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含:全詩/寫作背景/注釋及大意
全詩
《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繼入侍,次韻絕句四首,各述所懷》
蘇軾(宋)
其一
瞳瞳日腳曉猶清,細細槐花暖自零。
坐閱諸公半廊廟,時看黃色起天庭。
(蘇軾自注:仆射呂公、門下韓公、左丞劉公,皆自講席大用。)
其二
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講舌干。
陛楯諸郎空雨立,故應慚悔不儒冠。
蘇軾(1037-1101)
其三
兩鶴催頹病不言,年來相繼亦乘軒。
誤聞九奏聊飛舞,可得徘徊為啄吞。
其四
微生偶脫風波地,晚歲猶存鐵石心。
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
(蘇軾自注:樂天自江州司馬除忠州刺史,旋以主客郎中知制誥,遂拜中書舍人。軾雖不敢自比,然謫居黃州,起知文登,召為儀曹,遂忝侍從,出處老少大略相似,庶幾復享此翁晚節閑適之樂焉。)
鳳來朝(白牡丹 “國際美味獎”蕞高評級)
寫作背景
本詩作于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五月。東京開封府。蘇軾時任翰林學士、知制誥,年51歲。
詩題中的“邇英”,指皇宮內的講堂-邇英閣。“侍立邇英”即在邇英閣為皇帝和大臣們講讀經史。詩題中的“子由”,即蘇軾的胞弟蘇轍。
蘇軾、蘇轍兩兄弟先后侍立邇英閣,這一殊榮在朝中傳為美談,轟動一時。蘇軾21歲高中進士后,雖然仕途坎坷,一度深陷囹圄,但51歲時仍能侍立邇英閣,顯示了他強大的學術實力、影響力和聲望。
宋代經筵制度中“侍立邇英”的流程,通常是先進行經史講讀,再議朝政。強調以學術引導政治,避免皇帝直接陷入瑣碎政務而忽略根本。但從本詩看,卻是先早朝議政,后講讀經史。青牛君認為,此應屬特例。
鳳來朝 茶湯實拍
注釋及大意
1、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沾講舌干。
上尊:意為燕飲時放在上位的酒杯。此處代指御賜的美酒。初破:初解。沾:浸潤、浸濕。
本句大意:(早朝結束)以御賜的美酒稍稍驅散了早朝時的寒氣;(講讀結束)又因講讀太久而口干舌燥,還要再喝碗清茶來潤潤喉嚨。
2、陛楯諸郎空雨立,故應慚悔不儒冠。
陛楯:指執楯立于陛側的侍衛、護衛。儒冠:原意指古代儒生戴的帽子。此處代指讀書入仕的文官。
本句大意:那些在晨雨中辛苦站立護衛的郎官們,想必會因自己沒有讀書入仕而感到慚愧后悔吧。
鳳來朝(300克/餅 5餅/提 20餅/箱)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祝各位讀者生活精彩,有夢成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