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酒企們的線上戰場變成了“1小時送達戰爭”。
文 | 曾瓊儀
2025年,酒企們的“線上戰”風向變了。
近日,淘寶閃購和餓了么聯合宣布,淘寶閃購日訂單數超8000萬,其中非餐飲訂單超1300萬;美團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7月5日23時左右,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突破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已超過1億單。
即時零售的風,終究是吹到了酒業。
微酒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白酒行業的渠道變革可以說是迎來了分水嶺——即時零售從“試水補充”躍升為頭部酒企的戰略核心。
瀘州老窖“小時達”直播店單日破千萬、茅臺斥資構建“30分鐘極速達”網絡、洋河美團閃購交易額翻倍增長等動作密集爆發,背后是消費場景碎片化與年輕需求即時化的雙重倒逼。
《“即時+”2023年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即時零售正以年均25%的復合增長率重塑千億酒水市場,而這場“速度戰爭”的背后,既是渠道權力的再分配,也是酒業數字化轉型的生死競速。
從今年上半年的風向來看,“線上”這場游戲,似乎變得不那么“好玩”了。
01
消費需求劇變:即時零售從“邊緣”到“C位”
有人說,傳統白酒消費的“計劃性囤貨”邏輯在2025年被徹底顛覆。
何出此言?
微酒梳理了幾組數據:美團閃購數據顯示,2024年白酒即時零售交易規模同比增長超100%,其中5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產品占比提升至35%。夜間訂單(22:00-02:00)占比顯著提升,露營野餐、深夜小酌、商務宴請等碎片化場景也貢獻了部分的增量需求。
可見,年輕消費者對“即時微醺”的追求,正在迫使酒企重構供應鏈響應能力。而數據背后的底層邏輯顯示:更深層的變革在于消費決策鏈路的縮短。
以瀘州老窖抖音“小時達”店鋪為例,其通過采用“直播+即時零售”模式,旨在打通線上線下營銷閉環,為消費者帶來極速、便捷的購物新體驗。據了解,后臺系統自動匹配3公里內形象店作為“前置倉”,實現“邊看邊買,1小時達”。
頭部企業的以身試水,讓企業端不得不承認,過去“廣告曝光-線下比價-門店采購”的長鏈條,正在被即時零售的“所見即所得”模式替代。
在微酒看來,即時零售的本質是“時空壓縮”——它瓦解了白酒消費的時間規劃性與地理限制,將“人找酒”變為“酒找人”。這一轉變對區域酒企尤為致命:缺乏數字化基建的中小品牌,在“30分鐘送達”的競爭中或許將被進一步邊緣化。
02
頭部酒企戰略卡位:多路并進,資源定勝負
在全行業開“卷”即時零售,幾大頭部平臺開打“外賣戰”,年輕人坐收漁利,每天豪飲幾大杯奶茶的時候,除了瀘州老窖,其他酒企們也在“以身入局”。
總結看來,2025年上半年,頭部酒企以兩類模式重倉即時零售,資源投入力度遠超往年。
首先,第一種模式微酒將其總結為“自營閉環型”,其代表便是瀘州老窖的“直播+即時配送”革命。
今年3月,瀘州老窖在抖音平臺上線“小時達”旗艦店,首創品銷一體閉環。其核心邏輯是:總部直播間引流→LBS定位匹配最近形象店→1小時履約送達。這一模式突破了傳統電商“異地發貨”的滯后性,將線下500家形象店轉化為前置倉,消費者在觀看窖池直播時可一鍵下單“國窖1573”,由3公里內門店閃送。
這樣一套“從窖池到餐桌”的閉環鏈路,無疑為瀘州老窖的線上布局打開了更多可能性,也成功吸引到了一部分年輕消費者。
第二種模式則是“平臺聯盟型”,參考茅臺的“全網滲透”策略。
今年4月,茅臺醬香酒公司宣布招募5000-7000家終端店入駐美團、餓了么、抖音,構建覆蓋全國的即時零售網絡。根據公告顯示,入選的運營商將為茅臺醬香酒公司產品在美團、餓了么或者抖音平臺提供全套的運營服務。
茅臺如此高調地布局即時零售,從深度與廣度看來,茅臺的線上戰場,將會整合全網資源,實現縱深全面發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資源稟賦決定戰略路徑——茅臺、瀘州老窖憑借品牌力自建渠道護城河,而區域品牌似乎只能依附平臺求生。即時零售的“馬太效應”正加速行業洗牌,未來80%的即時市場份額或將被TOP5酒企壟斷。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酒企們的加碼,平臺端也看上了酒業這一藍海賽道。
今年春糖期間,美團酒飲閃電倉面向全國招募合作伙伴,計劃2025年首批在成都、東莞、合肥、長春等50座城市布局;歪馬送酒則宣布加速布局北方市場,尤其是河南、山東等酒水需求大省;酒小二在春糖期間宣布2025年將繼續完善全國布局,重點開拓長江以北區域市場......
