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來臨前,我們要建設防洪工程、加強監測預警。而當洪水來臨時,就要及時調度水工程等設施進行防御。
洪水防御主要通過建設和利用水庫、蓄滯洪區、堤防、水閘等水利設施來進行。
水庫,主要用于調蓄上游山區洪水,削減洪峰或錯峰。目前,我國水庫總數近9.49萬座,總庫容9999億立方米。
蓄滯洪區,是指臨時存蓄洪水的低洼地區及湖泊等,可以有效保護下游城市、農田、重要基礎設施等。我國現有國家蓄滯洪區98處,蓄洪容積1074億立方米。
堤防,是為防御洪水而修建的沿河、沿湖或沿海的擋水建筑物。我國已建堤防總長32.5萬公里,保護人口6.39億,保護耕地面積6.26億畝。
水閘,主要用于調控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的流量和水位,防止洪水泛濫和干旱缺水現象的發生。我國規模以上水閘9.446萬座,大型水閘911座,中型水閘5851座。
除此之外,還可以基于數字孿生平臺開展洪水調度預演,實時推演洪水過程,提出防御洪水的優化建議。
水庫不同水位作用各有不同
實時監測水位變化是防御洪水的重要內容。除了江河水位,水庫也有著不同水位,接下來再來了解一下水庫不同水位的功能。
水庫自庫底至水面,分別設有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
死水位是確保水庫可以正常運行的最低水位,也稱設計低水位。它可以保障下游河道基本水量和水電站等設施正常運轉,是水庫發揮基礎功能的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通常是指汛限水位,是汛期允許水庫蓄水的上限,也是防洪調度的起調水位。入汛前水庫會降至該水位,預留庫容以應對洪水,平衡防洪與蓄水需求。
正常蓄水位,是水庫正常運行時為滿足灌溉、供水、發電等需求而蓄到的最高水位,決定了水庫的水資源利用庫容和效益,蓄水量越大,可利用的水資源越多。
防洪高水位,是指當水庫承擔下游防洪任務時,調節洪水過程中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水庫通過攔蓄洪水、控制下泄流量,將壩前水位控制在防洪高水位以下,避免下游河道水位超過安全閾值。
設計標準洪水位,是在水利工程設計時,根據工程等級、重要性及防洪需求,人為設定的具有一定重現期的洪水標準,用于確定工程在常規洪水條件下的規模和安全性。
校核洪水位,是大壩安全的“終極防線”,用于校驗工程在罕見極端洪水下的抗風險能力。
(總臺央視記者 王凱博 張琪 )
原標題:《洪水防御水利設施有哪些?水庫不同水位代表什么?這些汛期知識請查收》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傅璐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