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在廣州舉辦2025年“全國低碳日”廣東省主場活動。本次活動以“碳路先鋒 綠美廣東”為主題,以“零碳全運”為契機,全面展示廣東綠色低碳發展成效,由廣東省清潔生產協會承辦。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國英出席活動并致辭,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省執委會市場開發部副部長、廣東省體育局領導雷檢軍等出席活動。
廣東系統部署應對氣候變化的管理體系
十五運會特許商品可掃碼追溯碳足跡
“氣候變化的攻守之道是科學適應和創新減碳。”廣東工業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協同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曾雪蘭表示,目前,廣東全面系統部署,構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管理體系,包括建立了常態化的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和報告機制、碳強度目標地市配額分配機制、碳足跡與碳標簽體系等。
據介紹,廣東應對氣候變化卓有成效。在經濟總量持續領跑全國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高位改善,主要環境質量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總數居全國首位,廣東碳標簽率先發布并實現粵港互認,碳強度處于全國第二低位,并在COP29中國角廣東邊會上成功向世界展示“廣東綠”。
為推動“零碳全運”,活動現場為部分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特許商品頒發碳標簽證書,消費者掃商品碳標簽二維碼即可追溯產品的碳足跡。
花樣游泳世界冠軍、倫敦奧運會銀牌得主陳曉君在現場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經批準生產的十五運會周邊商品達到1032款,其中上市的超過300款商品已采取了基本的碳核算規范,在原材料的選擇、生產工藝與包裝設計等注入綠色理念,確保商品綠色低碳的同時,也注重其實用性、美觀性與紀念意義。
廣東上線碳標簽信息管理平臺
大灣區產品實現碳足跡互認
活動現場發布了《關于完善碳減排市場機制 助力“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若干措施》,并正式上線“廣東碳標簽信息化管理平臺”。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李原介紹,廣東碳標簽信息管理平臺是一個線上化管理平臺,它不僅支持消費者查詢產品的碳足跡和碳標簽信息,還允許產品生產企業在線申請制作自己的碳標簽。該平臺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旨在幫助產品生產企業了解并管理產品的環境表現,提升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平臺上線標志著我們對產品碳排放管理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它不僅服務于消費品行業,還覆蓋了工業產品領域,特別是上游中游的原材料生產商,通過提供碳足跡管理工具,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控制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進而滿足下游客戶對產品環境表現嚴格的要求。”
“目前首批已經有六個產品實現了香港與廣東兩地之間的互認。這一成果來之不易,因為它克服了內地和國際間碳足跡核算存在的差異性問題。互認機制的建立,不僅促進了兩地間的產品流通,也為我們的產品技術提供了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推動環保工作的開展。”李原表示。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黃馳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