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放了一段視頻《我離開美國去了中國,這里的生活成本如何》(原文標題:I left the US for China. Here's What the Cost of Living Is Like)。視頻一經播出,就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
視頻中的主人公是35歲的愛麗絲,她原本在美國從事著高強度的工作。20歲時就因工作壓力大,感覺自己像50歲的人,每周工作時長高達70小時,身體也每況愈下,需要靠各種藥物來維持身體狀態。而她的收入,在美國也只是處于中等水平,每月扣除各種高昂的生活成本后,幾乎沒有什么存款。
然而,當她來到中國成都擔任外教后,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每周只需工作4天,共計18小時,換算成時薪卻有200元人民幣,年薪3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1萬元。在這里,她住的是市中心的三居室,學校還補貼一半租金,自己每月只需支付278美元。乘坐地鐵上班,一次僅需2元人民幣,這與美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飲食方面,她每月吃飯加買菜只需225美元,生活質量卻大大提高,不僅吃的好、住的好,環境也十分宜人,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煥然一新。
這樣的內容對于美國民眾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沖擊。評論區里,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表示,美國以往只強調高收入,卻從不提及高昂的生活成本,這簡直就是在誤導民眾。有網友吐槽說:“萬億軍費都沒換來我們能活得好點。”還有人無奈地說:“美國夢就是掙美元去別處花。”甚至有人開始認真考慮“逃離美國”,去中國的成都、廣州、深圳等城市生活。
這不禁讓人思考,美國媒體為何會突然放出這樣的視頻?是真的開始客觀地看待中國,還是另有目的?或許,這是美國社會內部矛盾激化的一種體現。近年來,美國的中產階層占比逐漸下降,從1971年的61%下降到2023年的51%。在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房價和房租居高不下,曼哈頓2025年的中位數房租已經突破4000美金,紐約人平均住房支出占收入的29.5%,低收入家庭更是要拿出54%的工資來付房租。高生活成本、高工作強度,讓美國民眾的幸福感越來越低。
而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始終注重民生保障,努力控制生活成本,讓普通民眾能夠安居樂業。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民眾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便利。中國的城市,不僅有著現代化的設施和繁華的景象,還有著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前來工作和生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CNBC的這段視頻,無意中揭示了一個事實:生活的好壞,不僅僅取決于收入的高低,還與生活成本、工作強度、社會安全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美國媒體一直以來習慣了對中國進行各種抹黑和歪曲報道,但這次的視頻卻像是一個“意外”,讓美國民眾看到了真實的中國,也讓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現狀。
希望美國媒體能夠借此機會,摒棄偏見和傲慢,真正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發展和進步,為美國民眾提供更多真實、準確的信息,而不是一味地充當“公知”,傳播不實和片面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共同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