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 劉靜)先后兩次被列為全國宅改試點縣(區),參與國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釋放農地活力的路,江西鷹潭市余江區探索了十年,仍在繼續。
7月10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參加“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采訪時來到余江區錦江鎮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園區,90后許亮講起腳下這塊地的來歷:它來自余江區錦江鎮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早在2015年參與國家宅基地、征地制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三項試點改革時,當時的余江縣(2018年7月余江撤縣設區——記者注)就通過退出危舊房、廢棄豬牛欄騰退出了一些土地,這些土地在2020年成為農地入市試點改革的對象。”錦江鎮副鎮長許亮告訴記者,上述園區一期項目所在的114.5畝地中,有94.5畝是錦江鎮前進村廢棄的94.5畝紅磚廠就地入市,其余20畝是鄰鎮潢溪鎮桂林村閑散的20畝集體建設用地異地調整入市。
江西鷹潭市余江區錦江鎮副鎮長許亮。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沉睡”的土地被喚醒,更多企業看到這個中部地區小鎮的能量。“在我們和政府溝通、項目落地之前,園區里的工業廠房就已經建好了。”鷹潭市華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龔洋洋用“拎包入住”描述兩年前租賃園區廠房的感受。這家生產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零組件的制造商,到余江后開始練“內功”,打磨線控自動系統技術創新實驗室。
鷹潭市華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廠房內,工人在確認儲能防爆閥主體尺寸。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直線距離300米外,江西沃森戶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安京輝也直言入駐此地的“性價比”:不僅園區內配套設施齊全,消防安全管理標準高,本地用工方面也具備成本優勢。“這里的房租是沿海地區的三分之一。”
江西沃森戶外用品有限公司廠房,該公司于2023年8月入駐園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一組直觀的數據是,上述示范園自2023年開園以來,已入駐投產企業12家,布局精密制造、汽車配件產業,帶動500余名農民工就業,農民務工收入達3000萬元。
“我們余江發展精密制造產業有工業基礎。”許亮說,在該園區附近,就是精密制造產業園區,余江區也是全國三大微型元件生產基地之一。“農地入市用于打造產業園,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本地精密企業擴產與轉型升級沒有空間、上下游中小企業難以集聚的難題。”
荒地活、土生金。截至目前,余江區已入市土地51宗,面積561.5228畝,入市價款5485.1532萬元。其中2023年入市試點以來13宗,面積103.76畝,成交價款2074.56萬元。在上述示范園一期項目中,村級經濟合作社將土地收益作為入股資金,村民由此成為股東,持續獲得分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