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商院與東湖的四季里
藏著一段跨越十一年的“雙向奔赴”
1300余份報告、上萬次腳步丈量
武漢商學院師生與東湖的緣分還在繼續......
深耕東湖文脈·共育實踐課堂
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景區。春蘭、夏荷、秋桂、冬梅,四季景觀別致。作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東湖年接待游客超2000萬人次,成為自然與人文完美融合的江城明珠。
2014年,時任旅游管理學院負責人的高靜教授在武漢市委黨校中青班學習,在完成一個月的理論學習后,高靜被分到東湖風景區旅游管理局掛職。“當時,東湖風景區是5A級景區復核的關鍵期,任務艱巨。”高靜掛職后,馬上進入工作專班,與東湖團隊共同解決復核中的問題。一個月的時間,高靜走遍了東湖風景區的角角落落,深深領略到東湖的詩意、東湖的美。
“這樣美好的一個地方,讓我覺得有責任、有義務把她保護好,建設成真正意義上的美麗東湖。”掛職結束后,高靜將自己對東湖建設的一些想法與東湖風景區旅游管理局溝通后,得到對方的大力支持。
▲團隊調研掠影
自此,我校與東湖正式結緣。多年來通過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第三方評估、社會服務等多種方式,深度參與東湖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開啟了一段長達十一年雙向奔赴的浪漫之旅。
東湖質檢聯創·實踐課堂賦能
“我們對東湖,絕對是真愛!”高靜笑著說,十一年來,1300余份的調研檢測報告成為團隊東湖足跡的見證。
▲團隊調研掠影
高靜介紹,1300余份檢測報告是根據武漢市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管委會要求,對其行政管轄內共計9家旅游景區按《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 17775-2003)進行檢測的,檢測內容包括旅游交通、游覽、旅游安全、衛生等項目,共計1000分。“要求很嚴格,東湖作為5A級旅游景區,服務質量與環境質量要達到950分才算合格。”高靜說。
▲學生在東湖綠道做游客滿意度測評
高靜團隊全面開啟了對東湖風景區的調研,2014年撰寫并提交《東湖風景區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可行性調研報告》,該報告獲評武漢市委組織部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并獲武漢市產學研項目支持,成功助力東湖風景區于當2016年2月順利創建成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
團隊成員張姝說:“通過持續的監測與改進,東湖風景區在管理和景觀上均取得了顯著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更好了,來東湖的游客更多了。”
▲部分測評簡報
同時,我校文旅產業研究中心對應景區數量和設施,組建了測評小組,招募檢測志愿者。志愿者從我校旅游類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中招募,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實地暗訪形式,深入景區全面考察,對照國家標準打分,對存在的問題拍照留存資料,匯總分析后提交圖文結合的測評簡報。
測評報告里,景區標識系統常態化更新、提高精細化服務水平、游覽線路優化等等,都得到東湖風景區的認可,并逐一落地,促進東湖旅游經濟指標良性發展。
“十多年來,參加這個項目的師生超過萬余人,寒來暑往,從不間斷,東湖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們的足跡。從某種層面上甚至可以說,東湖的每一塊石頭都認識我們。”高靜說,在學校為東湖提供服務的同時,東湖也成為師生們的實踐課堂。
▲《認識武漢》實踐課合影
通識教育學院開展“東湖文化挖掘與推廣”項目,將觸角深入東湖文化深度研究,撰寫專著《文話東湖》,獲評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旅游管理學院組織學生到東湖磨山景區開展實踐課堂,通過導游示范、團建活動及調研,增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如今,我校與東湖風景區的緣分仍在延續,兩期東湖綠道檢測項目已經順利完成,第三期的合作正有條不紊地展開。我們與東湖風景區旅游管理局攜手的新項目:綠道露營區建設與服務規范省級地方標準已經成功立項。
“我們堅信,在東湖人的不懈努力下,在我校師生的持續助力下,東湖從武漢走向世界,成為世界名湖,人民樂園,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現實。”高靜說。
出品:武漢商學院全媒體中心
資料來源:本人
部分來源東湖印象、網絡
文字:毛雨晴
編輯:邸子瑜
校審:段諾瑯
統籌:商 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