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財鯨眼」,做復雜市場的清醒者!
- . -
引言:
“ 6000萬罰單砸下來,東海證券的日子不好過——投行業務連跌三年,IPO之路磕磕絆絆,業績數據里的門道還真不少。”
本文為財鯨眼原創
作者:文博
編輯:小凡
微信公眾號:caijingyan
收6000萬罰單!合規這關還沒過去
7月7日晚間,東海證券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這事兒得追溯到2015年,金洲慈航以59.5億元的高額對價,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豐匯租賃90%股權,東海證券全程擔任獨立財務顧問,持續督導期從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可誰能想到,自2018年起,豐匯租賃業績急劇下滑,甚至出現巨額虧損,引發監管部門高度關注。經證監會立案調查,發現此次并購在信息披露環節存在重大問題,重組完成后上市公司的年報也存在虛假記載與信息遺漏。2024年1月,金洲慈航、豐匯租賃及相關責任人已被證監會行政處罰。
圖片來源:東海證券公告
而在這起案件中,東海證券也沒“逃過一劫”。它存在多項違規行為,比如未為尚未完結的持續督導工作重新指定財務顧問主辦人,導致項目監督出現斷層;未審慎核查其他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未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態度,未對標的公司業績承諾實現情況進行充分核查和驗證,使得虛假業績得以蒙混過關。基于這些違規事實,證監會擬對東海證券采取“沒一罰三”的頂格處罰,即沒收業務收入1500萬元,并處以4500萬元的罰款,合計罰沒金額高達6000萬元。這一數字遠遠超過東海證券2024年的盈利水平。2024年東海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4.69億元,歸母凈利潤僅為2348.71萬元,罰沒金額是其凈利潤的2.56倍之多。這高額罰單,無疑給東海證券帶來了沉重的財務負擔,也讓其聲譽嚴重受損。
圖片來源:東海證券2024年年報
投行業務蔫了!業績成色得打個問號
東海證券的投行業務近年來一直不太景氣,成了拖累公司整體業績的 “拖油瓶”。從收入數據來看,2022-2024 年,東海證券的投資銀行手續費凈收入呈現連續下滑趨勢。2022 年為 4.69 億元,2023 年降至 3.36 億元,降幅達 28.51%;到了 2024 年,進一步下滑至 1.99 億元,同比下降 40.8%。2024 年,公司投行業務營業收入為 1.99 億元,同比減少 38.86%,與同期實現增長的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資管業務形成鮮明對比。在投行業務的細分領域,證券保薦與承銷業務、財務顧問業務降幅均超過四成,分別為 - 40.74%、-42.36%。
圖片來源:東海證券2024年年報
在項目方面,東海證券在IPO保薦業務上表現更是慘淡。2024年以來,其IPO項目持續“空軍”,僅有的1則IPO保薦項目也于今年2月撤回,全年僅完成1單再融資項目。今年2月,其保薦的安順控股IPO終止,這一系列失敗案例,反映出公司在投行業務上競爭力不足,項目質量把控存在嚴重問題。
整體業績方面,2024年,東海證券實現了營業收入14.69億元,同比增長125.94%,歸母凈利潤2348.71萬元,成功扭虧為盈。可要是深入分析其業績構成,就會發現這盈利背后藏著不少隱憂。從業務板塊來看,業績回溫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自營業務。202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自營業務收入2.66億元,營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增加。但業內人士都知道,自營業務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受市場行情影響極大,收益波動幅度往往較大,難以持續穩定地支撐公司業績。以東海證券自身為例,2023年其自營業務還處于虧損狀態,虧損額高達4.76億元,同比下滑267.97%,可見自營業務的業績波動之大。所以說,東海證券2024年的扭虧為盈,更多是依賴于自營業務的短期良好表現,而非各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穩健增長的結果,盈利質量不高,缺乏可持續性,這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構成了潛在威脅。
圖片來源:東海證券2024年年報
IPO路不好走,將來咋樣不好說
東海證券自 2022 年 3 月與中信建投簽訂輔導備案協議,并向江蘇證監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材料以來,一直積極推進從新三板轉板 A 股上市的計劃。可這進程卻不太順利,屢屢遭遇挫折。2023 年 2 月 6 日,東海證券收到證監會出具的立案告知書,因其在金洲慈航 2015 年重大資產重組中開展獨立財務顧問業務涉嫌未勤勉盡責,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這消息一出,市場對其 IPO 進程充滿疑慮。盡管公司在后續的輔導報告中表示正積極配合調查,但立案調查本身已對其上市計劃造成了負面影響。
如今,2025 年 7 月 3 日,公司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這一處罰決定若最終落實,無疑將給其 IPO 之路增添更大障礙。根據相關規定,發行人近 36 個月內不得存在 “情節嚴重” 的行政處罰,雖然目前對于此次處罰是否屬于 “情節嚴重” 尚無定論,但市場普遍對此持悲觀態度。此外,東海證券近年來業績波動較大,2021-2023 年歸母凈利潤持續下滑,2023 年更是虧損 4.92 億元,2024 年雖扭虧為盈但盈利微薄。這種不穩定的業績表現,也讓資本市場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質疑。再加上投行業務的低迷、合規問題的暴露,諸多不利因素交織,使得東海證券的 IPO 前景愈發撲朔迷離。
(提醒: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尾聲:
“ 東海證券的困境不是個例,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券商行業在合規、業務平衡和長期發展上的共性難題。接下來怎么走,不僅是東海證券自己要想清楚的事,也是整個行業該琢磨的問題。”
關注「財鯨眼」,做復雜市場的清醒者!
聲明:關于內容準確性的補充說明
內容核實承諾:「財鯨眼」致力于提供客觀、準確的內容,但不排除因信息更新滯后、數據來源差異或理解偏差導致內容存在瑕疵。
讀者反饋通道:若您發現文章中存在數據錯誤、事實性偏差或邏輯爭議,可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及時調整:
1、郵箱:caijingyan66@163.com 郵件中注明修改內容。
2、后臺留言:請在文章底部點擊“發私信”并提供具體指正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