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和“紅色基因代代傳”的號召,由湖北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不同專業大學生組成的文聲潤澤推普志愿服務隊與“戎耀湖工”退役大學生志愿服務隊近日走進花西鄉愛心托管班,通過精準化、特色化的服務,為鄉村青少年打造了一站式成長加油站,助力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精準推普:讓語言成為連接時代的紐帶
文聲潤澤推普志愿服務隊以“精準調研+實踐浸潤”的模式,將普通話推廣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課程開始前,志愿者們通過問卷調查,深入了解鄉村孩子的語言習慣和學習需求,發現部分孩子因方言影響存在詞匯量不足、表達不自信等問題。
在植物拓印課上,孩子們用普通話描述楓葉的“鋸齒”邊緣和銀杏的“扇形”葉片,同時學習“拓印”“浸染”等專業詞匯。志愿者劉小清、秦慧琳結合調研結果,延伸講解“光合作用”“生態保護”等知識,將語言學習與自然認知、環保教育有機融合。
趣味運動環節中,志愿者李樂涵在袋鼠運瓜接力賽中引導孩子們用普通話喊出“快傳”“穩住”等指令,讓語言學習從課堂延伸到生活,幫助孩子們打破地域局限,增強溝通自信。
紅色教育:讓革命精神照亮成長之路
“戎耀湖工”退役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以紅色故事為媒介,將革命精神與安全教育相結合,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成長課。
退役大學生志愿者以經典故事《雞毛信》為切入點,深情講述海娃冒著生命危險送信的經歷,引導孩子們理解“勇敢”和“責任”的含義。志愿者袁鵬舉結合故事情節,啟發孩子們思考:“今天的安全,是無數‘海娃’用堅守換來的。”
隨后,志愿者全晨鴻宇分享軍營生活,用清晨號角、整齊隊列、刻苦訓練等場景,向孩子們傳遞“堅持”“團結”和“紀律”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對軍旅生活的向往。
在防溺水、防踩踏安全教育環節,志愿者任智君、田權巧妙結合紅色故事,強調“勇敢不等于魯莽”,并示范“抽筋自救”“人群護頭”等實用技能,讓孩子們在紅色精神的熏陶下增強安全意識。
協同聯動:為鄉村振興培育未來力量
兩支服務隊的聯動,展現了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教育的創新實踐。文聲潤澤推普志愿服務隊通過語言賦能拓寬孩子們的認知邊界,“戎耀湖工”退役大學生志愿服務隊則以紅色基因筑牢精神根基,共同構建了“語言筑基—精神鑄魂—安全護航”的協同育人模式。
此次志愿服務不僅響應了政府“志愿服務下沉基層、補齊鄉村教育短板”的號召,更彰顯了新時代志愿服務的專業價值和社會擔當。從花西鄉中心小學的課堂到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湖北工程學院的志愿者們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鄉村孩子的成長注入更多希望與力量。(通訊員:張莉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