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輪談判無疾而終,日本強硬到底,特朗普憤而發出加稅通知函。而在一周前,中國剛對日本水產品解禁。在美國對日高舉關稅大棒的當下,中國此舉可謂是“雪中送炭”。
日前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宣布,自8月1日起,對日本、韓國等14國征收新關稅,稅率從25%到40%不等。特朗普還給這14個國家發去關稅信函,其中給日本的信函是第一封發出的。
圖為今年2月石破茂與特朗普在白宮會面
還記得之前白宮不斷放風,說要一家一家談判,還說考慮“延緩90天”,現在看來全都是煙霧彈。而之所以率先發給日本,也是特朗普深思熟慮的結果。
其一,日本態度最強硬。到目前為止,美日一共經過了七輪談判,但始終沒有任何突破,尤其是在汽車關稅和農業保護上,日本拒不讓步。在日本身上,特朗普越來越不耐煩,甚至斥責日本“被寵壞”。
日本政府還頂著壓力,主動取消美日“2+2會談”,氣得特朗普直接威脅,要把關稅升至30-35%。如今首封信函發給日本,就是對石破茂政府“不屈服”的直接懲罰。
其二,日本有特朗普最想要的汽車產業。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是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汽車約137萬輛,占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若美國加征25%關稅,給日本車企及產業鏈帶來的損失,將是巨大的。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特朗普才選擇第一封信發給日本。若日本企業赴美建廠,并向美國開放大量市場,“制造業回流美國”就不再是夢。
白宮新聞秘書出示特朗普簽署的關稅信函
其三,7月20號日本參議院改選的時間,民調顯示,石破茂的支持率一度在20%附近徘徊,屬于“危險水域”,雖然近期有所回升到34%-39%,但仍然不高。特朗普選擇在選舉前施壓,時機極具針對性,不排除是想利用國內政治壓力,迫使其在貿易談判中做出更大讓步。
可以說,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很不近人情,作為美國在亞太最核心的盟友,無論軍事還是外交,日本都唯美國馬首是瞻,如今卻被逼到墻角。
特朗普算計的很準,日本手里并沒有能和美國抗衡的籌碼,長久打下去,只能對美妥協,換取減稅。但特朗普卻算漏了一點——中國。
6月29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宣布自即日起,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但福島等10個都縣還是除外。在美國對日加征關稅之際,中國此舉可謂是“雪中送炭”。
數據顯示,2022年日本農林水產食品出口額達1.4148萬億日元,其中中國大陸以25.2%的占比,成為最大出口對象國。2023年7月,日本不顧各國反對啟動核污水排海,中國全面禁運日本水產品,對大陸出口歸零。
石破茂7月8日與內閣部長舉行日本關稅策略會議
若中方解禁措施落實,日本水產品對華出口有望恢復至2022年水平。就算是局部解禁,也能緩解日本因美國關稅帶來的壓力,換得一定喘息之機。而有了時間,日本在對美關稅談判上,底氣也會更足。
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方的“雪中送炭”不是饋贈。這兩年來中方獨立監測福島核污水數據,還有WTO衛生組織也在監測。換句話說,中方的決定是基于科學證據,才逐步調整措施。之后日本企業要重新申請在華注冊,還得提供各種證明文件。這其實是一套很嚴格的機制,不是放松而是更精準監管。
有了中國市場托底,日本的態度也越發堅定。在收到特朗普的關稅通知單后,石破茂在內閣部長會議上表示,“非常遺憾”,將繼續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直至新設定的8月1日。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不久前,在世界和平論壇大會上,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發聲,呼吁中日韓聯合起來對付美國。2024年美國GDP達到29.2萬億美元,而中日韓三國經濟總量為24.21萬億美元,雖然有差距,但并非不可逾越的鴻溝。無論是產業還是技術,亦或是市場,中日韓三國都完美互補。所以,若日韓能頂住與中國攜手反抗,即便是美國強壓,也無濟于事。
總而言之,貿易戰沒有贏家,但總有國家未雨綢繆。若美國始終抱著“割盟友補自己”的觀念,關稅大棒終成回旋鏢,反過來促進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落地。現在就看在這場風浪中,誰能堅持到底,“大洗牌”已悄然開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