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越復雜,我們越要往回看。
古羅馬學者西塞羅說:一個不懂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
史學家呂思勉說:“要前進,必先了解現狀;而要了解現狀,則非追溯到既往不可,現在是絕不能解釋現在的”。
▲呂思勉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會如同塵埃一樣隨風逝去,只有一樣東西會留下來,那就是歷史。
清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當我們翻開歷史,我們才能讀懂我們的現實世界。因為,人的生命不過百年,世界卻跨越萬年之久。
因此,我們要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就不可以不讀歷史。讀歷史,首先要讀的就是本國史。
錢穆說:“知道了中國史才算知道我們各自的自己”。
通讀歷史,尤其是中國歷史,眼里才能有更大的世界,心里有更廣的格局。
但只要一提到中國史,很多小伙伴的腦海里都想到《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類似這些“花一輩子也看不明白”的史書巨作。
其實身為普通讀者,要了解上下五千年的中華古史,在林林總總的浩瀚史籍中,想 “不費力就能知曉中國千年歷史的來龍去脈”,一部《綱鑒易知錄》足矣,它極適合作為學習中國史入門之鑰匙,登堂之階梯。
點擊上圖即可下單▲
風靡世界的史詩級巨作
至今不衰的清代暢銷歷史書
不論在哪個時代,總有人會癡迷于歷史,簡明易讀的史書,也自然層出不窮。
《綱鑒易知錄》編著于清康熙年間,此時的 “綱鑒體”史書 已經屢見不鮮。
注:綱鑒體:綱是歷代史事的提綱,目是對歷代史事較詳細的記述,以這種形式記錄歷代興廢、制度沿革、人物事件等。
然而 這本《綱鑒易知錄》仍舊能從一眾史書中脫穎而出,成為清代書生人手一部的暢銷歷史書。
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它的編作者,吳乘權。
他的另一部作品就是《古文觀止》 ,說到這部作品,想必很多書友都知道。 這可是中國人學習古文必讀的一部文學著作,連巴金、魯迅一生都極力推介此書。
那么問題來了, 一位文學著作家,怎么會突然跑去編寫史書呢?
原來,吳乘權酷愛讀史,但他和很多人一樣, 看到鴻篇巨制的史書就發怵,想找一部繁簡適宜、雅俗共賞的通史著作也找不到。
后來他受摯友周之炯、周之燦啟迪,約二人共同編輯一部自古迄今的簡明編年體史籍。
他們相互砥礪,爬梳剔抉,不間祁寒暑雨,窮六載之心力,終于康熙五十年完成這部史料豐富、系統、適合所有人看的史書——《綱鑒易知錄》。
《綱鑒易知錄》能夠經久不衰,深受讀者所喜愛而捧讀不盡的主要原因,是它“簡明易知”的特點。
古代史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二十五史部帙浩繁,難以卒讀。
而《綱鑒易知錄》恰是一部古史精華的薈萃。
對于今天的我們而言,即便對歷史頗感興趣,可是依然難以持之以恒地讀完近數百萬字的文言文,但這本書用極其簡要的語言,通常也就是一句話,便能記錄一件大事。
套用今天的流行語,這部歷史作品精準地切中了讀史人的痛點,在復雜的數千年歷史中理清頭緒,簡化敘說,讓人一目了然,于是這部作品活了、火了,其傳播力經久不衰,至今依然被奉為史學經典。
此書問世好評如云,不僅多次刊刻,還被翻譯成外文,遠播海外。
點擊上圖即可下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