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宗智
七旬之齡的陳佩斯躬身作揖,身后是錯位的霸王與紛亂的戲班,銀幕內外,皆成舞臺。7月17日,陳佩斯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戲臺》即將在全國影院正式亮相。影片終極海報上,陳佩斯向觀眾深深作揖:“謝謝您來捧場!”這一躬,承載著從《吃面條》到《戲臺》的笑淚交織,也勾連起喜劇發展的起承轉合。
從舞臺到銀幕
《戲臺》改編自陳佩斯2015年創作的同名話劇。原作巡演十年,網絡評分高達9.0,被觀眾譽為“詼諧幽默中帶淚”的佳作。
電影版延續了軍閥強令改戲的核心沖突,講述民國年間,正逢五慶班攜名角兒金嘯天要演出《霸王別姬》,不料意外接踵而至,戲班班主、送包子的伙計、來視察的大帥、大名角兒金嘯天,以及戲院經理、正在候場的花旦、出逃的六姨太、惡霸劉八爺等各色人物的命運陰差陽錯地勾連在一起,以身份錯位設定拋出一系列荒誕笑料。
闊別大銀幕二十七年,陳佩斯需要面對的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的電影工業”。片中,陳佩斯飾演的侯喜亭是五慶班的班主,他為保全戲班四處周旋、委曲求全的特質,為角色增添了真實的厚重感,陳佩斯表示,侯班主肩上扛著整個戲班的生計,他的選擇是時代背景下的無奈,結局的轉機也并非源于他的意志,而是偶然與時代的推動,這番解析讓觀眾更懂侯班主的掙扎。他直言,“這可能是我的重新起步,所以我一定要先把技術學好?!?/p>
主演之一的黃渤同樣表示,“陳佩斯導演對于舞臺節奏等有很多堅持?!边@份堅持里藏著對藝術最干凈的執著——陳佩斯所有精力都在戲上,不帶一點雜念。尹正稱,導演給了每位演員一份八頁的導演闡述:“你看完后會明確知道他要什么,看完之后很感動?!迸臄z中,演員每句臺詞的節奏,甚至一個睜眼動作快一秒還是慢一秒,陳佩斯導演都掐得相當精確。
成都路演時,陳佩斯打趣稱20多年沒演電影是因為黃渤霸屏,“找不到機會,那時候主要是黃渤在銀幕上霸占著,所以沒我什么事,我感覺自己好像被淘汰了一樣?!标惻逅箖鹤雨惔笥抟舶l文表示:“陳佩斯回歸電影!短視頻評論里請陳佩斯回歸電影的呼聲,他一直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離開銀幕這么久,他一直都在舞臺上打磨自己的作品,一場一場,一遍一遍,年復一年。這次電影官宣也算是給大家一個回應。也期待各位能夠幫忙轉發一下?!?/p>
此前,《戲臺》發布的預告片曾獲得觀眾好評,被贊“笑點密集自然”。據網絡平臺數據,該片目前的點映票房為68萬,累計預售票房為108.7萬,映前媒體預測票房為2.3億到4.5億。
從小品到電影
影片特輯里,陳佩斯坐在監視器前看回放,屏幕里的亂世鬧劇正演到深處,他盯著畫面喃喃道“哎唷,太心酸了”,沉吟片刻后,眼眶泛紅淚水滾落。這份為角色命運而動的真情,恰是陳佩斯片場狀態的縮影。姜武感慨:“他挺性情,還是當年光著膀子上臺吃面條那股勁兒?!?/p>
陳佩斯的創作之路始于1979年《瞧這一家子》,盛于與朱時茂搭檔上春晚。1984年,在中央電視臺春晚上,陳佩斯與搭檔朱時茂表演小品《吃面條》,他撈起虛空,將一筷子“面條”吸溜禿嚕往嘴里送的無實物表演讓全國觀眾捧腹大笑,成為永恒的喜劇圖騰,也催生了中國電視屏幕上一種叫“小品”的藝術形式。
“一切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标惻逅乖绱似拾讋撟髡軐W,“笑是果,悲是因。是以對自我的折磨來換取他人的喜悅,以自我的低姿態引起對方的優越感。創作過程中,要時時以‘悲情內核’的標準來自我檢驗。要力圖每一組舞臺行動、每一個笑點都有成因,都有其悲情內核。要力排無本之末。”在《戲臺》中,這種理念具象為黃渤飾演的包子鋪伙計被迫頂替名角的荒誕。假霸王戰戰兢兢登臺時,笑聲里浸透著小人物的惶恐。