在企業與平臺的雙重加碼下,白酒即時零售能否顛覆以往的線上布局,成為消費者生活習慣的一部分,重點還是要看企業們如何將即時零售融合進更多場景。
03
即時零售,“解藥”還是“毒藥”?
回頭看來,即時零售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當時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開始發生變化。15年之后,這一風潮再度席卷酒業。當渠道變革的風潮近在眼前,當拓寬消費市場、細化傳統消費場景、拓展新興消費場景等成為酒企亟待解決的難題,即時零售能否成為一根“救命稻草”?
答案仍是未知。
我們能看到的是,2025年上半年,白酒巨頭的即時零售布局已超越渠道補充的范疇,成為消費決策鏈路的底層重構。誰能在“30分鐘”內實現“真酒速達+場景共鳴+渠道共生”,誰就能在年輕客群的爭奪中贏得先機。
透視底層邏輯,即時零售的爆發性增長背后,另一方面透露出傳統經銷體系的崩塌與新舊渠道沖突日益尖銳。
一方面是經銷商角色的退化,大經銷商如1919集團通過“快喝”項目整合萬家門店資源,推出“19分鐘極速達”服務,并開發定制產品攫取溢價;而中小經銷商因無力承擔數字化改造成本,淪為品牌的末端配送商,利潤空間遭到進一步壓縮。
另一方面則是價格體系失控,電商平臺將名酒作為“引流工具”,導致渠道價格嚴重倒掛。以及中高端酒保真的困境,北京商報調研顯示,65%的消費者對即時零售的高端酒真偽存疑,更傾向線下直營店購買。
最后,技術成本亦是關鍵瓶頸。有業內人士透露,酒類即時配送單均成本達15-20元,需高客單價才能覆蓋,這迫使平臺聚焦高端酒與高密度城市,低線市場滲透緩慢。
簡單來說,即時零售的優勢在于: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購物體驗;另一方面則是帶來了數字化營銷的更多可能。優勢之外,仍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較低的培育消費者的能力,很難與消費者建立一種“長期關系”;以及消費便捷所帶來的價格透明,或許將進一步擠壓經銷商的利潤。
正如中酒銀河創始人肖照所言:“即時零售已經是一個新業態,新東西一定會打敗老東西,新的高效的東西也一定會打敗低效的東西這就是自然趨勢。作為傳統酒企,一定要擁抱變化,認清真相,認清自己的核心價值。”
可見,盡管即時零售讓酒業們看到了一絲拓展渠道的曙光,但其并不是萬能解藥。盡管它高效匹配了碎片需求,卻仍舊難解酒業深層痛點:價格亂象蠶食品牌價值,中小經銷商在轉型中淪為“犧牲品”......
在行業周期調整的背景下,渠道競爭力被重新排序,線上渠道再次重新成為“香餑餑”,2025年更是讓酒企們集體為“即時零售”“瘋狂”了一把。但冷靜下來看,即時零售或許只是酒企們穿越周期的其中一個錨點,長期性、整合性的發展戰略才能成為一扇“成功之門”。
您對此有何看法,歡迎下面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