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編委會合影,左四為胡適,右三為顧頡剛
1923年,歷史學者顧頡剛甩出一句狠話:“三皇五帝全是‘疊羅漢’疊出來的!”
他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直接炸翻史學界:
禹→西周就有,堯舜→春秋末登場,黃帝神農→戰國才冒泡;
時代越往后,古史編得越長,帝王人設越完美(比如舜從“無為圣君”變身“孝子頂流”);
胡適狂贊:“中國史學界的新紀元啊!”郭沫若也服:“這波操作是卓識!”。
也有人說:“讀了點書,竟要把老祖宗給革命了。”
師承鏈:從胡適到“學術男團”
顧頡剛的學霸之路,堪稱“抱大腿”教科書:
北大時期:師從胡適,學“整理國故”絕技,還偷師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心法;
師兄弟天團:傅斯年(先秦史)、羅爾綱(太平天國)、吳晗(明史)、季羨林(梵學)——隨便組個局都能秒殺學術榜!
桃李天下:學生譚其驤(歷史地理學奠基人)、童書業(《古史辨》主編)、劉起釪(《尚書》學泰斗)。師徒聯手,直接承包中國史學半壁江山。
顧頡剛(二排左二)、胡適(三排左二)與北京大學同仁
斜杠宗師:民俗學/地理學?我全都要!
你以為他只搞古史?太天真了!
民俗學:沉迷“孟姜女八卦”無法自拔!翻遍古籍、民謠、戲曲,連粉絲投稿都不放過,硬把孟姜女故事從“哭倒長城”扒到戰國起源;
歷史地理學:1936年和譚其驤創辦“禹貢學會”,邊抗日邊畫地圖,被調侃“地理是打仗打明白的”;
《尚書》頭鐵俠:晚年死磕最難讀的《大誥》,一篇600字古文寫出70萬字考據,被稱“秒殺王國維”。
歷史學者心里直呼:“跨界卷王,求給后輩留口飯!”
蘇州學霸,值得凡爾賽
出身蘇州世代書香,其家族曾被康熙譽為“江南第一讀書人家”,顧頡剛自小就非凡,小小年紀便已熟讀古代“經書”,而且還旁涉各類書籍。
1952年溜達到蘇州城門,隨手一指:“這地下是春秋煉鐵廠!”——結果真是;
在18所大學跳槽任教,江湖人稱“教授界游牧民族”。
有人問了,這么值得吹爆的蘇州學者,那本傳記值得入手?
慢師傅推薦學者朱洪濤老師的《顧頡剛傳》,這本書不僅僅把顧頡剛定位為一個史學家而是一個熱心腸的讀書人,盡量展現他多面的樣態。
按照顧頡剛的生平經歷來敘述他精彩之一生,主要采取能凸顯他的性情、學問、功業的事跡來寫,比如求學北大變成“新青年”、提倡古史歌謠民俗研究、參與救國運動、創辦雜志和書局、提倡通俗讀物編刊社啟發民眾的國民意識、倡導傳記文學等,有主有次,詳略相宜。
簽名版,點擊圖片即可入手
朱老師筆下的顧頡剛,是個我們能觸碰和感知的真實的人,他的學術人生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代學人仍在面對的困境:如何在求真與致用間平衡?如何在懷疑與傳承間抉擇?當今天的學者在評價體系與學術理想間掙扎時,顧頡剛近一個世紀前的抉擇與困惑,依然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沙龍慢候
掃碼即可報名預約沙龍
7月12日周六(下午)14:30
走進史學家顧頡剛
《顧頡剛傳》新書分享會
分享人:朱洪濤,文學博士、學者、作家
顧行健,顧頡剛之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