這種“笑中藏悲”的創作并非孤例。趙本山與范偉在《兒子大了》 中演繹的父子投資鬧劇,表面是六百萬巨款引發的誤會,內里卻是城鄉價值觀碰撞的酸楚。
陳佩斯本人則經歷著從舞臺到銀幕的藝術輪回。1996年,陳佩斯與斯琴高娃合作拍攝了古裝喜劇電影《太后吉祥》,這是一部荒誕喜劇片,離奇的故事和夸張的表演給觀眾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那之后,陳佩斯很多年沒再拍攝過電影。2015年,話劇《戲臺》問世,十年打磨,陳佩斯終以電影形式回歸,再度傳承喜劇精神。
從賀歲到日常
在陳佩斯淡出銀幕的幾十年中,中國喜劇界也經歷著浪潮更迭。
馮小剛與葛優開創了“賀歲檔”黃金時代。1997年,馮小剛拉著葛優、劉蓓、何冰等人,拍攝了賀歲喜劇《甲方乙方》,獲得3600萬票房,成為年度黑馬,占當年全國總票房3.3%?!榜T氏喜劇”平民化、市井氣、冷幽默,還帶著點赤子之心,這與葛優的銀幕形象和表演風格完美契合,后者成為繼陳佩斯后,最受影迷愛戴的喜劇演員。在此之后,馮小剛與葛優頻頻聯手,互相成就,如法炮制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等作品,推動整個電影市場向商業化、娛樂化轉型,葛優的“冷面笑匠”形象深入人心。
真正的顛覆者來自香港。周星馳以《少林足球》《功夫》完成“喜劇之王”加冕。他鏡頭下的小人物掙扎,與陳佩斯的悲情內核遙相呼應。2016年《美人魚》33億票房的神話,證明無厘頭美學的勝利。
2006年,寧浩用《瘋狂的石頭》開啟黑色幽默新篇章,黃渤、徐崢、寧浩組成“鐵三角”,以多線敘事顛覆傳統喜劇。黃渤更被冠以“三十億先生”稱號,從《泰囧》到《心花路放》,他的草根氣質成為票房保障。
市場驗證著喜劇流派的興衰。2019年春節檔,沈騰同時主演《飛馳人生》與《瘋狂的外星人》,重現葛優2012年“左右互搏”盛況。而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僅收6.1億票房,觀眾調侃從“我們欠星爺電影票”變成“星爺欠我們電影票”。
從影視到綜藝
喜劇的進化從未停止。當《戲臺》堅守舞臺化表達時,新一代創作者正打破邊界。賈玲在2010年登上央視春晚,和白凱南搭檔飾演小品《大話捧逗》,接著又出演了《芝麻開門》和《喜樂街》等作品,“女神和女漢子”等流行梗層出不窮,收獲觀眾的喜愛。
通過諸多喜劇節目,賈玲建立了觀眾緣。但真正讓賈玲獲得更大聲譽的是電影——她執導的《你好,李煥英》狂攬54億票房。影片可追溯到2016年賈玲、陳赫等聯袂演出的同名小品,二者在故事、情節和敘事風格上,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延續拓展軌跡。但從一個約15分鐘的小品到一部2小時的電影,并非時間的拉伸和容量的擴充那么簡單,這里面有創作團隊對劇本的精心打磨、對場面調度的熟練掌控、對構圖與影像的琢磨巧思等。
喜劇形式本身也在裂變。當下,脫口秀成為年輕人新寵,徐志勝、何廣智、唐香玉等演員,用麥克風解構現實。中專生演員小奇高呼“中專生不是壞孩子”,收獲全場最高票;王穎笑著講述自己的治療經歷,消解疾病陰霾。這些新形態與陳佩斯的藝術理念形成奇妙共鳴。正如節目中選手所言:“把朋友、家人寫進段子里,是喜劇人的語言情書”。
電影《戲臺》中,德祥大戲院的幕布尚未拉開。從陳佩斯的舞臺錯位到徐志勝的脫口秀麥筒,從沈騰的賽車到賈玲的拳擊臺,那些讓人眼眶發熱的笑聲,永遠根植于對觀眾的共情,也終將照亮每個在生活戲臺上認真扮演自己的普通人。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