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廁所
這座城市里看似不起眼的“微小建筑”
實則是丈量民生溫度的“重要標尺”
近年來
華新鎮錨定“一老一小”群體的實際需求
系統推進公廁適老適幼化改造工程
眼下
隨著最后一座古思浜公廁改造完工
轄區內13座公廁已全面煥新
環境煥新
從尷尬角落到全齡友好空間
走進位于農民中心村的古思浜公廁,煥然一新的面貌令人眼前一亮。改造前,這里的墻面斑駁陳舊,地面遇到雨天便積水成洼,通槽式設計缺乏私密性。此外,內部既沒有適配老年群體的助力設施,也缺少親子家庭所需的照料空間,與民生需求漸顯脫節。
如今,改造完成的古思浜公廁全新亮相,從入口動線的障礙清零到內部功能的優化升級,不僅環境變得更加整潔明亮,細節處也盡顯溫暖、友好。入口處鋪設了無障礙坡道,平緩的坡面讓老人的輪椅、家長的嬰兒車都能平穩進出。公廁內部,走道、洗手臺均安裝了扶手,堅固的材質與舒適的握感為行動不便者撐起穩固的依靠。
門廳右側的第三衛生間更是全齡友好的鮮活注腳。嬰幼兒安全座椅、安全扶手、高低位洗手盆等設施設備可以滿足不同身高、不同年齡使用者的需求。居民雅萍阿姨告訴記者:“廁所里安裝了扶手,起身時借力更輕松更方便,還裝了緊急呼叫按鈕,遇到突發情況只要按下就有人來幫忙了,心里感覺很踏實。廁所里還安裝了一個臺子,領著孫子孫女出去玩要換尿布的時候,也不用再手忙腳亂地找地方,省心了好多。”
服務煥新
從基礎功能到多元關懷場景
據悉,此次改造不止于墻面翻新、設施加裝的“硬件革新”,更以“軟件”服務的迭代升級,讓公共廁所從單一的如廁空間升級為兼具實用性與人文關懷的全齡驛站。
在便民服務方面,公廁配備了便民箱,創可貼、碘伏棉簽、藿香正氣水、常用藥品一應俱全,是市民應對突發狀況的“急救站”;還增設了拐杖等助行器具,為行動不便者架起“無障礙橋梁”,讓“無障礙”不僅限于物理空間,更延伸至溫情服務。
在日常管理方面,人流量較大的公廁引入了智能監測系統,電子大屏可以實時顯示各區域廁位狀態、人流量等數據,有效避免了資源閑置或排隊擁擠。
“改造沒有終點,只有持續優化的新起點。”鎮社發辦工作人員凌佳鈺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將在華新鎮合理規劃環衛公廁布局,選址新建更多配備適老適幼設施的環衛公廁,讓便民服務惠及更多市民。”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目前華新鎮已完成適老化適幼化改造的公廁點位名單↓
記者:葉佳歡
攝影:葉佳歡
視頻:許佳(名優基層)
編輯:俞靜彥
責任編輯:胡軍軍
終審:張婧(特聘首席)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