多人看似在一線城市拿著高薪,真正陪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
其實一直沒有什么特殊的“35歲危機”,或者說一直就存在著全年齡段的危機。90年代,鐵飯碗就被打破了。在那之前的幾十年,可是很多人都篤定,只要通過招工進了國企就是一輩子無憂的。20多年前,摩托羅拉還是國內最好的企業,普通員工能拿到年薪五六萬,10多年前,移動、保潔、合資車企這些是絕對的明星企業。再看現在,是不是早換了一茬又一茬。這個社會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一直在變。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努力去得到,絕對不是進到哪個企業,考到哪個崗位,就是一輩子了,鐵飯碗了,金飯碗,銀飯碗這些,早就是不可能的了。
60后四十多年工作生活經驗:天天的奔波勞?倒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我看網上有很多人說,以前進體制不用考,以前的工作包分配,我這60后倒是包分配,但是不也是趕上了下崗潮,才從大國企里辭職,到處找工作,從廣告公司到紙媒,再到后來的網站博客汽車評論員,再到現在的自媒體,何曾安穩過?
咱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唯一出頭的機會就是不斷努力。包括我們這個創作行業,小小的一個圈子,我們也能看到,最后出成果的人,往往就是那個比較實在的,是在這個行業里扛了好多年的人。而那些天天把機會,把認知掛在嘴邊的人,東跳跳西跳跳,今天做媒體,明天做公關,后天做企業,最后一裁員,企業里往往是這些“弄潮兒”第一個倒霉;而汽車媒體這個圈子,雖然每年都會冒出許多新人,固守的總有那么些人。還不說,現在是信息時代,做媒體的人,都是經過了千錘百煉根本不會在乎什么穩定感的人,在沒白天沒黑夜的奔忙里,沒有時間想什么穩定,相反,天天的奔波勞?倒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活得自得其樂。
哪里有靠得住的東西?什么都像流沙,你越是想要攥住它越是要沙掉;更不用說哪個單位,哪個企業,哪個局了。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真正能夠依仗的,就是自己的能力,做事的能力,面對困難的抗壓力。“初熟”的90后、00后們,社會是變化的,危機都是能夠克服的,整體一定是向好的,未來是你們的。
我做汽車媒體這些年來,一直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出于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我對這份工作的付出雖然很多很多,但是卻從來心甘情愿。有什么工作的壓力能高過于媒體工作?早上四點起床趕飛機去發布會,有時間就趕緊查相關資料,準備臺詞,下了飛機就恨不得趕快去拍攝,自己還要捯飭一下妝容,最后再看一看臺詞有什么要補充的、然后就是出鏡解說,當天晚上發布會完了,修正之前的臺詞,寫稿剪視頻,往往到凌晨兩三點才能躺下;運氣好的話可以多睡一會兒,運氣不好,可能早上4、5點又要起來趕飛機。
為了能夠說得出道理,你得時刻都在學習狀態之中,也處于嚴防出錯的緊繃狀態之中,現在還好點了,公眾號發布了可以標題修改三個字,內文改變一些;而之前都是紙媒,一旦印刷了,那就是白紙黑字銷不掉的,那些老媒體人雖然不像我們現在這些快節奏,但是,一個標題上有一個錯字,撤下一個總編輯、一個值班編輯,甚至撤掉一個團隊的,比比皆是。你說,哪個年代容易?哪份工作容易?
內心的豐盈,取決于對公理公平公正的相守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份嚴謹而緊張的工作,可以承載我對于公平公正尊嚴的堅守,所以我一直堅持了下來,而且狀態遠遠好于同齡人,無論是思維還是意識形態上,我跟00后也沒啥代溝;今天跟朋友聊到這個35歲危機問題,作為一個大型公關公司CEO的經驗來說,他說他認同,他說許多小同事拿來的方案,他一個80后一看就覺得很胡鬧,但是交到客戶手里人家卻同意了;他說,35歲以上的人,真的不會有這些主意、創意;你看現在的LABUBU,“我媳婦買了一個2000多元的,最貴的居然炒到了100多萬,連LABUBU穿的衣服都得一兩百,完全是手工做的”。他說,這玩藝兒居然成了金融產品,不再只是一個手辦。我倒覺得可以接受,沒有什么不可以做為手辦的,我們小時候的玩具是毽子、彈珠、皮筋,那現代孩子們的玩具就可以更有他們自己的感情投入以及生活、思想感情的特征。只不過現在的人有條件活得更自我更精致了,所以,他們會把自己的感情更多地代入到一個手辦上。
我不能想到做一個泡泡瑪特這樣的公司,并不說明我失敗;更多的年輕人沒有做到這樣的公司也不見得就是失敗。有時候就像是起風了,你手里的紙鳶頓時飛騰(參數丨圖片);而更多的時候是沒有風,或者風很小,風向不定,但是,你依然要堅持著把紙鳶放起來,你不停地調整自己的步伐、方向和速度,時時刻刻都在望天,有意無意地想著,要是風來了就好了。但是,你心中有想讓紙鳶飛上藍天的想法,你就會一直地堅持,直到成功,或者到點了,該吃飯了該做別的事了。
每個年齡段都會有每個年齡段的需求,誰能把握到了,誰就成功了。這個年齡不成功,就等下一個;這個風口沒抓到,就等另一次風起。
我這些年的辛苦工作,和嚴格的自律,現在身體也處于有生以來最好的狀態,無論是體能還是健康情況。其實你在很忙的狀態下,你根本不會去抱怨什么原生家庭,什么領導對你不看重,什么同事也擠兌你。佛印說蘇東坡像一尊佛,其實是佛印心里有佛;你什么樣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怎樣對你。你是自己的鏡子,也是世界的鏡子。
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誰還沒有點失落感?但是,大家都很忙,都在變,所以你需要調整你自己,你對了,這個世界就對了。人還是要有點公平公正的追求的,還是需要利他的,如果一味地利己,精致地自私,再精致,也不過是自私罷了。如果你真的能幫到他人,你是會有很充盈的幸福感的。
就像那個LABUBU,它只是一個手辦,一個每個人都可以寄托自己情感的手辦,但是,如果你把它當金融產品來炒,一定會砸在手里。世界再紛繁復雜,變化萬千,公理公正公義不會變,它們是人們心中的明燈,唯一不變地在心里閃耀。
其實這個世界,大部分時間都是穩定的,因為都是這種追求公理公平公正的普通人,構成了世界的底色。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哪里還會有什么35歲危機?什么時候努力都不晚,什么時候都有機會實現你心中的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