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天臺四教儀(上)

0
分享至



天臺智者大師,以五時八教判釋東流一代圣教,罄無不盡!

言五時者。

一、華嚴時;

二、鹿苑時(說《四阿含》);

三、方等時(說《維摩》《思益》《楞伽》《楞嚴三昧》《金光明》《勝鬘》等經);

四、般若時(說《摩訶般若》《光贊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等諸般若經);

五、法華涅槃時。

是為五時,亦名五味。

言八教者。

頓、漸、秘密、不定,藏、通、別、圓,是名八教。頓等四教是化儀,如世藥方;藏等四教名化法,如辨藥味。

如是等義,散在廣文。今依大本,略錄綱要。初辨五時、五味及化儀四教,然后出藏、通、別、圓。

第一,頓教者,即《華嚴經》也。

從部、時、味等,得名為頓。所謂如來初成正覺,在寂滅道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宿世根熟天龍八部,一時圍繞,如云籠月。爾時,如來現盧舍那身,說圓滿修多羅。故言頓教。

若約機約教,未免兼權。謂“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等文,為圓機說圓教;處處說行布次第,則為權機說別教。

故約部為頓,約教名兼。

此經中云:“譬如日出,先照高山。”(第一時)《涅槃》云:“譬如從牛出乳。”此“從佛出十二部經。”(一、乳味。)

《法華·信解品》云“即遣旁人,急追將還”,“窮子驚愕,稱怨大喚”等,此領何義?

答:諸聲聞在座,如聾若啞等是也。


第二,漸教者。(此下三時、三味,總名為漸。)

次為三乘根性,于頓無益,故不動寂場而游鹿苑。脫舍那珍御之服,著丈六弊垢之衣。示從兜率降下,托摩耶胎,住胎,出胎,納妃生子,出家苦行。六年已后,木菩提樹下,以草為座,成劣應身。

初在鹿苑,先為五人說四諦、十二因緣、事六度等教。若約時,則日照幽谷;(第二時)若約味,則從乳出酪,此從十二部經出九部修多羅。(二、酪味。)

《信解品》云:而以方便,密遣二人(聲聞、緣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雇汝除糞’。”此領何義?

答:次頓之后,說三藏教。“二十年中,常令除糞”,即破見思煩惱等義也。

次明方等部,《凈名》等經,彈偏折小,嘆大褒圓,四教俱說。藏為半字教;通、別、圓為滿字教。對半說滿,故言對教。若約時,則食時;(第三時)若約味,則從酪出生酥,此從九部出方等。(三、生酥味。)

《信解品》云:“過是已后,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此領何義?

答:三藏之后,次說方等。已得道果,心相體信,聞罵不瞋,內懷慚愧,心漸淳淑。

次說般若,轉教付財,融通淘汰。此般若中,不說藏教,帶通、別二,正說圓教。約時,則禺中時;(第四時)約味,則從生酥出熟酥,此從方等之后出摩訶般若。(四、熟酥味。)

《信解品》云:“是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此領何義?

答:明方等之后,次說般若。般若觀慧,即是家業;空生、身子受敕轉教,即是領知等也。

已上三味,對華嚴頓教,總名為漸。

第三,秘密教者。如前四時中,如來三輪不思議故,或為此人說頓,或為彼人說漸,彼此互不相知,能令得益,故言秘密教。

第四,不定教者。亦由前四味中,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此則如來不思議力,能令眾生于漸說中得頓益,于頓說中得漸益。如是得益不同,故言不定教也。

然秘密、不定二教,教下義理,只是藏、通、別、圓。

化儀四教齊此。


次說法華,開前頓漸,會入非頓非漸,故言“開權顯實”;又言“廢權立實”;又言“會三歸一”。

言權實者,名通今昔,義意不同。謂法華已前,權實不同,大小相隔。

如華嚴時,一權一實(圓實別權),各不相即,大不納小,故小雖在座,如聾若啞。是故所說法門雖廣大圓滿,攝機不盡,不暢如來出世本懷。所以者何?初頓部有一粗(別教)一妙(圓教):一妙,則與法華無二無別;若是一粗,須待法華開、會、廢了,方始稱妙。

