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穩定幣帶動下,加密貨幣熱度升溫。為何比特幣市值(2.1萬億美元)仍占加密貨幣總市值(3.4萬億美元)的61.5%,而穩定幣以6%的市值占比承擔了97%的交易量?今天我們來從經濟學角度說一下穩定幣。
穩定幣,從經濟學角度,他其實是一個鑄幣權的問題,最早的貨幣,是銀行債券,銀行出售債券,收到黃金,而這些債券在市場上流通成為貨幣。而后來,市場對貨幣需求越來越大,但銀行的金庫里面卻沒有太多黃金,就發生了擠兌。銀行被擠兌,就出現了央行,而隨著擠兌增加,銀行逐漸將鑄幣權轉移給了央行。而央行紙幣一開始的信用保障是黃金,后來,央行也被擠兌,比如美聯儲,一開始搞了個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了美元和黃金兌換比例,但只允許其他央行來美聯儲換黃金,不允許老百姓來換,可換著換著,黃金還是不夠用了。于是,干脆就沒有黃金,只有紙幣。
穩定幣要走的路,就是紙幣曾走過的路,主要原因,還是這個世界商品豐富,全世界需要更多的流通貨幣,又因為支付方式的改變,全世界需要用電子貨幣代替紙幣,所以,貨幣電子化是必然。但這方面,中國和美國的做法有史以來就不一樣。上面我說的是美元的歷史,美元,其實是一種自下而上產生的貨幣,而人民幣,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貨幣,我們是先有央行,再有人民幣,而美國是先有美元,先有私人銀行鑄幣權,地方政府鑄幣稅,然后再有央行。所以,美國穩定幣的邏輯是通順的,他們先將鑄幣權下放,由美國的私人公司來發行穩定幣,同時將美元作為發行穩定幣的儲備,這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不同,因為穩定幣是有錨定物的,那就是美元。
然后,如果穩定幣出現了擠兌,那么就反向搞一個穩定幣的央行,美國政府則通過鑄幣稅來增收,也實現經濟擴張。這幾乎是重新走一遍美元的誕生過程,只是美元開始錨定物是黃金,而如今穩定幣的錨定物是美元。所以,如果穩定幣大行其道,美國必然會產生新的周期。要知道,在黃金貨幣時代,如英國的物價是非常穩定的,經濟很少出現周期性波動,到了紙幣時代,每隔10年左右就會有一次經濟危機,本質就是貨幣的收縮和擴張循環,收縮是因為擠兌,擴張是因為造幣,鑄幣。而隨著穩定幣的出現,相信,十年的經濟周期將進一步縮短,說不定2-3年就有一輪經濟循環。所以,全球經濟的波動性將大大增加。
那么,為什么不能炒穩定幣呢?如果是比特幣,是無錨貨幣,那么其價值完全在于投資人的信仰。而有錨貨幣,如穩定幣,按道理其幣值是和美元同步的,也就是說,穩定幣不是發行固定數量,而是市場需要多少,他就發行多少,我們說,炒幣核心是稀缺性,比特幣總數鎖死,才會有炒家,巨鯨要是賣了老倉,估計也夠投資人喝一壺的,很多人忘了賬號,才讓比特幣如今的流通量大幅度縮水。但穩定幣不一樣,穩定穩定,本來就是為了幣值穩定,所以,別炒穩定幣。
那么中國會不會有穩定幣,還是一樣,中國人民幣是先有央行,再有人民幣,中國的穩定幣其實就是數字人民幣,如果要算,那支付寶和微信余額其實也是穩定幣,別講理論,實際上他們是相同的東西,微信支付寶需要備付金,穩定幣需要儲備,只是技術上,前者是虛擬幣,后者是區塊鏈,技術上的差異不代表本質上的區別。那么,你會去炒微信和支付寶的余額嗎?當然不會,所以,中國的穩定幣早就有了,而為了穩定中國穩定幣,中國一直要求互聯網公司比如微信支付寶加強備付金管理。就是怕你10塊錢辦100塊的事。但美國不一樣,他一定會10塊錢辦100塊的事,因為美國這個國家就是不斷信用擴張的國家,是靠鑄幣掠奪全球的國家。比如美元,各國賺美元作為儲備,美國讓美元貶值。特朗普天天喊著說美元貶值促進出口,哪是為了出口,就是為了賴賬。
當然,你說港幣為什么要穩定幣?很簡單,港幣和美元掛鉤,類似,港幣和美元是 聯系匯率,港幣也是一種銀行發行的貨幣,當然,港幣發行比美元嚴格。換句話說,如果不考慮紙幣屬性,港幣本來就是一種以美元為基礎的穩定幣,其儲備就是金管局手上的美元,既然港幣是美元的穩定幣,那么再來一個港幣的穩定幣,是否順理成章。當然,但這里面需要注意一點,因為所有穩定幣都是按需供給,當市場需求量大的時候,這樣嵌套的鑄幣模式,一定會導致市場流通中貨幣增加,結果就兩個:溫和通脹,經濟發展。惡性通脹,經濟停滯,我們要盡可能的實現前者,避免后者。所以,穩定幣對經濟,有利有弊。對于通縮的經濟體,穩定幣是有利的,對于通脹的經濟體,穩定幣是雪上加霜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