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持續到現在,局勢又有了新的變化,近日,特朗普爆了一句粗口“普京那套全是bullsh*t”,甚至還威脅要再次對烏克蘭提供援助,然而怒罵還在熱搜榜上掛著,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卻突然將矛頭對對準中國,發起制裁,那么中國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博弈崩塌后特朗普爆粗
特朗普的怒火并非空穴來風,過去30天內,他與普京進行了三次馬拉松式通話,最近一次持續整整60分鐘,當助手們期待突破時,特朗普走出會議室大罵:“進展微乎其微,他根本不想停戰”,這種挫敗感源于競選承諾,他曾夸口“24小時解決俄烏沖突”,如今執政百日將至,戰火卻愈演愈烈。
更深層的裂痕在6月已經埋下,當時特朗普請求普京調解伊朗沖突,俄方爽快答應,但幾天后美軍突然空襲伊朗核設施,特朗普公開嘲諷“普京不適合當調停人”。
這種背刺行為徹底摧毀了普京對特朗普的信任,所以當7月初俄海軍副司令在庫爾斯克遇襲身亡,特朗普對烏軍暴行只字不提,卻空談“和平使命”,俄方認定美方毫無誠意。
而美國的軍援更讓俄羅斯感到不滿,盡管特朗普聲稱要調停戰火,然而五角大樓仍向烏輸送了價值2.3億美元的防御性武器,這種言行不一的矛盾讓普京看透本質,美國既想扮演和平使者,又不愿放棄戰爭紅利。
更讓俄方警覺的是,美國國會正醞釀針對俄能源和濃縮鈾的新制裁,威脅對第三國加征500%關稅,此舉分明是要掐斷中印等國的俄能源進口。
烏克蘭的制裁豪賭
與此同時烏克蘭的選擇令人瞠目,就在特朗普罵完普京的同一日,澤連斯基突然簽署總統令,以“涉軍嫌疑”凍結5家中國企業在烏資產,這些企業被指控向俄提供無人機配件,但烏方至今未出示任何證據,這種粗糙的表演暴露了烏克蘭的深層困境。
首先是前線的崩潰,俄軍在蘇梅州撕開新戰線,烏東多處據點告急,最致命的是兵源枯竭,烏軍日均傷亡超1300人,征兵年齡已放寬至45歲,議會甚至開始討論征召女性入伍。
況且西方援助只能延緩失敗,美國提供的“愛國者”導彈僅夠守護基輔天空,拜登時期的軍火庫存即將見底,特朗普至今未提交新援助法案。
對戰場的絕望催生了澤連斯基的這場政治投機,此前雖然他與特朗普有過激烈爭吵,但為修復關系,不得不火速撤換駐美大使,如今又用對華制裁遞“投名狀”,換取庇護,諷刺的是,這種討好可能適得其反,中國去年購買烏克蘭18%出口商品,制裁令烏港口糧倉停工,直接沖擊其30%外匯收入,當華為從烏撤資,連烏軍通信系統都陷入癱瘓。
中俄的絕對信任
普京的“100%信任”宣言絕非客套,7月9日,俄羅斯央行數據顯示外匯儲備跌至五年最低,西方凍結的3000億美元資產仍未解封,此刻中俄貿易成為經濟命脈。
2025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逆勢增長5%,中國包攬俄38%石油出口,天然氣采購量翻倍,當美國威脅二級制裁,中俄鐵路貨運量反而激增40%,滿洲里口岸晝夜不息。
而更顯默契的還戰場外,就在澤連斯基宣布制裁當天,中俄伊三國“和平使命-2025”軍演在塔吉克斯坦啟動,演練課目直指“反恐與反干預”,而在布魯塞爾,13國組成的“和平之友小組”悄然擴容,巴西、印尼、南非等新興力量加入中國倡導的停火機制,與美西方的武器輸送形成鮮明對比。
相比之下美國的戰略矛盾正在瓦解自身聯盟,特朗普一邊對日韓加征25%鋼鐵關稅,一邊強令兩國加入對華芯片封鎖,霸道行徑的結果就是遭到反噬,韓國日本紛紛轉向,當美國試圖用“印太經濟框架”離間亞太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區內貿易額已突破12萬億美元,是美方案的三倍。
美國的霸權讓各國看清了虛偽的真面目,而澤連斯基為了迎合而下發的制裁令最后束縛的也只有自己,在利益至上的國際關系中,只有獨立尊重的合作才能走的長久。
參考資料:
特朗普:對普京很不滿 威脅對俄追加制裁 人民日報2025-7-9
澤連斯基宣布制裁5家中國企業 商務部回應 央視新聞2025-7-9
王毅: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始終致力于勸和促談 新華社2025-7-8
俄總統助理稱普京對華信任“無可撼動” 環球時報2025-7-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