次鹿苑,但粗無妙(藏教)。

次方等,三粗(藏通別)一妙(圓教)。

次般若,二粗(通別)一妙(圓教)。

來至法華會上,總開、會、廢前四味粗,令成一乘妙。諸味圓教更不須開,本自圓融,不待開也。但是部內兼、但、對、帶,故不及法華淳一無雜。獨得妙名,良有以也!故文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教一)“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行一)“但為菩薩,不為小乘。”(人一)“世間相常住。”(理一)

時人未得法華妙旨,但見部內有三車、窮子、化城等譬,乃謂不及余經。蓋不知重舉前四時權,獨顯大車,但付家業,唯至寶所,故致誹謗之咎也。

約時,則日輪當午,罄無側影;(第五時)約味,則從熟酥出醍醐,此從摩訶般若出法華。(五、醍醐味)

《信解品》云:“聚會親族,即自宣言:‘此實我子,我實其父’,‘吾今所有’,‘皆是子有’。”付與家業,窮子歡喜,得未曾有。此領何義?

答:即般若之后,次說法華。先已領知庫藏諸物,臨命終時,直付家業而已。譬前轉教,皆知法門,說法華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授記作佛而已。

次說大涅槃者,有二義:一、為未熟者,更說四教,具談佛性,令具真常,入大涅槃,故名捃拾教;二、為末代鈍根,于佛法中起斷滅見,夭傷慧命,亡失法身,設三種權,扶一圓實,故名扶律談常教。

然若論時、味,與法華同;論其部內,純雜小異。故文云:“從摩訶般若出大涅槃。”前法華合此經,為第五時也。


問:此經具四教,與前方等部具說四教,為同?為異?

答:名同義異。方等中四:圓則初后俱知常;別則初不知,后方知;藏、通則初后俱不知。涅槃中四,初后俱知。

問:將五味對五時教,其意如何?

答:有二:一者,但取相生次第,所謂牛譬于佛,五味譬教。乳從牛出,酪從乳生,二酥、醍醐,次第不亂,故譬五時相生次第。二者,取其濃淡,此則取一番下劣根性。所謂:二乘根性,在華嚴座,不信不解,不變凡情,故譬其乳;次至鹿苑,聞三藏教,二乘根性依教修行,轉凡成圣,故譬轉乳成酪;次至方等,聞彈斥,聲聞慕大恥小,得通教益,如轉酪成生酥;次至般若,奉敕轉教,心漸通泰,得別教益,如轉生酥成熟酥;次至法華,聞三周說法,得記作佛,如轉熟酥成醍醐。此約最鈍根,具經五味;其次者,或經一、二、三、四;其上達根性,味味得入法界實相,何必須待法華開會?

上來已錄五味、五時、化儀四教,大綱如此;自下明化法四教。

第一,三藏教者。

一、修多羅藏(四《阿含》等經);

二、阿毗曇藏(《俱舍》《婆沙》等論);

三、毗尼藏(五部律)。

此之三藏,名通大小,今取小乘三藏也。

《大智度論》云:“迦旃延子自以聰明利根,于《婆沙》中明三藏義,不讀衍經,非大菩薩。”又,《法華》云:“貪著小乘,三藏學者。”依此等文故,大師稱小乘為三藏教。


此有三乘根性。初、聲聞人,依生滅四諦教。

言四諦者。

一、苦諦,二十五有依、正二報是。

言二十五有者,“四洲四惡趣,六欲并梵天,四禪四空處,無想五那含。”(四洲、四趣成八;六欲天并梵王天成十五;四禪、四空處成二十三;無想天及那含天成二十五。)

別則二十五有;總則六道生死。

一、地獄道,梵語捺洛迦,又語泥黎,此翻苦具。而言地獄者,此處在地之下,故言地獄。謂八寒、八熱等大獄,各有眷屬,其類無數。其中受苦者,隨其作業,各有輕重、經劫數等。其最重處,一日之中八萬四千生死,經劫無量。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感此道身。

二、畜生道,亦云旁生。此道遍在諸處。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吞啖,受苦無窮。愚癡貪欲,作中品五逆十惡者,感此道身。

三、餓鬼道,梵語闍黎哆。此道亦遍諸趣。有福德者,作山林冢廟神;無福德者,居不凈處,不得飲食,常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無量。諂誑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惡,感此道身。

四、阿修羅道,此翻無酒,又無端正,又無天。或在海岸、海底,宮殿嚴飾。常好斗戰,怕怖無極。在因之時,懷猜忌心,雖行五常,欲勝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

