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離別很可能就是永別。
蘇軾一生輾轉30余城,從巴蜀到海南,足跡跨越南北。
“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官場起起伏伏的蘇軾,在感情上反而得到了一段真摯的回應。
當他被貶杭州時,在西湖上,得遇佳人,贈送給她一首詩,傳唱至今,是哪首詩呢?
西湖游玩遇“西子”
蘇軾一生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他的行跡與仕途起伏、文學創作、感情經歷緊密相連,形成了獨特的"東坡軌跡"。
蘇軾出生于眉州眉山,父親蘇洵教導嚴格,母親程氏出身名門,家教學識很好,深明大義,奠定了蘇軾的文學根基。
長大后,"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的名聲逐漸在當地傳播。
21歲時,蘇軾和弟弟蘇轍,跟隨父親蘇洵前往汴京應試,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震驚文壇。
主考官歐陽修甚至驚嘆"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但是擔心是弟子曾鞏所作,所以最后為避嫌將此文列為第二。
那一年蘇軾和蘇轍同時考中進士,不過沒多久,母親病逝,二人便回到老家守孝三年。
守孝結束后,蘇軾被任命為鳳翔府簽判,到基層歷練。
基層鍛煉幾年后,父親蘇洵又不幸去世,蘇軾再次回家守孝三年。
孝期結束后,蘇軾回京任職,此時,蘇軾已經32歲了。
正是這時候,王安石發起了變法。但因變法過于激烈,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
包括歐陽修、蘇軾等人在內,都迫于王安石的壓力,只得申請致仕或者外調出京,暫避鋒芒。
蘇軾申請調任杭州通判,自此開始,蘇軾開啟了自己的四海為官之旅。
任杭州通判期間,蘇軾主導疏浚河道、賑濟災民。
閑暇時,蘇軾會和好友一起欣賞浙江的山川美景。
一日,蘇軾聽聞有一歌姬,擅長詩畫,能歌善舞,便在好友的邀約下來到了西湖游玩。
于是,在酒足飯飽之后,眾人讓歌舞班表演助興。
舞池中央的女子,年齡嬌小,面容清麗,舞技卻超群驚艷,這極致的反差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舞蹈結束后,這些舞女依次落座為眾人倒酒,這名女子剛好分配到了蘇軾身邊。
只見退去舞蹈服裝,換上了一身素衣,淡雅的容裝中,朱紅微點,說話聲音楚楚可人。
閑談之中,蘇軾知道了女子的芳名為王朝云,年芳十二,只因貧困,淪落到了風塵中。
從王朝云口中說出的風趣典故,令眾人開懷大笑。
蘇軾看著宜靜宜動的王朝云,又看著時而變換的西湖景色,暫時忘卻了貶謫的煩惱。
蘇軾詩興大發,贈送了王朝云一首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王朝云喜上眉梢,敬佩地說道:“大人疏通河道,才讓西湖水如此美麗。”
年近40的蘇軾被王朝云的聰慧吸引,之后將她帶走,做了自己的侍女。
西湖也因這首詩逐漸被天下人熟知,“西子湖”也由此得名。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也成了日后男子追求女子的經典詩句。
蘇軾一生,侍女頗多,而唯有王朝云被他抬為了妾室。這又是為什么呢?
伴君天涯而無悔
在杭州任滿的蘇軾,被調往山東密州任職,主要負責救災。
也想有所作為的蘇軾,因為沒有人支持,只能安安穩穩的待在密州。
期間,蘇軾創作了《江城子·密州出獵》,其中“老夫聊發少年狂”抒發豪情壯志。
之后蘇軾又被調往江蘇徐州,帶領百姓抗洪筑堤,深得民心,留下治水政績。
因為新舊兩黨的較量,朝廷的人事任免頻發。
蘇軾再次被調任到湖州,所以寫了一篇謝表,但這篇謝表卻被御史大做文章:有詆毀皇上、誹謗朝廷的嫌疑。
蘇軾被差役“如雞犬般捆走”,嚴刑逼供下,寫下了2萬字的供狀。
好在有各方好友的幫助以及宋朝不殺士大夫的傳統,蘇軾最終被貶到了黃州,做團練副使。
這時候蘇軾44歲,王朝云18歲。
這一次的貶謫非常嚴厲,蘇軾在黃州生活拮據,原來跟隨的侍女紛紛逃散,只剩下主母王閏之和王朝云不辭辛勞地侍奉在他身邊。
王朝云始終跟隨在蘇軾身邊,或照顧起居,或研磨寫詩,或為蘇軾唱曲解悶。
蘇軾好吃肉,王朝云用黃州廉價的肥豬肉,微火慢燉,烘出香糯滑軟,肥而不膩的肉塊,作為蘇軾的佐餐食品,這就是后來聞名遐邇的“東坡肉”。
從始至終,無論蘇軾是富貴,還是貧窮,王朝云都心甘情愿地和蘇軾共度患難。
在好友的幫助下, 蘇軾獲得了一塊50畝的耕地,墾荒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就在這時候作成。
之后,蘇軾對王朝云陪伴自己9年,始終如一非常感動,便將她抬為了妾室。
沒多久,王朝云為蘇軾產下一子,不過,半年不到,孩子卻夭折了。之后,朝云再也沒能生育。
蘇軾所作《朝云詩》中“不似楊枝別樂天”之句,諷刺白居易的侍妾因落魄而拋棄白居易,贊揚朝云對他的不離不棄。
甚至于,當蘇軾被貶謫到嶺南時,王朝云依然甘之如飴地跟隨。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高太后執政后,司馬光保守派得勢,蘇軾結束黃州貶謫生涯,被調回汴京,任翰林學士。
不過,理想派蘇軾又犯軸了,他批評保守派全盤否定新法,于是被排擠。處境尷尬的蘇軾只好自請外調杭州知州。
一些好友相設宴為蘇軾送行,宴會結束后,蘇軾悠哉哉地回到了家里。
回家后,蘇軾看著正在收拾細軟行裝的侍女們,便摸著肚子和她們打趣道:你們說我肚子里是什么?
