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運動與不運動,差的是一整個人生。
年紀漸長,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人生下半場,拼的不是成就或財富,而是運動與健康。
01.運動,富養身體
最好的養生,就是堅持運動。
一個人體質好壞,是先天決定的;健康的身體,卻可以后天養成。
曾國藩自幼體弱,寒窗苦讀數十年,久坐不動損傷了氣血。他常感到“耳鳴不止,稍稍用心,便覺勞頓”。
曾國藩的這種癥狀,類似現代人“亞健康”的狀態:
明明一天到晚什么事也沒做,身體的疲憊卻無法消除。曾國藩自己也意識到,這是威脅健康的大問題。
他決定改善,在日記中寫道:“行步常勤,筋骨常動。”
身體四肢要勤于鍛煉,沒事不要總是坐著,多站起來走動走動。筋骨才能保持硬朗,身體才能保持健康。
02.運動,富養精神
運動不僅可以改善體質,更能磨練精神。
據史料記載,陸游活到85歲高齡,是宋朝最長壽的詩人。他晚年依然精神矍鑠,得益于一種名為“長嘯”的健身運動。
古人長嘯時,會舒展自己的身體,有節奏地進行深呼吸。伴隨著吶喊,刻意拉長聲音,類似于我們爬山時的“喊山”。
揮灑汗水的同時,也吐故納新。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隨之蒸發。運動時,人體會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腎上腺素。
多巴胺可以提升幸福感,腎上腺素使人精神振奮,血清素抵抗抑郁癥。
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情緒有關。能使人舒緩緊張的情緒,提升幸福感。
堅持運動,可以改善睡眠質量,睡眠好精神就好,精神好心情就好。頭腦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速度快,記憶力也顯著提升。
運動對精神的改善,并非一日之功。
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所收獲。
03.運動,富養人生
常聽人說:“生命在于運動。”
運動能延展生命的長度,開拓生命的寬度,累積生命的厚度。
動與不動,差的是一整個人生。18歲以前,生命是父母給的;18歲以后,人生質量由自己決定。
運動,能讓你保持一種年輕的狀態。
正如《呂氏春秋》所說: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意思是說,活水常流所以不發臭,門軸常轉所以不被蟲蛀。
人也一樣,要常運動,生命力才能持久。
你若不動,人生便是一潭死水,遲早發爛、發臭;
唯有流轉起來,在不停的運動中,生命才能抵御侵蝕,永遠年輕。
有位經濟學家曾說:
“健康是‘1’,而財富、名聲、地位……這些外在的條件都是‘0’。
大多數人在為了‘1’后面的‘0’疲于奔命;
殊不知世間最寶貴,也最難守住的,正是前面的‘1’。”
對于人生而言,健康永遠排在首位,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動起來,就是為你的人生保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