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已至,今年的三伏天時間表也新鮮出爐。
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今年的三伏天,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
30天的時間雖短,但暑熱濕氣卻并未削減,對于健康來說,這既是兇險的三十天,也是改善體質的關鍵時刻。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10天)
在這期間,水果吃得好能養人,吃不好,則可能引起上火或受寒,反而得不償失。
養陰果——椰子
三伏天是陽氣蒸騰之際,陰虛體質者體內本有虛火暗藏,又逢濕熱外侵,極易引發虛火上炎,備受煎熬。
原本的手腳心發燙、口干舌燥、失眠、盜汗、牙齦腫痛癥狀會愈發加重。
這類人此時并不適合跟風滋養陽氣,而是應該重視——滋陰。
在這里推薦一款天然的滋陰果——椰子。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提到椰子具有“瀉火益元”“解暑毒”“補虛滋陰”的功效。
夏天人體出汗較多,體內的陰分物質也會跟著汗液跑出身體,飲用椰子汁可以清暑解渴,迅速補充陰液。
雖然椰子汁性質偏涼,但并沒有西瓜那么“寒”,吃多了也不會大傷脾胃。
椰子肉也不要浪費,吃掉還有助于健脾胃、補元氣。
養陽果——龍眼
如果說6月是“荔枝月”,7月就是吃龍眼的好時候。
進入7月下旬,龍眼開始成熟上市,平時愛吃干品的朋友們,可別錯過嘗鮮的時機。
龍眼性溫,味甘,不僅是“補陽果”,還有補氣血、益心脾、安神的功效,堪稱是“水果中的黃芪”。
而且,它含有大量的鐵、鉀等元素,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再生。
對于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病后或產后體虛的人非常適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常怕熱、易口干、小便黃赤、容易便秘、煩躁者,就不宜多吃龍眼。
“利水”果——葡萄
中醫認為,“祛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三伏天里,去除濕熱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利小便。葡萄味甘、酸,性平,入肺、脾、腎三經,有助于“逐水,利小便”。
《隨息居飲食譜》云:“(葡萄)甘平補氣,滋腎液,益肝陰,養胃耐饑,御風寒,強筋骨,通淋逐水,止渴安胎。”
而且,葡萄根、葡萄藤葉均可入藥。
葡萄根:可祛風利濕、解毒消腫,主治風濕痹痛、水腫、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癰腫疔瘡等。
葡萄藤葉:有祛風除濕、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風濕痹痛、水腫、腹瀉、風熱目赤、癰腫疔瘡等。
葡萄中含有的總黃酮、多酚類物質、白藜蘆醇、原花青素等多種活性成分,還對維持細胞活性、改善皮膚狀態大有裨益,并有助于預防腫瘤。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養生中國,由肥城市衛生健康局、市中醫藥協會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編輯審核: 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