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北京城市圖書館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盛宴——“跟著名著游中國·北京場”。7月9日晚,著名主持人倪萍攜手著名講書人、學而思閱讀推薦官樊登,以及好未來(學而思)執行總裁位晨,圍繞“北京記憶”、“精讀經典”與“暑期閱讀”等話題,展開了一場深度直播對談。
在直播現場,兩位文化名家以名著為引,與觀眾一起回到童年、走進北京,并就如何引導孩子“讀得懂、悟得深”,以及閱讀如何塑造人生等問題,給出了極具啟發性的答案,吸引了上萬家庭在線聆聽與互動。
精讀,是成長的深層養料
談到自己的閱讀經歷,倪萍老師以《我與地壇》為例,動情剖析了史鐵生筆下的生命哲思。她將個人的北京記憶與文學圖景交織,深情道出:“讀書使得史鐵生的靈魂站立了,就算坐著輪椅,也可以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所以她“希望孩子們好好讀名著”。
樊登老師則聚焦《城南舊事》《朝花夕拾》等近現代名篇,從林海音、魯迅的北京足跡出發,強調了精讀習慣對孩子長遠發展的關鍵作用。“一個孩子即使成績平平,但只要養成精讀的興趣和習慣,往往能比只刷題的孩子走得更遠。”他認為,名著是我們這個民族、這個社會的共同記憶和共同話語。只有精讀名著,孩子才能真正跟社會融為一體。
資深愛書人談讀書心法
當被問及工作之余怎么做到大量閱讀時,倪萍老師以自身經驗說明,閱讀并非必須正襟危坐于書桌前,關鍵在于內心持續保有對知識的渴求和對閱讀的珍視。“讀書確實是我們工作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這種將閱讀融入日常點滴的意識,使得碎片時間也能成為汲取智慧的契機。
樊登老師則清晰闡述了閱讀方法的關鍵分野:“泛讀增長見識,精讀獲得成果。” 他坦言自己閱讀面廣、速度快,這得益于泛讀積累的廣度。然而,他明確強調,面對承載深厚思想的經典名著,“精讀”是不可或缺的深度耕耘。精讀的意義不僅在于語文,更能夠鍛煉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助力全科學習。他特別提到:“學而思大閱讀與我的理念一致,不是單純泛讀,而是通過精讀名著培養思維模式。好的思維模式,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找到閱讀名著的金鑰匙
面對“名著艱深孩子讀不進去”這一普遍痛點,倪萍與樊登結合自身經歷,開出了融合智慧與實操的“良方”——關鍵在于點燃興趣、降低門檻。
倪萍老師坦言自己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小時候也沒有書可讀,但姥姥會為自己講《聊齋》的故事。她強調,優質的引導是叩開名著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好的伴讀,能將艱深化為生動,將遙遠拉近身旁。
樊登老師對此深表認同,“不愛閱讀是沒興趣,沒讀懂”,并給出了三點讓孩子愛上讀書的建議:家里要有書,家長要讀書,讀后要交流。他認為,學而思大閱讀“比我們更懂孩子如何閱讀”,其專業體系能有效搭建理解階梯,幫助孩子穿透文字表層,把握深層意蘊,實現從“讀得多”到“讀得懂”的關鍵躍升。
在直播的尾聲,兩位老師再次強調:名著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務,而是一場慢而深的修行。他們鼓勵家長們在暑假為孩子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既可以家中靜讀,也可以走出門去“讀城市、讀生活”。
據悉,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辦方,學而思大閱讀始終堅持“精讀+伴讀”的理念,幫助孩子讀懂經典、愛上閱讀、提升素養,真正做到“讀寫雙提升,閱讀促成長”。
這個夏天,讓我們和孩子一起精讀好書、打卡北京,在文學與生活的雙重陪伴中,收獲知識,也收獲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