五、人道,四洲不同,謂東弗婆提(壽二百五十歲)、南閻浮提(壽一百歲)、西瞿耶尼(壽五百歲)、北郁單越(壽一千歲,命無中夭,圣人不出其中,即八難之一),皆苦樂相間。在因之時,行五常、五戒。五常者,仁、義、禮、智、信;五戒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六、天道,二十八天不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

初、欲界六天者。

一、四天王天(居須彌山腹);二、忉利天(居須彌山頂,自有三十三天);(已上二天,單修上品十善,得生其中。)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已上四天空居,修上品十善,兼坐未到定,得生其中。)

次、色界十八天,分為四禪:初禪三天(梵眾、梵輔、大梵);二禪三天(少光、無量光、光音);三禪三天(少凈、無量凈、遍凈);四禪九天(無云、福生、廣果,已上三天,凡夫住處,修上品十善、坐禪者,得生其中。無想天,外道所居。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已上五天,第三果居處。上之九天,離欲粗散,未出色籠,故名色界;坐得禪定,故得禪名)。

三、無色界四天(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非想。已上四天,只有四陰而無色蘊,故得名也)。

上來所釋,從地獄至非非想天,雖然苦樂不同,未免生而復死,死已還生,故名生死。


此是藏教實有苦諦。

二、集諦者,即見思惑。又云見修,又云四住,又云染污無知,又云取相惑,又云枝末無明,又云通惑,又云界內惑。雖名不同,但見思耳。

初、釋見惑,有八十八使,所謂:一、身見;二、邊見;三、見取;四、戒取;五、邪見;(已上利使。)六、貪;七、瞋;八、癡;九、慢;十、疑。(已上鈍使。)此十使,歷三界四諦下增減不同,成八十八。謂:欲界,苦,十使具足;集、滅各七使,除身見、邊見、戒取;道諦八使,除身見、邊見。四諦下,合為三十二。上二界,四諦下,余皆如欲界,只于每諦下除瞋使,故一界各有二十八,二界合為五十六。并前三十二,合為八十八使也。

二、明思惑者,有八十一品。謂三界分為九地:欲界合為一地,四禪、四定為八;共為九地。欲界一地中有九品貪、瞋、癡、慢。言九品者,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八地各有九品,除瞋使,故成八十一也。

上來見思不同,總是藏教實有集諦。

三、滅諦者,滅前苦、集,顯偏真理。因滅會真,滅非真諦。

四、道諦者,略則戒、定、慧,廣則三十七道品。此三十七,合為七科:

一、四念處:一、觀身不凈(色蘊);

二、觀受是苦(受蘊);三、觀心無常(識蘊);四、觀法無我(想、行蘊);

二、四正勤:一、未生惡令不生;二、已生惡令滅;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長;

三、四如意足欲、念、進、慧);

四、五根(信、進、念、定、慧);

五、五力(同上根名);

六、七覺支(念、擇、進、喜、輕安、定、舍);

七、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定、正念、正命)。

已上七科,即是藏教生滅道諦。


然如前所列四諦名數,通下三教,但是隨教廣狹、勝劣,生滅、無生、無量、無作不同耳,故向下名數,更不再列。

然四諦之中,分世、出世:前二諦為世間因果(苦果集因);后二諦為出世間因果(滅果道因)。

問:何故世、出世,前果后因耶?

答:聲聞根鈍,知苦斷集,慕果修因,是故然也。

略明藏教修行,人之與位:

初、明聲聞位。分二:初、凡;二、圣。凡又二:外凡、內凡。

釋外凡中,自分三:

初、五停心:一、多貪眾生不凈觀;二、多嗔眾生慈悲觀;三、多散眾生數息觀;四、愚癡眾生因緣觀;五、多障眾生念佛觀。

二、別相念處(如前四念處是)。

三、總相念處:一、觀身不凈,受、心、法皆不凈,乃至觀法無我,身、受、心亦無我,中間例知。(已上三科名外凡,亦名資糧位。)

二、明內凡者,有四,謂:暖、頂、忍、世第一。(此四位為內凡,亦名加行位,又名四善根位。)

