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寫文章,講究三個字:真、美、深——情感要真,文字要美,立意要深。哪怕身體虛弱了,但遇到詩詞文字創作,他體內的火苗就會被瞬間點燃。”7月11日在上海作協大廳,滬上文學界追憶懷念褚水敖,褚水敖女兒褚慶形容父親是“一個熱愛創作也無比尊重文字創作的人”。
褚水敖著有詩集《言志集》、文集《不喜不懼》《我負北大》以及詩詞、新詩評論文章上百萬字,今年1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80歲。他在《春之在心》(其二)里寫下:“志存高遠凌云志,詩寄悠長動地詩”,“志存高遠、詩寄悠長”也凝練成研討會對他為人為文的關鍵詞。
“褚水敖先生生前經常講,古典詩詞往往教我們怎樣看待世界、看待朋友、看待家人,教我們面對傷痛和親人的離去。”上海作協主席孫甘露談到,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繼承發揚,褚老作出示范,值得懷念汲取。
“老褚是比較純粹的人。詩詞創作上專心致志、精益求精,追求思緒的飛揚和情感的醞釀;同時又擅長詩學和詩論,自成一體。”詩人徐牲民眼里的褚水敖“內心寬敞、溫和、寬容、不爭,總念叨推崇別人的優點長處”。
作家、詩人趙麗宏回憶與“老褚”相處點滴細節,唏噓感動不已,“他不僅是有影響力的評論家、詩人,更是一個善良的長者,充滿善意和關心。一次我不小心摔跤,狼狽、很痛,他走過來除了關切問我有沒有受傷,還說了句我至今難忘的話——‘麗宏,摔一跤沒什么問題,把以后的晦氣都摔光了’。”
“巨鹿路675號,愛神花園的藤蔓依舊青翠,可那個每周二必端坐在詩詞學會辦公室的身影,卻再也不會出現了。……藤蔓年復一年青翠,終將長成他詩中嘯傲云天的博雅塔。”上海作協創聯室副主任、詩人楊繡麗追憶褚老師“待后輩如春風”,“每逢新芽吐綠,必鼓勵道:稚嫩何妨?驚艷往往從中破繭”。他力倡“詩詞現代化”,主張新詩和舊體詩比翼雙飛,多年前便疾呼:現代詩詞無論從內容形式都顯不足,要為人民群眾喜愛,必須在“現代”二字下功夫。
上海詩詞學會多位會員不約而同分享褚水敖對后輩的激勵支持,令人敬仰。“半年來那份恍惚感始終存在,總覺得褚老師爽朗的笑聲、睿智的談吐,下一刻就會再次響起。”蘇念念談到,翻開前輩留下的詩集和評論文章,“內心墨跡未干的文字,閃爍著智慧光芒,營造出先生為人風骨,心底那份感激如同春潮綿綿不絕。”
安利群記得自己每次寫詩,都要推敲再三,“以褚老師的視角審視詩詞,想象他會不會喜歡,繼續改……直到自認差不多,才敢發給他看。然后便忐忑不安地等點評,只有當他說好時,我這顆懸著的心才會放下來,如有問題,他也不厭其煩指點,詳細具體指出問題在哪。”
“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詩人如何探尋獨樹一幟的藝術性與深邃哲學思考,保持內心的平靜、智慧與警醒,是他在電話中經常和我談及的問題。”詩人張燁談到,看一座城市的詩歌繁榮與影響力,“并不是光靠一兩個著名詩人就行,而要一大批具有創造創新性、佳作紛呈的詩人,這就需要詩壇凝聚力。褚老師有大格局,上海詩詞學會在他和同道們的合力下創建起來,如今隊伍越來越壯大,持續為上海詩壇作出貢獻。”
“褚老師身上有對文藝工作者的服務、熱愛精神,對年輕作者的扶持關心等,這種精神氣質需要傳承,值得學習。”上海作協黨組書記馬文運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