有說蘇軾滿腹文章的,有說都是才智的,蘇軾搖頭都覺得不對,只有王朝云說道:您滿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聽后大笑,還是王朝云懂他,后來他帶著王朝云再次回到了杭州。
二度主政杭州,在王朝云的細語中,為了不負眾望,蘇軾立志要為杭州的百姓做下幾樁有益之事。
正好遇上大旱,杭州饑荒與瘟疫并作,流民遍地,于是蘇軾請求朝廷減免貢米,同時開糧倉、設置施粥地點,救濟災民,還調遣了大批醫生,免費為災民問診開藥。
并且,蘇軾組織人挖掘深井、引水灌溉農田,幫助百姓度過了大災之年。
蘇軾還大力整修西湖淤堵,修筑蘇堤,"蘇堤春曉"成千古勝景。
此后十年之中,蘇軾又先后前往潁州和揚州,第一任夫人王弗的妹妹王閏之也去世了。
哲宗親政后,想要再次啟動新法,任章惇為宰相,一批保守派大臣再次遭到貶斥,蘇軾也被牽連,被貶往嶺南蠻荒之地的惠州。
這時候,蘇軾57歲,王朝云31歲。
在惠州期間,日子更加煎熬,王朝云為緩解蘇軾的心情,時常將蘇軾之前的詩作改成歌舞給蘇軾欣賞。
這令暮年的蘇軾更為感動。
可是,惠州天氣炎熱,多有疫瘴,王朝云感染瘟疫,無法痊愈,身體漸漸消瘦下去。
最終她沒能在嶺南悶熱惡劣的氣候中堅持下來,不久便帶著不舍與無奈溘然長逝,年僅三十四歲。
臨終前她執著東坡的手誦《金剛經》四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勸慰他不要傷心。
惠州有一個湖,自唐代開始被稱作“豐湖”,蘇軾和王朝云到了惠州后,時常到這里游玩。
蘇軾效仿杭州西湖治理經驗,主持修建西新橋,將江南園林美學引入嶺南。
王朝云則撫琴相伴,尤愛彈唱蘇軾名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每至動情處潸然淚下。
這座湖之后就被稱作了惠州西湖。
東坡尊重王朝云的遺愿,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棲禪寺的松林里,違制以嫡妻規格筑六如亭守護,親自選址并監督工程,并親筆為王朝云書寫《墓志銘》。
王朝云從杭州西湖到惠州西湖,以22年時光詮釋了“伴君天涯”的深情。
在朝云逝去后的日子里,蘇軾悲痛萬分,寫了《朝云墓志銘》、《惠州薦朝云疏》、《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題棲禪院》等許多詩、詞、文章來悼念這位紅顏知己。
《悼朝云》詩中:“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后緣”,又在其墓前重書《蝶戀花·春景》寄托相思。
其中,他更是用濃重的筆墨在《西江月·梅花》中贊美和回憶王朝云: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遷時過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素面反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徽宗繼位后,遇到天下大赦,蘇軾終于可以北歸,一路上,不時的想起王朝云。
蘇軾晚年詩作中多次提及“暮雨思卿”,惠州西湖的朝云墓亦成為其后半生情感的象征性歸宿。
結語
王朝云能透視蘇軾內心世界,稱得上是蘇軾的紅顏知己。
在王朝云的陪伴和見證下,杭州西湖、黃州赤壁、惠州荔枝等等千古名篇一一誕生。
此心安處是吾鄉,朝云這種女子,只應天上有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