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社會實說。
關注我,社會百態,每日分享最新觀點!
昨天,養老金漲幅 2% 的消息霸屏了,大家紛紛吐槽,有人認為漲幅太低、有人認為高收入不該漲,還有人認為收入低的該漲20%,各種聲音不斷。
但大家其實不用糾結2%了,因為從長期來看,未來還有更加令人擔心的事,就是基本養老金(特別是高收入人群)很有可能會征稅,下面實說就來分析分析。
現行政策
基本養老金免稅:我國基本養老金依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七項明確免稅,2025 年養老金調整方案延續了這一原則。
企業年金征稅:領取時按 "工資薪金所得" 全額征稅,適用3%-45%超額累進稅率。
個人養老金征稅:領取時統一按 3% 稅率計稅。
國際經驗
→美國部分征稅制:美國對高收入者的社會保障金(第一支柱)部分征稅:若單身年收入超過 2.5 萬美元或夫妻超過 3.2 萬美元,50%-85% 的養老金需納稅。
舉個例子:比如你是單身,你一年收入 3 萬美元(包括工資、理財等,不止養老金),養老金領了 1 萬,那么有 50% 到 85% 需要交稅,也就是說這 1 萬里可能有 5000 到 8500 元要算需要交稅的收入里。夫妻的話同理。
→德國累進稅制:德國 2023 年約 68% 的養老金收入需繳納所得稅,退休越晚應稅比例越高,但低收入者可通過基本免稅額實現免稅。這種 "高免稅額 + 累進稅率" 設計,既保障基本生活又調節收入差距。
舉例說明:比如你退休后每月領 2000 歐元養老金,按照 2023 年的情況,大概有 68%(也就是 1360 歐元)需要算進應稅收入里,再根據這部分錢的多少按比例交稅。
如果你本來該 60 歲退休,卻多干了 5 年到 65 歲才退,那養老金里需要交稅的比例會比 60 歲退休的人更高。假設 60 歲退休時應稅比例是 68%,65 歲可能就漲到 75%,同樣領 2000 歐元,這時就有 1500 歐元要參與計稅。
如果你的養老金很低,比如每月只有 800 歐元,沒超過國家規定的 “基本免稅額”(比如假設這個額度是 1000 歐元),那這 800 歐元就不用交任何稅,一分錢都不用扣。
→哥倫比亞分層免稅制:哥倫比亞對養老金收入設定每月 1000 納稅單位的免稅額,強制繳納部分不計入應稅收入,自愿繳納部分在限額內免稅。該模式通過區分繳費性質實現精準調節。
舉例說明:首先有個固定的免稅額度:假設每月 1000 。比如你每月養老金是 900,沒超過 1000,那這部分錢一分稅都不用交。
如果你交養老金時,有一部分是公司或法律規定必須交的(強制繳納部分),這部分錢就算到了退休領養老金時,也不算在應稅收入里。比如強制交的部分每月能領 500 ,這 500 直接不用交稅。
另外,如果你自己想多交一些(自愿繳納部分),只要沒超過規定的限額,也不用交稅。比如當地規定自愿交的部分每月最多 300 ,你自愿交的部分每月能領 200 ,這 200不用交稅 ;但如果領了 400 ,那超過的這 100 就要交稅了。
未來高收入人群養老金交稅的可能性
月收入過高的人群,這類人群的基本養老金可能成為未來稅收調節的對象。至于原因,有幾個方面:
→國際經驗
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已對高收入養老金征稅,從長遠來看,未來,我國有可能實行征稅。
→財政可持續性壓力巨大
人口老齡化加速,預計 2035 年 60 歲以上人口占比超 30%,另外新增勞動力持續減少,將會加劇支付壓力。對高收入養老金征稅可補充基金來源,緩解財政負擔。
→符合共同富裕目標
高收入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顯著高于社會平均水平,通過稅收調節可縮小貧富差距,符合共同富裕目標。
→" 提低控高 "效果有限
雖然從漲幅來看,低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漲幅高,但基數帶來的差距很難彌補。
比如:
10000養老金漲幅5%,實際增加500元。
3000養老金漲幅10%,實際增加300元。
低收入人群的漲幅看似翻倍,但實際增加卻只有300元,遠低于500元。
寫在最后
從短期來看,基本養老金征稅的可能性很小,但隨著新生兒持續減少、人口老齡化加劇、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我國高收入人群的基本養老金從長期來看,存在不小的征稅可能性。未來是什么趨勢,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