上來內凡、外凡,總名凡位,亦名七方便位。


次明圣位,亦分三:一、見道(初果);二、修道(二、三果);三、無學道(四果)。

一、須陀洹,此翻預流。此位斷三界八十八使見惑,見真諦,故名為見道,又名圣位。

二、斯陀含,此云一來。此位斷欲界九品思中,斷前六品盡,后三品猶在,故更一來。

三、阿那含,此云不來。此位斷欲殘思盡,進斷上八地思。

四、阿羅漢,此云無學,又云無生,又云殺賊,又云應供。此位斷見、思俱盡:子縛已斷,果縛猶在,名有余涅槃;若灰身滅智,名無余涅槃,又名孤調解脫。

略明聲聞位竟。

次明緣覺,亦名獨覺。值佛出世,稟十二因緣教,所謂:

一、無明(煩惱障、煩惱道);

二、行(業障、業道);

(此二支屬過去。)

三、識(托胎一分氣息);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質);

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

六、觸(出胎);

七、受(領納前境好惡等事);

(從識至受,名現在五果。)

八、愛(愛色、男女、金銀錢物等事);

九、取(凡見一切境,皆生取著心);

(此二未來因,皆屬煩惱,如過去無明。)

十、有(業已成就,是未來因,屬業道,如過去行);

十一、生(未來受生事);

十二、老死。

此是所滅之境,與前四諦開合之異耳。云何開合?謂無明、行、愛、取、有,此之五支合為集諦;余七支為苦諦也。


既名異義同,何故重說?為機宜不同故。

緣覺之人,先觀集諦,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此則生起;若滅觀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因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言緣覺。

言獨覺者,出無佛世,獨宿孤峰,觀物變易,自覺無生,故名獨覺。

兩名不同,行位無別。此人斷三界見思,與聲聞同;更侵習氣,故居聲聞上。

次,明菩薩位者。從初發心,緣四諦境,發四弘愿,修六度行。

一、“未度者令度”,即“眾生無邊誓愿度”,此緣苦諦境;

二、“未解者令解”,即“煩惱無盡誓愿斷”,此緣集諦境;

三、“未安者令安”,即“法門無量誓愿學”,此緣道諦境;

四、“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即“佛道無上誓愿成”,此緣滅諦境。

既已發心,須行行填愿,于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行,百劫種相好。

言三阿(無)僧祇(數)劫(時)者,且約釋迦修菩薩道時論分限者:

從古釋迦至尸棄佛,值七萬五千佛,名初阿僧祇。從此常離女身及四惡趣,常修六度,然自不知當作佛。若望聲聞位,即五停心、總別念處(外凡)。

次,從尸棄佛至然燈佛,值七萬六千佛,名第二阿僧祇。此時用七莖蓮華供養,布發掩泥,得受記莂,號釋迦文。爾時自知作佛,口未能說。若望聲聞位,即暖位。

次,從然燈佛至毗婆尸佛,七萬七千佛,名第三阿僧祇滿。此時自知,亦向人說,必當作佛,自他不疑。若望聲聞位,即頂位。

經如許時,修六度竟。更住百劫種相好因,修百福成一相。福義多途,難可定判,又云大千盲人治差為一福等。


修行六度,各有滿時。如尸毗王代鴿,檀滿;普明王舍國,尸滿;羼提仙人為歌利王割截無恨,忍滿;大施太子抒海,并七日翹足贊弗沙佛,進滿;尚闍黎鵲巢頂上,禪滿;劬嬪大臣分閻浮提七分息諍,智滿。

望初聲聞位,是下忍位;次入補處,生兜率,托胎,出胎,出家,降魔,安坐不動,為中忍位;次一剎那,入上忍位;次一剎那,入世第一位;發真無漏,三十四心頓斷見思習氣,坐木菩提樹下,生草為座,成劣應丈六身佛。受梵王請,三轉法輪,度三根性。住世八十年,現老比丘相,薪盡火滅,入無余涅槃者,即三藏佛果也。

上來所釋,三人修行、證果雖則不同,然同斷見思,同出三界,同證偏真,只行三百由旬,入化城耳。

略明藏教竟。

次,明通教者。通前藏教,通后別圓,故名通教。又,從當教得名,謂三人同以無言說道,體色入空,故名通教。

依《大品經》干慧等十地,即是此教位次也:

