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方詩意
編輯丨六子
一雙普通的運動鞋,因冠上“限量聯名”之名,在交易平臺上可以被炒到數萬元的天價,年輕人徹夜排隊求購;一張平平無奇的JPG圖片,因為沾上了“數字藏品”的概念,標價迅速拉高,甚至能抵得上一線城市的房產。
這些是過去幾年在新消費浪潮中上演的狂熱故事。它們的高潮與結局,似乎都遵循著相似的劇本——投機情緒取代消費熱情,金融屬性壓倒文化價值,隨后泡沫應聲破滅,留下一片沉寂與反思。
但是,只要有利益空間存在,劇本就總會反復上演。對不少人來說,來自泡泡瑪特的LABUBU,現在正是被追捧的對象:在愛馬仕秀場上,它是精英階層手袋上的“新配飾”;在佳士得的拍賣會上,其初代作品以百萬港元的價格成交。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喜愛LABUBU的消費者不少,但想從它身上賺到投機價值的人,同樣不少。
而作為這一切的中心,泡泡瑪特在熱度巔峰卻似乎沒有走IP培育的標準道路,全力深耕IP的文化內涵與故事背景,反而是高調地宣布開啟珠寶事業,甚至被媒體報道有布局小家電等延伸產業的意思。
這種跨界,究竟是IP價值生態的自然延伸,還是在為更好的變現做準備?當市場注意到,泡泡瑪特的股東與高管們已開始減持股份時,疑問、爭議與擔憂,也就隨之而來。
01
「LABUBU爆紅背后,是熟悉的劇本」
LABUBU的現象級走紅,并非孤例。它的崛起路徑,讓許多經歷過往消費熱潮的人感到一種深刻的“熟悉感”。
*圖源互聯網
一方面,這些被追捧產品的稀缺性背后,總是有一個相似的鏈條。比如,爆火往往始于一個文化催化劑。
2021年4月30日,NFT“前代網紅”無聊猿以一張圖片的形式第一次上線,售價僅1300元人民幣,可以說是無人問津。但不到24小時,一眾明星突然開始官宣持有無聊猿,包括庫里、馬斯克、周杰倫等人紛紛曬出自己的“圖片”。結果僅僅第二天,也就是5月1日,無聊猿里最便宜的一只的身價,已經攀升到約290萬元人民幣。
而作為當下的網紅,LABUBU同樣是明星網紅的心頭好:韓國女團成員Lisa、國際巨星蕾哈娜、Dua Lipa甚至泰國王室公主等,總是在社交媒體上有意無意地展示自己的LABUBU,迅速為產品賦予了潮流光環和強大的社交貨幣屬性。而在國內,劉亦菲、張朝陽、李晨、王楚欽等名人和LABUBU的故事更是輪番登上熱搜,進一步破圈。
*圖源姚晨微博
這股潮流,成功地被普通消費者接收。尤其是LABUBU發售總是缺貨的情況下,限量、抽簽等一系列手段,讓稀有款的市場流通量變得更小,“一娃難求”的稀缺局面出現,精準地利用了消費心理學中的“錯失恐懼癥”(FOMO)。
而另一方面,就像那只百萬LABUBU的原主人所說,潮玩價暴漲首先傷害的總是粉絲,因為投機會擠壓消費。
供需失衡,不可避免地催生了一個龐大且異常活躍的二級市場。嗅覺敏銳的職業“黃牛”或炒家大舉進入,通過囤積居奇和高價轉售,不僅攫取了巨額利潤,更在客觀上成為了熱度的“放大器”,不斷推高市場價格,從而吸引了更多期望通過價差獲利的投機者入局。
*圖源新京報
最后,當天價成交的新聞出現時,又反過來為二級市場的瘋狂提供了某種“合理性”的背書,讓整個鏈條實現了螺旋上升的閉環。這套玩法,與當年曾經被爆炒的頭像、球鞋,邏輯何其相似。
為了應對愈演愈烈的黃牛搶購,泡泡瑪特也很快出手,采取部分門店停售、控制人流量、國內線上抽簽預售等措施。這些舉措,一方面固然是為了保護普通消費者的購買權益,但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印證了LABUBU在一定程度上已脫離了普通消費品的范疇,淪為部分人眼中的投機品。
*圖源小紅書
當一件商品的主要話題不再是其設計美學、文化內涵或是情感價值,而是二級市場的價格波動、漲跌幅度和“回本周期”時,它的本質就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02
「市盈率超百倍,創始股東清倉」
特別的是,在這股熱潮中,不僅只有消費者和黃牛在感慨市場的狂熱。作為上市公司,泡泡瑪特也給資本市場上了一課。
在股價高點時,泡泡瑪特超過3600億港元的市值,甩開了一眾老牌企業,例如攜程、安踏、理想汽車、百度。而在估值方面,泡泡瑪特的市盈率已經超過100倍。
*圖源雪球
這個數字有多離譜?需要放在一個更廣闊的坐標系中去理解:
同一時期,被譽為A股“股王”的貴州茅臺,市盈率為20倍左右;港股巨頭騰訊,市盈率約為22倍。即便是與同賽道的全球IP運營公司相比,這個估值也顯得尤為突出。擁有米老鼠、漫威等無數超級IP的迪士尼,市盈率約為24倍;創造了HelloKitty等文化符號的三麗鷗,市盈率在37倍左右。
《財經天下》援引分析師觀點指出,市場給予泡泡瑪特的估值,可能已部分超脫了對其IP價值和未來盈利能力的理性評估,而是包含了對其作為“下一個熱門炒作標的”的泡沫預期。某種程度上,這種天價估值和前幾輪消費品炒作潮也有相似之處。
IP的成功,也讓一眾高管、投資人嘗到了甜頭。就在LABUBU的熱度席卷市場之際,一次特別的清倉減持,登上了熱搜。
*圖源青蜂俠Bee
