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一定會重新成為世界第一。”這是日鐵現任CEO的豪言壯語,而他預想中的對手,正是一眾中國鋼鐵企業。
收購美鋼成功,日鐵堅定看好美國市場
日本制鐵(日鐵)歷經波折,最終成功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美鋼),其目的就是為了和中國企業競爭,在這一樁牽動全球產業界的收購事件塵埃落定后,日鐵首席執行官橋本英二強調了企業的下一步舉措:在已完成收購的美鋼和印度等地的基地迅速推進增產,與中國企業抗衡。
對此,日鐵承諾,在2028年前對美鋼投資110億美元,以10年時間將美鋼的粗鋼產量從2024年的1418萬噸提升2000萬噸以上。為解決衰落多年的美鋼工程師短缺的問題,日鐵計劃從本土先期派遣40名工程師,負責美鋼的成本削減工作,后續的派遣工程師數量將上升至100名左右。
這對日鐵并不豐沛的高工人力資源而言并不輕松,而日鐵看好美鋼、愿意投下重注的理由是,美國鋼鐵當前的自給率為55%,其中包括進口零部件和整車等制成品,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以擴大產能。
抗衡中國鋼企,日鐵選對戰場了么?
當前,日鐵最新的粗鋼產能為5782萬噸,這一體量雖然未能改變其在全球鋼企中的排名,被中國第二大鋼企鞍鋼集團以不到200萬噸的優勢守住了全球第三的位置,但作為全球鋼企里排名靠前的非中國企業,日鐵有著為數不少的支持者。
日鐵想要挑戰中國鋼企,對區域市場的選擇至關重要,因為在中國鋼企已經立足并深耕的區域市場與之對抗,很有可能敗于中國鋼企的成本優勢與工程師紅利,除非以其他手段,比如越南、印度尼西亞,雖然這些國家出于各種目的也在對中國鋼企進行限制,但并不能遏制中國鋼企的發展速度。于是日鐵很快找到了能夠更好發揮自身優勢的競爭地——日本本土、北美與印度。
日本本土作為日鐵的大本營所在自不必說,印度本身是中國企業的資產與技術黑洞,雖然五礦幫助印度建設了全球最先進高爐,讓印度本土鋼鐵行業受益,但日鐵仍有足夠的發揮空間,日鐵已經和歐洲鋼企安塞樂米塔爾在印度合資,計劃以10年時間將其在印度市場的粗鋼產量提升1500萬噸,加上美鋼的2000萬噸,日鐵10年增加3500萬噸粗鋼產量的計劃可謂恢弘。
而且,日鐵不滿足于此,于東南亞市場的泰國,美鋼在歐洲斯洛伐克擁有的450萬產能,日鐵手里可打出的牌并不少,其提出的10年1億噸粗鋼產量計劃可能確實可以給中國鋼企帶來一絲競爭壓力。
規模制勝,中國鋼企為何無懼挑戰
鋼鐵行業競爭競速,規模是至關重要的第一要素,有產量才能維持發展和深研技術,中國自1996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產鋼國至今,已經憑借規模、成本、工程師紅利等樹立起牢不可摧的巨大優勢。為挑戰中國鋼企的全球市場話語權與掌控力,日鐵費心打造的日本、美國、印度鋼鐵市場“鐵三角”,以增產贏下中國鋼企的計劃,很可能難以真正實現。
2024年的全球鋼企產量排行,中國寶武位居榜首多年,其身后還有鞍鋼、河鋼、沙鋼、建龍、首鋼等同屬中國的全球十強鋼企,以及數十家產能、產量同樣爆表的大、中型鋼企。
全球排名第4的日鐵加上全球排名第29的美鋼合力還不足以挑戰排名第3的鞍鋼,至于加入排名第2的安塞樂米塔爾,歐洲所剩不多的制造業明珠可能不愿輕易投向日美的陣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