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承辦的“數字閱讀助力知識普惠”研討會在京舉辦,會上發布了《2024-2025年中國數字出版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穩步擴大,隨著閱讀平臺的發展,有數字閱讀行為的用戶正逐步從一二線城市向三線及以下城市擴展。在番茄小說平臺上,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數字出版物用戶已超50%。
(數字閱讀助力知識普惠研討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舉辦)
“數字出版的一項重要社會價值在于其擴大優質閱讀資源覆蓋面的能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黃楚新表示,“截至2024年,我國網民數已超11億,其中6.7億人有數字閱讀的行為,日均閱讀時長達80分鐘。數字出版,降低了內容獲取成本,這一模式的普惠價值在“下沉市場”(通常指三線及以下城市、縣鎮及農村地區)表現尤為突出?!?/p>
事實也是如此,以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數字閱讀平臺番茄小說為例,該出版物版塊的日活躍用戶規模已超過1000萬,這些讀者中,三線城市基礎用戶占比達21.93%,四線城市基礎用戶占比達18.19%,五線城市基礎用戶占比達11.31%。《報告》認為——這些數據直觀展現了數字出版所惠及的龐大用戶規模及其可觀的活躍度,證明其在推動數字閱讀普惠化方面的成效。
(截取自《2024-2025年中國數字出版發展報告》)
“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群體龐大,對價格敏感。同時,伴隨智能手機的普及,對優質文化內容的需求日益增長?!秉S楚新分析稱,“數字閱讀平臺通過免費或較低會員費用提供優質內容產品,為彌合‘閱讀鴻溝’、實現更廣泛人群的普惠閱讀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創新路徑,體現了數字出版在促進社會文化公平和進步方面的社會價值。”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數字出版研究所所長王飚也表示:“從平臺內容供給端來看,優質內容是行業發展可持續的資產,所以我們看到數字平臺正把資金和資源投到高質量題材上?!?/p>
比如,番茄小說平臺上架了44部茅盾文學獎作品,占茅獎作品總量的83%。從其平臺公布的用戶消費數據看,出版物呈現出“經典IP與大眾文學并存”的特征。其中《繁花》《平凡的世界》《張居正》等作品閱讀量尤其突出,印證了經典文學作品在數字平臺的生命力。
而在閱讀時長分布上,精品小說、文學經典、個人成長、勵志提升、中國歷史五類內容占據前五位,反映用戶對結構化內容與知識型閱讀的需求增長。
黃楚新在研討會上表示:“平臺通過聚合優質非虛構內容,如人物傳記、歷史著作、科學普及等,滿足用戶對系統化知識的學習需求。像《法治的細節》這本有關法律及法治進程的書,在番茄小說上吸引了29萬用戶閱讀,這就是嚴肅知識在數字出版領域廣泛傳播的案例。”
同時,數字出版也為人們閱讀習慣帶來改變。《報告》認為,數字時代的“深度閱讀”并非對傳統閱讀形式的簡單回歸,它意味著讀者能夠跟蹤并理解復雜的敘事線索或論證邏輯,消化并吸收豐富的信息層次,最終形成更為完整、系統的認知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