泡泡瑪特早期投資人屠錚及其創立的蜂巧資本,在去年5月減持泡泡瑪特1600萬股、去年10月減持500萬股之后,今年4月、5月再次出售總計約1191萬股泡泡瑪特股份,累計套現22.6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1.10億元,實現了徹底清倉。
*圖源極目新聞
這次清倉,正值泡泡瑪特的上升期。而巧的是,在去年高光時刻泡泡瑪特也出現過大批減持。
2024年10月,泡泡瑪特由于發布了一份營收同比增長三位數、海外收入大漲的三季報,股價在一個月內上漲了65%。緊跟著業績發布,公司的靈魂人物、創始人王寧,負責具體運營的CEO司德,COO何愚,以及拓展海外市場的業務負責人等,這些核心管理層均啟動了不同程度的減持行動。
根據網易財經的匯總,王寧通過其持股的兩家公司,在2024年10月24日總計減持2170萬股,涉及資金約15.6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4.32億元。目前其持股比例已經從50.34%降至48.73%。泡泡瑪特CEO司德、負責海外業務的文德一分別減持套現1.51億和899.75萬港元。當時這還導致泡泡瑪特股價出現了一次突發回調。
*圖源雪球
不過,由于當時市場熱情極高,業績支撐有力,泡泡瑪特在減持后仍舊一路新高。而今年,投資人的“清倉式減持”,是會重復之前的劇本,還是給泡泡瑪特帶來新的轉折?這是留給一眾機構和投資者待解的問題。
03
「“不務正業”的背后,IP已成賺錢機器?」
目前,市場上仍舊看好泡泡瑪特后續業績的觀點比較多。畢竟在去年,LABUBU 系列收入同比增長了726.6%,泡泡瑪特一季度總收入仍舊同比大幅增長165%至170%,在去年已經實現130億元營收的基礎上,不少人選擇相信泡泡瑪特后續的增長潛力。
不過,在LABUBU熱度正盛,本應是集中資源、深耕內容、將IP的文化根基筑牢的關鍵時期,泡泡瑪特卻選擇了一條讓不少人意外的道路:大步跨界。
它在之前和周生生推出聯名珠寶的基礎上,高調推出獨立珠寶品牌popop,并被曝出正在積極招聘小家電領域的人才。
*圖源泡泡瑪特
這些舉動,與傳統IP的培育和成長路徑大不相同。因為一個IP的價值成長,通常依賴于內容生態的構建。
迪士尼通過一部部長篇動畫電影,讓米老鼠、唐老鴨的形象深入人心;三麗鷗通過漫畫、動畫短片和無處不在的文化滲透,讓HelloKitty成為一種“可愛”文化的全球代名詞。這種模式的核心,是通過持續的內容投入,與用戶建立跨越時間周期的深厚情感連接,最終讓IP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相比之下,泡泡瑪特當下的選擇,讓人聯想起“無聊猿”爆紅之后,一些品牌的變現舉措。
例如,NBA巨星庫里在18萬美元購入無聊猿猴,和服裝品牌安德瑪推出了NFT產品,333美元一件,共2974件,首發就售罄。而在國內,李寧當時也迅速推出“中國李寧無聊猿潮流運動俱樂部”服裝,并開展線下快閃活動,把IP變成了生意。
它們的相似之處在于,當一個IP通過短期炒作獲得了巨大的流量后,如何將這些流量的商業價值最大化?答案是尋找客單價、利潤率和客戶規模更合適的品類進行變現。盲盒手辦的市場相對固定,但服裝、珠寶乃至小家電,都可以擴大盈利空間。
*圖源小紅書
只不過,這種變現模式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以泡泡瑪特參與的珠寶賽道為例,popop珠寶以S925銀等非貴金屬為主要材質,通過搭配不同LABUBU、Skullpanda、Molly等IP形象串飾進行銷售,其商業模型與丹麥珠寶品牌潘多拉比較相似。
*圖源小紅書
然而,潘多拉正是因為其材質的實際價值與高昂售價之間的巨大鴻溝,以及后續出現的氧化、脫色等質量問題,導致其口碑在中國市場嚴重下滑,最終銷售額一落千丈。泡泡瑪特如何在IP變現的同時,避免掉進相同的陷阱?目前,市場尚未看到進一步動作。
此時,泡泡瑪特正站在一個微妙的十字路口。它所代表的,也是新消費領域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一條道路,是像迪士尼、三麗鷗那樣,走內容為王、長期主義的道路。這條路漫長、艱難,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持續的投入,但最終能將一個IP鍛造為可以穿越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符號。
另一條道路,則是注重短、平、快,釋放IP符號的商業價值。這會帶來更好的收益,也會推高資本市場的熱情,但其后續發展會像走鋼絲,高度考驗企業的操盤水平。
從管理層的套現、創始股東的清倉,到跨界業務布局,泡泡瑪特的行動,讓外界對其未來的戰略方向產生了諸多猜測。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曾經那些由投機驅動的消費熱潮,最終沒有產生可持續的社會效益,也未能沉淀為深厚的文化價值,其喧囂過后的結局,往往是歸于沉寂。
而今天,當熱衷于炒作LABUBU和泡泡瑪特的人越來越多,泡泡瑪特如何看待這種情形,也會影響這家企業未來的發展。對于身處這股潮流中的人而言,辨別腳下的道路究竟是通往價值高地,還是通往泡沫陷阱,或許是當下最為重要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