一、干慧地。未有理水,故得其名。即外凡位,與藏教五停心、總、別等三位齊。

二、性地。相似得法性水,伏見思惑。即內凡位,與藏教四善根齊。

三、八人地。

四、見地。此二位入無間三昧,斷三界八十八使見盡,發真無漏,見真諦理。與藏教初果齊。

五、薄地。斷欲界九品思前六品,與藏教二果齊。

六、離欲地。斷欲界九品思盡,與藏教三果齊。

七、已辦地。斷三界見思惑盡。但斷正使,不能侵習,如燒木成炭,與藏教四果齊。聲聞位齊此。

八、辟支佛地。更侵習氣,如燒炭成灰。

九、菩薩地。正使斷盡,與二乘同;扶習潤生,道觀雙流,游戲神通,凈佛國土。

十、佛地。機緣若熟,以一念相應慧頓斷殘習,坐七寶菩提樹下,以天衣為座,現帶劣勝應身成佛。為三乘根性,轉無生四諦法輪。緣盡入滅,正習俱除,如炭灰俱盡。


經云“三獸度河”,謂象、馬、兔也,喻斷惑不同故。

又,經云“諸法實相,三乘皆得,亦不名佛”,即此教也。

此教三乘,因同果異:證果雖異,同斷見思,同出分段,同證偏真。

然于菩薩中有二種,謂利、鈍。鈍,則但見偏空,不見不空,止成當教果頭佛。行因雖殊,果與藏教齊,故言通前。若利根菩薩,非但見空,兼見不空。不空即中道,分二種,謂但、不但。若見但中,別教來接;若見不但中,圓教來接。故言通后。

問:何位受接,進入何位?

答:受接人,三根不同。若上根,三地、四地被接;中根之人,五地、六地;下根之人,七地、八地。所接之教,真、似不同。若似位被接,別十回向,圓十信位;若真位受接,別初地,圓初住。

問:此藏通二教,同是三乘,同斷四住,止出三界,同證偏真,同行三百由旬,同入化城,何故分二?

答:誠如所問,然同而不同。所證雖同,大小、巧拙永異。此之二教,是界內教。藏是界內小、拙:不通于大,故小;析色入空,故拙。此教三人,雖當教內有上、中、下異,望通三人,則一概鈍根,故須析破也。通教則界內大、巧:大,謂大乘初門故;巧,謂體色入空故。雖當教中三人上、中、下異,若望藏教,則一概為利。

問:教既大乘,何故有二乘之人?

答:朱雀門中,何妨庶民出入?故人雖有小,教定是大。大乘兼小,漸引入實,豈不巧哉?般若、方等部內共般若等,即此教也。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成功摘帽!下周一停牌,周二復牌,1.75萬股東激動地心潮澎湃

成功摘帽!下周一停牌,周二復牌,1.75萬股東激動地心潮澎湃

八百者也
2025-07-12 06:25:03
狗仔疑曝劉亦菲隱秘情史:因宋承憲動機不純分手,和陳曉因戲生情

狗仔疑曝劉亦菲隱秘情史:因宋承憲動機不純分手,和陳曉因戲生情

娛圈小愚
2025-07-11 14:19:34
張怡寧參加婚禮哭了,64歲丈夫一直咳嗽,看著很老,還是袁立前任

張怡寧參加婚禮哭了,64歲丈夫一直咳嗽,看著很老,還是袁立前任

一娛三分地
2025-06-11 20:53:37
婚戀市場已經變天了!“四無女孩”現在最搶手,男生們爭著娶回家

婚戀市場已經變天了!“四無女孩”現在最搶手,男生們爭著娶回家

新時代的兩性情感
2025-07-12 13:20:13
德云社鄭好真說對了?楊少華去世后,楊議的“不知輕重”再引眾怒

德云社鄭好真說對了?楊少華去世后,楊議的“不知輕重”再引眾怒

書雁飛史oh
2025-07-12 15:10:53
名校冠名潮背后:復旦附屬復興中學是資源還是噱頭?

名校冠名潮背后:復旦附屬復興中學是資源還是噱頭?

