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里的相思美學(xué)》
我總在暮色里翻閱那些泛黃的詞箋。王沂孫《眉嫵》中的“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讓窗外的月光忽然有了宋時的溫度。案上茶煙裊裊,恍惚看見那個對月填詞的背影,衣袖間落滿碎玉般的清輝。
張炎《解連環(huán)》里的“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總在秋夜叩打我的窗欞。硯臺里未干的墨跡,洇開成一片孤雁的剪影。原來相思可以如此遼闊,像暮云平鋪的宣紙,等待一滴墨的墜落。
周密的《曲游春》中,“看畫船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讓我在六百年后的西湖畔駐足。柳絲拂過水面時,忽然明白那些未說出口的悵惘,都化作漣漪下的錦鯉,在時光深處吞吐著寂寞的泡泡。
蔣捷《瑞鶴仙》里的“紺煙迷雁跡”,總讓我在焚香時出神。香灰折斷的剎那,仿佛看見那個在塞外數(shù)盡歸鴻的游子。原來思念是有重量的,輕如一片羽毛,卻能壓彎整個秋天的脊背。
汪元量《鶯啼序》中“回首東風(fēng),都如夢與”,讓書案上的海棠突然謝了。花瓣飄落時,我數(shù)著那些被詞人藏進(jìn)韻腳的嘆息。最深的相思,或許就是這樣——明明滿紙都是你,卻不敢寫出你的名字。
夜深了,我合上詞集。李彭老《法曲獻(xiàn)仙音》里的“云木槎椏,水葒搖落”,在燈下輕輕搖曳。原來每個時代都有相似的惆悵,就像今夜的風(fēng),吹過我的書頁,又去拂動某片宋時的荻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