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校園,步入職場
初到陌生城市
畢業生們一邊頭疼去哪住
一邊煩惱工作怎么找
別焦慮
深圳專為青年打造了“求職緩沖帶”
將“就業驛站+青年驛站”雙站融合
讓求職者一下車就能絲滑享受
“職住一體”的服務
一起來看具體情況
近日,龍崗區踐行“青年發展型城區”建設理念,創新打造的“就業驛站+青年驛站”雙站融合首家示范站點——CC街區就業驛站正式投用。
驛站創新采用“職住一體”服務模式,整合就業服務與住房保障資源,致力為青年構建“落腳—求職—扎根”全周期服務;
毗鄰大運中心、天安數碼城及高校集聚區等青年活動密集區域,讓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實現“下車即安家、上崗零距離”。
自就業驛站與青年驛站“雙站”融合示范點運營以來,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平均求職周期縮短至9.3天,青年滿意度達98.5%。
資源整合
構建“三維一體”服務體系
驛站從空間融合、服務協同、智慧管理三大維度,為青年構建7×24小時全周期服務。
01
空間融合
在有限的物理空間內,設置“就業服務區”“青年公寓區”“共享辦公區”三大功能板塊,建立“就業—住房—生活”服務閉環,實現“一站點全配套”。
02
服務協同方面
現場除了提供政策咨詢、求職登記、職業介紹等“一攬子”基礎就業服務之外,創新推出“窗口前移、現場辦理”的工作模式,依托廣東省公共就業一體化大數據平臺,現場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辦理就業創業補貼業務,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上門”的轉變。此外,將零工市場引入驛站,對接周邊3公里餐飲、物流等行業靈活用工需求,提供“落腳即上崗”的即時崗位庫。
03
智慧管理方面
上線一鍵入住的青年驛站小程序和“碼上”就業粵就業小程序,床位預約、崗位匹配、社區社交功能完善齊備。運營三個月來,已服務青年1.78萬人次,發布就業崗位1604個,舉辦就業創業活動十余場,為93名青年提供一對一精準就業指導,促進239人實現就業。
服務創新
打造“四維賦能”支持體系
職業賦能
開設“微光速聘+AI夜課堂”,形成“白天求職+夜間充電”全時段賦能體系,切實提升青年就業競爭力。
數字賦能
引入AI簡歷診斷、AI面試陪練等智能招聘產品,助力青年優化簡歷、提升面試成功率。
生活賦能
引入自習室、共享廚房、健身房、美術館、體育館等配套設施,提供“我要預定場館”“我要住驛站”等社區服務,打造“觸手可及”便民生活圈。
社群賦能
依托街道黨群豐富資源,開展行業沙龍、名家講堂等活動,增強歸屬感和高品質朋友圈。龍崗區“雙站”融合運營以來,已舉辦“驛站青年面對面”“DeepSeek青年夜校”等活動44場,吸引超2000人次參與,既豐富了青年文化生活,又提升了青年求職能力。
機制創新
建立“四方聯動”保障體系
政府主導打造“青龍灣”青年驛站及配套就業中心,編制青年驛站入駐手冊和就業驛站服務手冊、服務清單,為青年鋪就“下車即安家”就業之路。
積極發動企業參與,與天安數碼城、大運天地等周邊產業園、商圈的近千家企業建立“崗位直通車”合作機制,不定期收集并發布周邊崗位信息,快速打通求職崗位信息壁壘。
強化院校聯動,與武漢大學等高校共建“研究生實踐基地”,發布優質崗位吸引高校學子來龍崗實習鍛煉,為高校學子來龍崗實習、研學提供優質住宿資源和條件,實現“來龍崗、有得住”。
引入專業社工團隊等社會資源,派駐優質職業指導師“出診”,為驛站青年現場把脈開方,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幫助青年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
下一步,龍崗區將以點帶面,升級CC街區站點核心示范區,并在全區范圍推廣“雙站”融合模式,逐步推動就業驛站與黨群服務中心、青年驛站深融互促,計劃一年內全區建成11家標準化就業驛站和11家微站點,覆蓋全區青年驛站,推動服務網絡向全域延伸,進一步織密織牢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網絡。
此外,龍崗區將引入AI智能體打造智慧就業驛站,通過智能技術提升服務效率、精準匹配供需、優化青年體驗,努力構建“需求感知—智能決策—無感服務”的閉環,實現虛實融合的服務升級。
內容來源:廣東人社
內容編輯:深圳人社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