觀察眼看世界
2025-07-11 19:20:03
36歲倪妮,面相變了,事實證明,4年前張藝謀的忠告,拉了她一把

36歲倪妮,面相變了,事實證明,4年前張藝謀的忠告,拉了她一把

逍遙史記
2025-06-13 15:48:39
我覺得美國媒體最近都瘋了,他們開始有點成為公知的味道

我覺得美國媒體最近都瘋了,他們開始有點成為公知的味道

老友科普
2025-07-12 08:24:22
新 iPhone 終于提速了,發布時間曝光

新 iPhone 終于提速了,發布時間曝光

全是技能
2025-07-12 09:23:55
閱兵式上見?噴涂機號的殲-35A和殲-20編隊飛行,入役實錘

閱兵式上見?噴涂機號的殲-35A和殲-20編隊飛行,入役實錘

藍星特快
2025-07-11 15:40:02
華為等被排除在外,“理由”站不住腳!

華為等被排除在外,“理由”站不住腳!

互聯魚
2025-07-12 12:57:14
天涯頂級神貼

天涯頂級神貼

鄉野小珥
2025-07-05 08:42:46
70多歲捕蛇老人說,如果蛇常在你家出沒,說明3個問題,要引起重視

70多歲捕蛇老人說,如果蛇常在你家出沒,說明3個問題,要引起重視

農夫也瘋狂
2025-07-06 07:45:53
我們最大的罪惡,是把她遺忘!

我們最大的罪惡,是把她遺忘!

河山歷史
2025-06-28 19:35:12
原來早已不是中國籍?事業巔峰遠赴美國,被老外“玩膩”晚年回國

原來早已不是中國籍?事業巔峰遠赴美國,被老外“玩膩”晚年回國

冷紫葉
2025-07-11 13:27:58
活久見!網傳一公司發明考勤新規,早到10分鐘就可以早退10分鐘…

活久見!網傳一公司發明考勤新規,早到10分鐘就可以早退10分鐘…

明月雜談
2025-07-11 12:52:57
女排聯賽 中國勝加拿大晉級8強總決賽 下步爭排位

女排聯賽 中國勝加拿大晉級8強總決賽 下步爭排位

晚霧空青
2025-07-12 13:38:32
北約秘書長:中國大陸準備武統臺灣時,將要求普京入侵北約

北約秘書長:中國大陸準備武統臺灣時,將要求普京入侵北約

第一軍情
2025-07-12 12:30:03
官媒發聲:砸窗不是義舉不是英雄,是對安全的粗暴踩踏,央視表態

官媒發聲:砸窗不是義舉不是英雄,是對安全的粗暴踩踏,央視表態

體制內老陳
2025-07-07 12:33:23
上海中考改革:四校掐尖話終結,教育公平還是均質化陷阱?

上海中考改革:四校掐尖話終結,教育公平還是均質化陷阱?

觀察眼看世界
2025-07-12 11:01:55
2025-07-12 16:43:00
十方叢林 incentive-icons
十方叢林
網聚善知識,弘揚禪文化!
22013文章數 22114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715萬建牛郎織女雕塑"調查2年無結論 河南平頂山回應

頭條要聞

"715萬建牛郎織女雕塑"調查2年無結論 河南平頂山回應

體育要聞

夏聯-開拓者大勝勇士 楊瀚森首秀10+4+5+3帽

娛樂要聞

鹿晗賬號解禁后首曬自拍,漲粉超400萬

財經要聞

中國超半數城市人口下滑,什么信號?

科技要聞

Kimi深夜整活,開源了首個萬億參數模型

汽車要聞

小米YU7深度試駕:優點很多缺點也很多

態度原創

本地
藝術
手機
時尚
教育

本地新聞

換個城市過夏天 | 楓葉之都的22℃清涼秘境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手機要聞

小米15默秒全,國產小屏旗艦銷量比比看

買包的盡頭是帆布包?她花幾十塊拿下女明星同款

教育要聞

題不算很難,就是很多同學解題過程比較復雜,容易出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荃湾区| 融水| 葵青区| 平泉县| 石河子市| 青州市| 朝阳市| 额敏县| 南丹县| 元谋县| 金寨县| 确山县| 正阳县| 枞阳县| 鱼台县| 泾阳县| 日土县| 乌兰察布市| 宜阳县| 汝南县| 乌审旗| 塘沽区| 泽普县| 广州市| 新津县| 嘉义县| 天峻县| 栾川县| 石棉县| 郎溪县| 双牌县| 九寨沟县| 巩义市| 邯郸市| 辽阳县| 北京市| 南华县| 方正县| 灵武市|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