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傲慢到墮落有多遠?
《師心銘》一四句偈
娓娓道來
今天我們跟隨智海大和尚
一起感受從認知不明
到心態驕矜
然后引發行為取向重外輕內
最終導致喪志的全過程
見理不明,驕矜恃氣。
輕內重外,逐物喪志。
“見理不明,驕矜恃氣”。就是說,你在事上不能見理,眼睛就被一切的存在給“打瞎”了。古人說一切事的存在,其價值和作用是什么?就是在告訴你里邊有道理。而所有的事情都在告訴你一個道理。
你經歷這件事情以后,有沒有見到理?你是見一個邊理,還是見一個全理?
所以說,我們要突破邊界,要突破以少為多,突破學問不廣博,不究竟。你不能只抓到一邊,說“有”就占“有”的一邊,說“無”就占“無”的一邊;不能把有無對立起來,從而制造各種復雜的問題。
沒有見道理,固然是毛病;見道理不正確,不深刻,這叫什么?半吊子。逮著半邊就開跑,自以為是。所以說,當我們不見理,或者見理不明、見理不全的時候,就在我們的所見當中產生什么?煩惱。
什么樣的煩惱呢?驕慢、我慢。你把自己抬得很高,凡是你認為的都是絕對的。驕傲、貢高我慢就出來了。我慢習氣一來,隨時隨地要以自我為核心。在人前總是非常驕矜,但心里想的是:“你們算什么?老子天下第一,看我最后出手!”他才是終極審判者,最后一錘定音。
所以這樣的人,恃才傲物,盛氣凌人,總要把別人壓住。人人都以自我為核心,然后每個“我”都是一顆原子彈,一惹就爆炸。你覺得哪一個是可以惹的?都惹不起。
所以,很多人不戀愛,不結婚,甚至不生孩子,要當丁克。最后陷入了自我的小圈子,談男女就色變,談感情就恐懼。你的見地又偏了,又落在了一邊。所以,見理不明的時候,很容易陷入自己認知的地獄。
“輕內重外,逐物喪志”。你能看到自己的內在嗎?你只看重外在的東西,而內在沒有覺醒。外在的世界很精彩,內心的世界很無奈。一回到內心,就覺得貧窮。
你追逐于繁華的大千世界,覺得非常精彩。你總是羨慕詩與遠方,而忽略了腳下這片土地。你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永遠在追逐,永遠在流浪,把自己的內心忘掉了。
從根本上來說,人的心性本大,超乎一切有形器的東西;因為有“我”,所以我們的障礙、煩惱起來了;然后我們被世界所局限,因外物而苦不堪言。原因不是外物的作用,而是自己習氣毛病的染污。
這句話在講一個道理:你的自以為是來自于什么地方?學問不精,學問不當;見理不明,驕矜恃氣。你的驕慢、以自我為中心來自于什么地方?見理不到,見理不明。
于是,你輕視了自己的內心,把外面的世界看得很精彩,卻沒有回到自己內心,好好地覺照。
所以說,你永遠被外部世界所傷害,永遠在追逐萬物當中,永遠在自己的欲望當中。你的心永遠在流浪當中。這說明什么?你要回到自心的覺照中,認識你覺照的心本身。
我跟你說,內在的世界很精彩!
出家人面壁九年,他是怎么坐下來的?他不僅能坐下來,而且樂此不疲,不想出定。我們要是坐一個下午,“好煩躁,一點都沒有意思”。為啥?因為你沒有在內心里面安住。你在內心真正安住的時候,一坐進禪堂里面都不想出來。
在禪堂里面,一念一覺照,一花一如來,一悟一成佛。在覺照當中,蓮花開了。看到沒有?一念覺悟,一念佛。沒有眾生相,就可以在禪堂里面安心地坐一輩子。
如果叫你打坐,你能安心嗎?趕快看手機,老公要叫我了,老婆要叫我了,酒友要叫我了,三缺一的麻友要叫我了。我們就是這樣,逐步忘掉了自己的內心,沒有見到自性的精彩。
編輯|巍然 圖片|張洪銘
美編|妙能 責編|慧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