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看了《超人》,感覺它出現的不是時候。
這部影片如果出現在十年之前,可能會引發觀影熱潮,但在今年暑期檔上映,大概率不會吸引太多非粉絲觀眾入場。
滿分10分,我會給它最多7分的評價。
影片的大片感、特效、動作設計都對得起票價;故事是老套的超英救世,整體故事觀感略顯平庸;影片的角色魅力整體較弱,無論男主超人,還是其他主角團,都沒什么魅力,除了那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超狗小氪。
簡言之,對于非粉絲觀眾而言,《超人》是一部看完讓人覺得沒什么太多記憶點和滿足感的影片。
私以為,影片最有問題的地方是第一幕男女主模擬采訪的那場戲。
影片似乎想用這場戲來給男女主的情感走向以及彼此的內在性格做一個沖突性呈現,并為后續女主的行動埋下伏筆和懸念感。
糟糕的是,整場戲又臭又長,男女主的對白臺詞又非常平庸、毫無記憶點。讓整場戲出現得非常突兀。看完電影,感覺剪掉那場戲,對影片也沒什么實質性影響。
飾演露易絲的蕾切爾·布羅斯納罕(Rachel Brosnahan)在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的塑造太讓我印象深刻了,以至于看電影的時候好多次擔心她馬上就要來一段麥瑟爾式的單人脫口秀。
飾演鷹女的演員伊莎貝拉·默塞德(Isabela Merced),也是《最后生還者》中Dina的扮演者。她的戲份不算多,但表演還算有趣,跟最后生還者的角色差異也比較大。
看完影片,最強烈的印象就是“超人”被反面角色集團狠虐橋段過多,堪稱一部“超人”受虐記。
最后做一個不討喜的預測:超人在中國的票房和口碑都不會特別好。原因如下:
首先,這部電影被定位為新DC宇宙開篇之作,講述的是超人早期的故事。這一設定和呈現,能不能真的被粉絲買單目前還難確定。
其次,影片很難形成全家歡的觀影熱潮,也很難吸引非粉絲群體的大量入場引發口碑發酵。
影片的故事沒有很簡單,也沒有很有趣。它講述的故事雖然很老套,但并不算簡單明了,大量DC“名詞”和“專業詞匯”,會破壞非粉絲觀眾對影片故事、影片信息的接收與感悟。
再次,故事本身缺乏普遍的感染力,以及與中國觀眾的連接力。
影片講述的故事太“外國”了,無論是發生的事件,主角團的行動,還是影片詮釋的主題都特別有“距離感”。
坐在影院看著大熒幕,感覺比看外國人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八卦還要無聊。影片的整個故事背景過于外國化,跟中國觀眾幾乎沒有什么關聯,更談不上讓觀眾共情。
一方面,影片中,美國人搞砸的世界被超人拯救本身并沒什么驚喜,因為好萊塢有太多類似呈現。
另一方面,當看到導演兼編劇詹姆斯·古恩把“觀眾想成為超人,但超人最想成為普通人”當作電影靈魂時,就更能解釋我的直覺了。
因為“超人想變普通人”并非大家都能夠體會的渴望。畢竟超人本身就是少數、小眾群體,成為更強大、更有力量的超人才是大眾更共同的渴望。因為大眾本身都是普通人,現實讓大眾有太多無奈和遺憾了。
也許很多人會反駁說,電影本來就是虛構的東西,當然不可能跟觀眾有多大關系,更何況人家還是好萊塢電影,而非國產電影。
那么,這方面做得很不錯的一個例子就是還在上映的《F1:狂飆飛車》。
我不了解賽車運動,看《F1:狂飆飛車》之前也沒做什么功課,但仍然被影片講述的故事和男主深深震撼了。
因為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人堅持到底,無畏一切紛擾、磨難,永不服輸,哪怕賭上一切甚至性命,也要為熱愛的事業和夢想拼搏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不只男主有,不只是F1賽場有,現實中的很多領域的很多人也都有。
這就是影片與觀眾最直接、最強烈的聯結。
這種聯結不僅能讓觀眾與角色深度共情,也能給予觀眾強烈的激勵與安慰。
因為男主的天分、智慧和拼搏沒有白費,他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光榮與夢想。這對現實中正在為夢想拼搏,或者已經通過拼搏實現夢想的人而言,都是一種正向的精神安慰。
當然,《F1:狂飆飛車》有很多優點,但是它本質上還是一部故事老套的標準好萊塢商業大片,只是近些年好萊塢太多同行太拉垮,讓它顯得格外出色而已。如果滿分10分,我給她7.5分以上8分以下的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